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斯克的人機互聯:開腦洞的時代來臨,你準備好了嗎?

2019-07-22     胡潤百富

2019胡潤百富創時代峰會報名!

號稱要死在火星上的「鋼鐵俠」伊隆·馬斯克近日又上頭條了。但這次不是因為電動汽車特斯拉,也不是因為火箭,而是因為我們只能在電影中看到的黑科技——人機互聯。

美國當地時間7月16日(本周二),特斯拉創始人馬斯克旗下的腦機接口公司Neuralink在舊金山舉行了一場新聞發布會。馬斯克宣布,其公司已經開發出了一套腦機接口系統,只要用一台神經手術機器人向大腦內植入4-6微米粗細的線,就能直接通過USB-C接口讀取大腦信號,甚至可以用App連到iPhone上。

馬斯克的人機互聯到底是個啥?

先不管這位黑科技大亨藏有多少不為人知的科技公司,就這冷不丁飛來的一個大新聞著實在全球炸開了鍋。那麼它到底是個啥?又是如何工作的?簡單來說,就是在人的腦子裡植入晶片。

Neuralink表示,外科醫生必須先在頭骨上鑽2毫米大的孔(微創),再插入柔性電極。但在將來,他們希望使用雷射頭骨上穿孔。隨後,將電線及晶片植入大腦,讀取和放大來自大腦的信號。

另外,為了儘量避開大腦中那些細密的血管(不然如果扎出個腦溢血,比扎心還要慘),這家公司還搞出了一個機器人,專門負責把如此細密的、比頭髮絲還要細的「刷毛」植入大腦皮層。

目前,馬斯克已經在老鼠身上做了相關實驗,通過老鼠頭部的USB-C埠收集大腦神經元信息。它能從1500個電極中讀取信息,比現有的嵌入人體的系統好15倍。以下是由探針設備成功插入過程:

實驗後的老鼠

Nerualink所展示的創新突破無疑是意義重大的,就目前業界已經實現的腦機接口應用成果來看,僅需不超過256個電極就能夠實現一些基本的人機操控互動功能,而Nerualink能夠提供多達3072個電極,可想而知未來能夠實現的人機互動功能將會更多。

猴子都用大腦控制電腦了,人類還會遠嗎?

Neuralink的這場新聞發布會,讓人們對腦機接口這一概念感到無比興奮,仿佛讓人看到無數科幻世界中的場景就要成為現實了,但事實上距離理想中的人腦與人工智慧相結合成為超級人類的現實還非常遙遠。

據了解,從該公司對外宣稱的短期來看,Nerualink的目標是幫助一些有腦神經相關疾病的患者,包括帕金森、肌無力、癲癇等,讓這些人群重新獲得與周圍環境互動的能力,更長期的目標則是更為廣泛的認知功能的實現,包括移動、視覺、空間定位、語言、記憶甚至是數理邏輯等。

Neuralink首席神經外科醫生Matthew McDougall在發布會上明確表示,目前這一系統只是針對有嚴重疾病的患者,計劃在2020年第二季度進行首例人體臨床實驗,但前提是得到美國藥品監督局的批准。但MIT科技評論認為,這一時間表非常的激進,可以說實現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就目前Neuralink披露的信息來看,這套包括神經外科手術機器人和超細管線的系統,僅做了19例動物實驗,且成功率僅為87%。發布會中,馬斯克就透露,他們已經在猴子上實驗成功。他的原話就是:「一隻猴子已經可以用他的大腦來控制電腦了!」

不過緊接著這家公司的另一位創始人卻當場站出來闢謠:「我還沒有意識到我們今天就能跑出這樣的結果,但這樣的結果會有的。」所以,到底猴子實驗成功沒……(大家猜吧)

而如專家們所說,其實類似的晶片植入實驗早就有了,不過老鼠行未必猴子就行,猴子行了人也未必行……甚至,就算人也行,類似做法早在十幾年前也就出現了。

當時布朗大學的一個研究,癱瘓病人通過晶片,用腦部意念居然可以移動電腦光標,還可以在電腦上玩紅白機年代的桌球遊戲……

所以,馬斯克的腦植入晶片,就工藝來看確實厲害,但離電影里那種人腦互聯還遠得很。而且,比起別家,不算太新鮮,太領先。反而透過那隻莫須有的晶片猴,可以窺見,這位鋼鐵俠情懷背後的一絲精明,甚至是狡黠。換一個角度,或許我們也可以藉此來理解這種馬斯克式的生意經——簡單來說:他擅長把一個今天的技術包裝成一個後天才會實現的故事,這樣讓人們感到心醉神迷,從而願意今天就掏錢幫助他,來實現明天的願望!

當然某種意義上,所有創業者的成功都是給投資人和股民們講明天的故事,但馬斯克的高超在於:他能講出來的故事,全世界沒幾個人敢這麼說,而且關鍵是——他的牛皮還不會破。

素材來源:財經要參、36Kr、CGTN、騰訊科技

END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mu4hGGwBmyVoG_1ZFzmr.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