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四十七年秋季檔中有一則記載:「十公主侍讀鈕祜祿氏,佐領恭阿拉之女。」
恭阿拉次女生於乾隆四十九年,因此,這裡提到的鈕祜祿氏即恭阿拉的長女,恭阿拉的長女便是歷史上孝和睿皇后,也就是說,孝和睿皇后曾是乾隆十公主(固倫和孝公主)的伴讀。孝和睿皇后生於乾隆四十一年,當時她的年齡為七歲(虛歲)。
我們首先來看一下孝和睿皇后的父親恭阿拉。
恭阿拉,清朝開國元勛弘毅公額亦都六世孫,孝和睿皇后的父親,嘉慶皇帝的岳父,官至禮部尚書,推恩三等承恩公。
如果只看表面,孝和睿皇后的家世可以說是頂級豪門了,然而,事實卻並非如此,恭阿拉的頭銜幾乎都是憑藉女兒孝和睿皇后獲得的。
雖然恭阿拉是弘毅公額亦都的六世孫,但他這一支處於支庶地位,到了乾隆年間已經沒落了,據《嘯亭雜錄》記載,恭阿拉的父親公保只是一個從七品的小官(中翰),最後竟然被罷免了,此時公保一家的生計都出現了問題,於是,恭阿拉便到街上做了小商販,後來,靠著親戚的蔭庇,才謀得驍騎參領的官職,但仍需要友人汪承霈的資助,甚至還要租賃汪承霈的房屋居住。
註:汪承霈是乾嘉時期著名大臣,乾隆晚年擔任戶部侍郎,嘉慶初年官至兵部尚書。
從上面來看,這孝和睿皇后的家境並沒有人們想像得那麼好,只能算是根紅苗正罷了。
不過,乾隆四十七年入宮做伴讀的那次經歷,無疑為孝和睿皇后的大好前程奠定了基礎。不得不說,孝和睿皇后從小就是一個幸運兒,這份幸運在她十五歲那一年(乾隆五十五年)被無限地擴大了。
話說,乾隆在乾隆三十八年將皇十五子永琰秘立為皇儲,並在第二年為永琰娶了嫡福晉喜塔拉氏(孝淑睿皇后)。然而,喜塔拉氏卻在乾隆五十年經歷了一次小產,此後身體狀況一落千丈,這種情況下,乾隆不得不為永琰納娶側福晉了。
一開始,乾隆為永琰選定的側福晉是輕車都尉哈豐阿的女兒完顏氏,即後來追封的恕妃。然而,這完顏氏婚後不久便去世了,因此,乾隆只得再次為永琰挑選側福晉,這一次選定的便是佐領恭阿拉的女兒鈕祜祿氏,即孝和睿皇后。
父親安排的這個側福晉(鈕祜祿氏),雖然家境一般,甚至說是有點差,但永琰卻十分滿意,因為鈕祜祿氏可是開國功臣之後。鈕祜祿氏在嫁給永琰之後,於乾隆晚年生下了兩個兒女,分別是皇七女與皇三子綿愷。
嘉慶繼位後,鈕祜祿氏初封為貴妃,僅次於中宮的孝淑睿皇后喜塔拉氏,然而,不得不說,這鈕祜祿氏的運氣真的是太好了。就在嘉慶繼位的第二年,孝淑睿皇后便去世了,隨後,在太上皇乾隆的授意下,鈕祜祿氏成為嘉慶繼後人選,暫時晉封皇貴妃,攝六宮事。
按照宮規,鈕祜祿氏將會在兩年後戴上鳳冠,然而,沒想到太上皇乾隆卻在嘉慶四年去世了,由此,鈕祜祿氏的封后只得往後推遲,一直到嘉慶六年的正月,鈕祜祿氏算是正式坐上了後位。
從嘉慶六年,一直到嘉慶二十五年嘉慶皇帝去世,鈕祜祿氏穩坐中宮二十年,除了將大清後宮打理得井井有條之外,還又為嘉慶生了一個兒子,即皇四子綿忻。
嘉慶去世後,立儲密旨未能找到,關鍵時刻,鈕祜祿氏令非己所出的皇次子綿寧繼承了皇位,即道光皇帝。道光繼位後,尊封鈕祜祿氏為恭慈皇太后,由此,孝和睿皇后便成了清朝唯一以皇帝繼母身份被尊封的皇太后。
此後,道光皇帝執政三十年,期間大清後宮有三位女主人,即孝慎成皇后、孝全成皇后與靜皇貴妃(孝靜成皇后)。
然而,不管是中規中矩的孝慎成皇后,還是堪稱強勢女人的孝全成皇后,抑或是恭謹奉承的靜皇貴妃,鈕祜祿氏(孝和睿皇后)才是真正的大清後宮之主,就連道光皇帝,都要禮讓三分,更何況是皇后了。
道光二十九年十二月十一日,在皇太后位上坐了三十年的鈕祜祿氏薨逝於壽康宮,享年74歲,賜諡為孝和睿皇后,從嘉慶二年冊封皇貴妃開始,一直到道光二十九年去世,孝和睿皇后主宰了大清後宮54年之久,可以說是名副其實的清朝中期後宮霸主了。
參考資料:《清史稿》《清高宗實錄》《嘯亭雜錄》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nP8ipHEBiuFnsJQVV7n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