江蘇盱眙古桑街道:調優農業結構,打造「四季農業」樣板

2020-04-13     淮安身邊事

來源:淮安新聞網

「布穀飛飛勸早耕,春鋤撲撲趁春晴」。眼下,廣袤的農耕大地悄然復甦,正是春耕備耕的重要時節。江蘇省淮安市盱眙縣古桑街道結合自身資源特點,堅持規劃先行、創新驅動,大力發展生態農業,以規模種植、休閒農業、綠色農業,引導和服務農業生產經營主體調優種植結構、調高供給結構,打造樣板式「四季農業」,由點擴面,發展高效特色農業助力鄉村產業振興。

百畝油菜春色滿園

「現代人對生活質量的要求越來越高,油菜不打農藥,是無公害綠色食品。另外,種植油菜成本較低,回報率高,還不影響夏季稻的種植。」盱眙縣古桑街道白虎村種植大戶范廣金說。范廣金是豐茂稻麥種植家庭農場總經理,也是盱眙縣人大代表,他今年種了百畝油菜。范廣金坦言,在種植之初,他也不是沒有顧慮,但很快就找到了收購渠道,這極大地解決了他的後顧之憂。如今,范廣金的油菜田不僅是古桑街道特色農業產業的一個縮影,開花時節更是吸引了很多人前來觀賞拍照,成為「高效+」「觀光+」助推鄉村產業發展的典範。

瓜桃滿園夏果纍纍

「我種植黃桃有4年多了,從一開始的小規模試種到現在的360多畝,多虧了古桑街道領導的大力支持。農技員也經常到我這指導,現在規模、產量都上去了,周圍種植的人也多了起來。」古桑街道石龍村種桃大戶韋聯合告訴記者,2015年底,他開始栽種黃桃果苗,為古桑特色農業產業再添一品。談起種黃桃的初衷,韋聯合說,他是石龍村村委會的主任,多次參加街道組織的外出調研,萌生了在村裡種植黃桃的念頭。他說干就干,帶頭包地,帶領百姓致富。目前,全街道已有黃桃林600餘畝。除了黃桃,古桑街道還有山地西瓜田200餘畝、葡萄園150餘畝,由於古桑的地理位置優勢,山上是沙壤土,而且日夜溫差大,長成的瓜果不僅品質好,而且又大又甜。

稻蝦種養秋收滿倉

要問盱眙人有什麼特別的戶外活動,到蝦塘釣蝦算其中之一,盱眙龍蝦一向以個大肥美遠近聞名。「稻蝦共生是生態種養的結合,這種環境模式下,有利於龍蝦生長,所施的有機肥,確保水稻綠色無公害,龍蝦米口感甚佳,上市以來很受歡迎。」盱眙縣古桑街道農技站站長陳春芳說。

街道農技站對稻蝦共生農戶進行定期培訓,培養新型職業農民及龍蝦養殖、水稻綠色高產增效栽培技術。目前古桑街道境內共有蝦塘5000畝,其中蝦稻共生種養4000畝,每年產蝦量約250噸,銷往蘇南、上海、浙江等地;龍蝦米品牌2個,年產量約2400噸。

冬日採摘別樣紅火

「我們田裡本來種的是小麥和玉米,後來改種了草莓,它的產量和經濟效益都更高,冬季最高峰的時候,一天能接待百餘人進棚採摘。」古桑街道磨澗村草莓種植戶鄭新杭說。

冬季是大棚採摘農業的旺季,大棚採摘不僅可以親近大自然,還可以增進親子互動,很受消費者歡迎。採摘農業一來增加了銷售模式,二來打開了新的農業發展之路。古桑境內現有大棚草莓60畝,已成為周邊群眾休閒觀光、採摘體驗的好去處,為冬季添了一抹嫣紅,讓傳統無農事的冬日,也發揮出了農業效益,為生態農業的發展注入了生機和活力。目前,古桑街道還有砂糖橘、火龍果等大棚種植品種。

據悉,盱眙縣古桑街道圍繞235國道建設工程,沿線規劃千畝蝦稻共生基地、苗木基地,百畝果蔬採摘園、高效設施農業示範園,農家樂等,以樣板先行示範,帶動農業高質量發展。(姜彩蘭 姚蘇丹 謝婧)

融媒體編輯 蘇鈺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oOL2cXEBiuFnsJQVuAfR.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