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數人間難事
懷孕生產「榜上有名」
為求子,有人拜佛改名做風水
還有人臥床保胎一兩百天
吃喝拉撒都在床上
更有人,在懷孕生產的路上
屢戰屢敗、屢敗屢戰
30歲的台州臨海人婷婷(化名)
和丈夫一同遠在義大利做生意
她3次懷孕至孕中期
都毫無徵兆地流產了
讓她百思不得其解的是
老大自己生得好好的
怎麼要個老二怎麼就這麼難呢?!
好不容易又懷上
婷婷再也不敢掉以輕心
她特地回國來到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婦產科保胎
專家發現
婷婷的宮頸如同口袋沒有紮緊
已經「兜不住」胎兒
懷上的寶寶總要「掉」出來
同樣因為嚴重宮頸問題
傳統的陰道環扎手術已經無能為力
再次懷孕的她該怎麼辦?
這台完美手術,終於圓了婷婷的二胎夢!
「哭!打個噴嚏,我的寶寶沒了!」
「浙大一院真是我的福地,先是讓我平安生下女兒,如今又讓我順利有了一個兒子!如今小寶已經百天了,會翻身、咬手指,回憶起過往,我更加感激,幸虧有了你們!」最近,在浙大一院婦產科副主任、產科主任李央主任醫師和胡京輝副主任醫生的手機微信上,收到了這樣的感謝話語,內容來自一位二胎媽媽婷婷。
1990年出生的婷婷是台州臨海人,2014年3月,她在浙大一院產科順利生下6斤3兩的女兒,當時全家人都非常開心。產後沒多久,丈夫就帶著她遠赴義大利做生意,2015年,婷婷又懷孕了,沒想到在孕16周的時候,有一次她去洗手間,孩子竟然生出來了。由於孩子太小,根本沒有辦法存活,很快就夭折了。
這次流產的磨難仿佛只是序曲,接下來老天爺跟他們開了個更大的玩笑,2016、2017、2018年,婷婷的每一次懷孕都以失敗告終。為了保胎,她一懷上就臥床休息,中期甚至吃喝拉撒都在床上,晚上睡覺還把屁股墊高。
「但打一個噴嚏,下面就出血了,之後就胎停了!」婷婷說,每次懷孕,她最開始都滿心希望,但一次次打擊下來,讓她整個人陷入抑鬱和沮喪。
2018年,懷孕第24周時,婷婷在義大利遭遇宮口提前開,孩子第三次沒能保住,他們全家人都深感惋惜,特地「飛」往義大利照料她的婆婆和她仔細商量後,還是決定要回國內調理。
子宮不能承受的「生命」之重
「醫生,能不能讓我住院保胎,我太焦慮了!」2019年8月中旬,早孕9周的婷婷來到浙大一院婦產科,跟接診的副主任醫師胡京輝詳細述說了自己的經歷。
經過一系列檢查,婷婷被診斷為「宮頸機能不全」。
「女性懷孕後,子宮為了適應胎兒的不斷生長,會不斷的增大。但是,無論如何增大,在分娩前,子宮頸必須保持關閉狀態,才能保障胎兒在子宮裡的正常生長發育。」胡京輝解釋,子宮像一個口袋,宮頸像是紮起來的袋子口,足月以後產程啟動,口袋逐漸緊縮,袋口逐漸打開,口袋裡的孩子才會生出來。「宮頸機能不全就像是袋子口過於鬆弛, 『門』鬆了,壓力一大,孩子就會漏出來。它和懷沒懷過孕、以及是否生過孩子是沒有關係的。」
那麼宮頸機能不全的誘發因素有哪些?
