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已經進入「三伏天」了,天氣越來越熱,孩子都受不了了。家裡開始打開空調,食物的溫度都開始變低了。
孩子小的時候,就算再熱也沒有辦法表達。只會通過身體的汗液、不斷地哭鬧,以及食慾把這些信號傳遞給媽媽:「我好熱啊」。
朋友小君是一位護士,同時也是一位兩歲孩子的媽媽,對於育兒這方面來說,自己又很多的經驗,就拿夏天來說,入伏後,氣溫升高,就開始給孩子開空調。很多鄰居來家裡串門的時候,都會說:
「小君啊,你是個護士,怎麼這點常識都不懂,夏天這麼熱,還給孩子開空調,等著一出去,孩子就開始熱,回到家之後,就冷,很容易著涼的。你家孩子還這麼小,快關了吧,吹風扇也比吹空調強啊。」
面對周圍鄰居的質疑,小君還是依舊在家裡給孩子開空調,關於給孩子開空調,很多家長都有誤解,給孩子開空調,只要掌握室內溫度、濕度就可以了。適宜孩子呆的空間溫度是22-26度,濕度是40%-60%。如果家裡的環境溫濕度在合理的範圍內,孩子也能夠接受,就可以給孩子開空調。
夏季孩子吹風扇更合適?曾經還有過這樣的新聞,說是一名女子吹一晚上風扇被吹成面癱。風扇降溫的原理,其實是加速空氣的流動速度,通過汗液蒸發吸熱來達到降溫的目的,其實並不能改變周圍環境的溫度,孩子這樣更容易著涼。
兒科醫生強調:三伏天再熱,這3件事別做,知道越早,娃受傷越少
1.「老人帶娃,熱了就脫」
就在夏季,三伏天溫度開始上升,有的老人看孩子熱的一身汗,就開始給孩子脫衣服,不管青紅皂白,也不擔心孩子著涼,在他們心裡,天氣這麼熱怎麼會著涼。因此夏季孩子在家裡,經常只穿著內褲,或者小上衣,就房間裡走來走去。
還有的老人給孩子穿上開襠褲,初心是讓孩子涼快點,但是世界衛生組織早就擯棄了這種做法,對孩子的成長發育和心裡會產生很大的影響。
2.「熱了就得多喝水」
很多家長進入夏季之後,給孩子喝得水越來越多。雖然大人在夏季經常會口渴,好像喝的水比以前多了。但是對於孩子來說,不足6個月的寶寶來說,真的不用在特別補充水分了。孩子從母乳中吸收到的水分完全夠用。
如果孩子在1歲和3歲之間,需水量是在100-1500毫升左右,可以給孩子吃點果泥,喝點水分開補充一下。但是不能補充過多的水分。但是當孩子有發燒,或者長時間在炎熱的環境中,經常出汗多的話,是需要補充一些水分的。
3.「保姆式追著孩子吃飯」
夏季孩子的食慾受溫度的影響,可能會有多多少少的耽誤。很多家長就開始強迫孩子吃飯,並且有的孩子夏季很容易上火,積食上火後,特別不願意吃飯,但是家長沒找到原因就開始強迫孩子吃飯,孩子肚子鼓鼓,很容易積食又便秘,脾胃動力都被拖垮了。
夏季別老強迫孩子吃飯,孩子食慾不好,多喝點金棘水,金棘曬乾之後,拿水泡著喝,幫助孩子清理一下體內的積食,促進孩子食慾大開,孩子吃飯香,脾胃運化好,身體的小問題都沒有,孩子發育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