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在寶寶成長發育的時候,很容易出現積食的現象,因為寶寶身體各個器官發育不完全。積食主要發生在脾胃,食物在胃部需要拆分細化食物,以便於脾與腸道進行吸收,但是脾胃健康出現問題的時候,食物就無法正常消化,導致胃部不能收納,食物在胃部堆積,寶寶就會積食了,如果寶寶長期積食,就會因為營養不良影響寶寶健康的成長。
那麼,家長們要如何判斷孩子有沒有積食呢?
1、腹部鼓脹
若發現寶寶的腹部鼓脹,可以讓寶寶平躺在床上,用手掌的前面輕輕拍寶寶的腹部,這個時候可以聽到咚咚咚的悶響,因為寶寶的腹部肌肉發育不夠完善,所以孩子沒有積食也可能肚子是鼓鼓的,但是在輕輕拍打的時候是沒有悶響的。
2、有口臭
在寶寶打嗝的時候,靠近寶寶的口腔,如果聞到了明顯的酸臭味,很可能是孩子發生積食,食物在胃部滯留,沒有被完全消化,久而久之,食物在胃部發酵產生的酸臭味。
3、舌苔變厚
舌苔是胃氣所生,如果身體健康,舌苔就是又白又薄,舌頭也是紅潤的,但是當寶寶發生積食的時候,舌苔就會變色又白又厚,甚至整個舌頭都布滿白色舌苔。
4、發熱
寶寶積食的時候,用手觸摸寶寶的手心腳心,會感到發熱,一般孩子的體溫會升高到37.5-38℃左右。
5、睡不好
積食的時候,寶寶會因為胃部不舒服出現睡不安穩、睡覺時一直哭鬧等的表現。
6、不吃東西
寶寶發生積食的時候,會有比較明顯的食量減少,甚至完全不吃東西,在家長喂奶的時候,也會十分抗拒,一直哭鬧,如果寶寶食慾好,但是吃一點就飽了,而且體重也不增加,可能也是脾胃虛弱、長期積食引起的。
7、腹痛腹瀉
積食的時候,用手給寶寶按摩,寶寶會有腹痛的現象,在進食以後,腹痛的感覺會更加嚴重,在積食1-2天之後,如果還是沒有恢復,寶寶就很可能出現嘔吐或者腹瀉的症狀。
生活中,寶媽寶爸應該如何預防寶寶積食呢?
1、少給孩子吃蛋白類、脂肪類食物
寶寶6個月之後就可以開始吃一些輔食,但是要注意不能讓寶寶吃太多肉類、堅果之類的食物,這類食物不好消化吸收,容易造成積食,可以適當給孩子吃一些蔬菜水果,利於寶寶消化食物。
2、預防受涼
不管是春夏秋冬哪個季節,都要注意寶寶腹部的保暖工作,尤其是炎熱的夏季,要注意給寶寶穿睡衣,裹好腹部,合理使用空調;冬季更要注重保暖,以免孩子受涼,影響食物的消化引起積食。
3、不過度喂養
很多寶媽寶爸也是第一次當家長,喂養孩子沒有經驗,就一個勁兒的給寶寶喂食,寶寶也不知道饑飽,讓吃就吃,久而久之,寶寶的脾胃就容易受損傷,最終出現積食的現象。
寶寶積食了怎麼辦?生活中注意這3點
第1點:減少喂食量
發現寶寶已經發生積食了,要注意減少喂給孩子的食量,減輕脾胃的壓力,可以對比孩子積食之前3天的飲食適當減少,同時回想一下是什麼食物引起的寶寶積食,以便於採取相對的措施緩解積食。
積食發生,其實最核心的原因是脾虛!脾主運化,主代謝,因此解決積食,首先要健脾。脾胃康健,積食不攻自破,不長個,發育緩慢等問題都會迎刃而解!
健脾、開胃、助消化,推薦純天然,無添加小金方:山塢膏
組成:山楂、 雞內金 、炒麥芽 、茯苓 、懷山藥、 大棗
1、山楂消肉食,還潤腸通便。
2、雞內金的消食作用眾所周知,消積食好幫手。
3、炒麥芽可以消五穀之積食,解決主食吃太多,導致的積食。
4、加入茯苓,解決積食導致的脾虛濕氣。
5、加上懷山藥與大棗來補脾健脾,搭配精當!
山塢膏一邊消食導滯,一邊補脾,扶正,搭配精當!堅持一段時間,會有意外的收穫!
第2點:適當的活動
在吃完飯30分鐘以後,可以帶寶寶適當的活動一下,爸爸媽媽可以帶著寶寶做一些小遊戲,或者帶寶寶走走路,都可以促進寶寶腸胃蠕動,提高脾胃的消化吸收能力,緩解積食。
第3點:適當的按摩
寶寶積食的時候,家長也可以適當的給孩子進行按摩,也可以達到促進腸胃蠕動、緩解積食的效果。順著寶寶的後脊梁骨,從上往下反覆輕搓30-40次;也可以用手掌按摩寶寶肚臍周圍,順時針、逆時針各按揉30-40圈;同時按揉寶寶的足三里穴,三種按摩方法配合效果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