李央主任介紹,宮頸機能不全按照成因,一般可以分為先天性和繼發性兩種。
先天性的宮頸機能不全
先天性的宮頸機能不全主要包括:
先天性宮頸結構異常,造成宮頸過短或形態異常。宮頸膠原纖維缺乏及比例失調,往往要到出現過一次流產才會發現。
繼發性的宮頸機能不全
繼發性的宮頸機能不全則主要是由於急產、產鉗助產等因素造成的嚴重宮頸裂傷。多次流產、擴宮及診刮造成宮頸內口鬆弛。宮頸高頻電刀(LEEP)或冷刀錐切術後對宮頸形態和功能破壞,子宮張力過大也引起會宮頸的損傷。
「經過多次流產,婷婷的宮頸較短並伴有嚴重裂傷,我們擔心傳統環扎到孕中期還是會鬆動,所以就選擇了 難度係數較大的經腹腔鏡下宮頸環扎。」李央主任介紹,宮頸環扎相當於給鬆了的「布袋口」——子宮頸口扎紮緊一樣,如果不做,隨著宮頸管縮短,婷婷肚子裡的寶寶依舊很難保住。
浙大一院首例 妊娠期經腹腔鏡下宮頸環扎手術
2019年8月12日下午,由李央主任與胡京輝醫生聯合主刀,阮進光醫生實施麻醉,對懷孕9周的婷婷施行了經腹腔鏡下環扎手術。
「針對宮頸機能不全的患者,傳統的辦法是通過陰道進行環扎,腹腔鏡下宮頸環扎是近年新發展的一種方式,環扎效果更好,失敗率低。我們常常在她們懷孕之前,就進行經腹腔鏡下環扎手術, 而懷孕的孕婦進行環扎,手術難度大,能開展的醫院並不多!」胡京輝介紹,因為寶寶長在子宮內,要對宮頸進行環扎的空間更加狹窄,相當於「螺絲殼裡做道場」;但是因為腔鏡下環扎的效果確切,我們還是迎難而上。手術過程中,孕婦同樣面臨流產的風險,需要婦產科醫生、麻醉醫生的通力合作、密切配合,並進行術後安胎。
手術醫生膽大心細,他們極其小心的上推羊膜囊,在腹腔鏡下,一針針仔細縫合婷婷的宮頸,確保宮頸環形縫合位置準確到位。不到1個小時,手術完成,寶寶的胎心規律而有力、婷婷的情況非常穩定。
經過腹腔鏡下宮頸環扎術後,浙大一院婦產科的醫生們也並沒有掉以輕心, 一直跟蹤監測婷婷宮頸管長度的變化。每次產檢,也都為擔驚受怕的婷婷加油鼓勁。堅強的寶寶在婷婷的肚子裡繼續發育了30周,一直到孕36周時,她剖宮產順利誕下一名健康的男嬰,母子平安。
「條件如此差的宮頸,環扎手術的難度和風險都是加倍的。」李央主任說,縫在宮頸上的這根線,也是寶寶的生命安全線。婷婷是浙大一院成功開展的首例經腹腔鏡下宮頸環扎,去年以來,這項手術技術不斷應用到臨床中去,已經非常成熟。
傳統的宮頸環扎與經腹腔鏡下的宮頸環扎有何區別?
專家介紹,採用經腹腔鏡宮頸環扎術,環扎位置更靠上,環扎帶移位的風險減少,還可以避免陰道手術感染。對宮頸機能不全,由於宮頸畸形或缺失,無法進行經陰道宮頸環扎的患者,可以採用這種辦法補救治療。它通常在中孕早期前後(孕 10~14 周),或者非孕期進行。
目前,浙大一院婦產科已經有多位宮頸機能不全的媽媽,通過腹腔鏡下宮頸環扎術順利生下自己的寶寶,如果您有晚期流產病史,應儘快到婦產科來就診,B超檢查子宮頸的長度及寬度,可以幫助孕前診斷,及時開展手術治療。別再眼巴巴看別人曬娃了。
浙大一院婦產科全體醫護人員
助您懷得上、保得住、平安分娩!
END
文/江晨 圖片來源於網絡
浙大一院婦產科專家門診安排
點擊可看大圖
點擊可看大圖
求分享
求點贊
求在看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nus823MBeElxlkka-DB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