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一名宮女,為康熙生三個兒女,封皇貴妃,卻被雍正從墓中挖出

2020-03-27     清宮史話

古代後宮妃嬪極為講究出身,清朝的康熙便是一個非常重視出身的皇帝,他所冊立的三位皇后(孝誠、孝昭、孝懿)都是勛貴舊族或皇親國戚,然而,令人沒想到的是,最終成為康熙後宮大贏家的卻是兩個宮女,一個是雍正的生母德妃,另一個便是本文要講的敬敏皇貴妃。

包衣少女入宮廷

敬敏皇貴妃姓章佳氏,生年不詳,父親為參領海寬。

章佳氏(敬敏皇貴妃)的曾祖名為遜扎齊,於清朝初年率領族人來歸,皇太極時期被授予佐領的職務並被編入包衣佐領(鑲黃旗包衣佐領),此後,章佳氏的族人大多都在內務府任職,比如說章佳氏的堂叔海圖拉、馬齊蘭都是內務府御膳房的拜唐阿。

據《章佳氏家譜》記載,章佳氏的親生父親名為碩色,乃一名披甲人。然而不知為何,章佳氏卻由伯父海寬撫養長大,並於康熙二十年左右以海寬之女的身份參加了內務府的宮女選秀,年輕貌美、頗有才情的章佳氏順利脫穎而出,成為一名宮女。

當時的康熙正值盛年(28歲左右),像章佳氏這樣的絕色女子自然很容易被關注,因而就在章佳氏入宮不長時間,她便被康熙寵幸,成了大清後宮的一名庶妃。

連生三胎逝紅顏

從康熙二十五年到康熙三十年,是章佳氏最得寵的時期,在這短短的五年時間裡,章佳氏先後為康熙生下了三個兒女,即十三阿哥胤祥、八公主(和碩溫恪公主)與十公主(和碩敦恪公主)。接連為天子生下三胎,可以說章佳氏是立下了大功,但由於出身低微,康熙便一直沒有對章佳氏進行冊封,更令章佳氏心痛的是,她也沒有撫養生子生女的權力,三個兒女都送給了其他妃嬪撫養(註:胤祥由德妃撫養、八公主由宜妃撫養)。

如是以來,章佳氏在後宮倍感淒涼,尤其是生下十公主之後,康熙便將注意力轉移到了其他妃嬪身上,章佳氏只得獨自在寢宮打發時間,卻無法寄託對兒女的相思。連續生育對章佳氏身體造成了極大損耗,再加上多年的抑鬱,使得這位庶妃在康熙三十八年便去世了。

此時,康熙才突然發覺一直以來對章佳氏的冷落,心中不免充滿愧疚之情,於是便下旨追封章佳氏為敏妃,並將其葬入了景陵妃園寢。《清聖祖實錄》記載:「妃章佳氏性行溫良,克嫻內則,久侍宮闈,敬慎素著,今以疾逝,深為軫悼,諡為敏妃。」

連晉兩級葬帝陵

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康熙駕崩於暢春園,隨後,皇四子胤禛登上了大清皇位,是為雍正皇帝。雍正繼位後立刻下旨將一直備受康熙冷落的十三阿哥胤祥封為和碩怡親王,並將胤祥生母章佳氏母家由內務府包衣抬入滿洲鑲黃旗。

雍正元年,雍正再次做出兩件令人震驚的事情,第一,將胤祥生母敏妃章佳氏追封為皇考皇貴妃(連晉兩級,僅此一人),諡號為敬敏皇貴妃。第二,將章佳氏由景陵妃園寢中挖出,遷葬於康熙景陵地宮,由此,雍正便開創了皇貴妃附葬帝陵的先例,章佳氏成為清朝第一位入葬帝陵的皇貴妃。

對於章佳氏遷葬景陵地宮,雍正給出了理由:「雍正初,世宗以其子怡親王允祥賢,追進封。」

通過這個理由,也能看出章佳氏之所以身後獲得至高榮耀,無非是「母憑子貴」的結果,當時,胤祥是大清國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人物,無論穩固皇位,還是勵志革新,胤祥都是雍正堅實的依靠。如是,如果泉下有知,章佳氏應該也會心安了。

參考資料:《清史稿》《清聖祖實錄》《章佳氏家譜》《陵寢易知》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mVBMJnEBnkjnB-0z-zrI.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