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業後去向是每個家庭在申請時都會考慮的因素,無論是國內還是國外家庭,都希望孩子畢業後能夠有理想的發展。想了解某所學校畢業後就業和深造前景,查看往期畢業生的去向數據就能一目了然。為了給大家的選校提供更全面的參考,美藤國際逐一翻找了Top 50美國綜合性大學和文理學院的官網進行了深入、細緻的分析後,整理出這100所學校的畢業生就業比例和深造比例,並分析了其背後的一些原因,其中一些數據甚至非常「頗具顛覆性」。
讓我們一起來看看究竟什麼樣的學校能滿足你對未來的期待吧!
Top 50綜合性大學和文理學院就業率和深造率匯總
* 表格中的數據均來自學校官網,不同學校對於數據統計標準有一定偏差,但不影響最終結果,本表數據僅供參考。
* 其中就業人數占比=(本科生就業人數÷本科畢業生人數)×100%,深造人數占比 = (本科生深造人數÷本科畢業生人數)×100%
從這份表單中,我們能看到很多非常有趣的現象:
絕大多數美本畢業生選擇直接工作
在美國Top 50院校中,無論是綜合性大學還是文理學院,基本上60%以上的畢業生都選擇了直接工作。相比之下只有20%左右的畢業生會選擇繼續深造。美國大學和僱主協會(National Association of Colleges and Employers,NACE)發布的2017屆畢業生調查報告也顯示,全美有53.3%的本科畢業生在畢業後進入全職工作,只有17.5%的本科畢業生選擇繼續學習。
文理學院的就業率實在太驚艷
因為文理學院堅持博雅教育,學習的內容針對性不如大U,所以很多人把文理學院當作未來申請大U研究生的「跳板」,甚至還有很多人認為文理學院畢業生找不到工作。然而事實卻是,文理學院畢業生畢業後即進入工作崗位的比例非常高,甚至高於大U。我們把70%的就業率作為一個分界點,綜合性大學一共有17所學校達到了高就業比例,其中紐約大學超越了一眾藤校達到了80%以上。而文理學院有22所在70%以上,其中艾姆赫斯特學院、克萊蒙特麥肯納學院、漢密爾頓學院和西方學院這4所高達80%以上!
工程和醫學強校畢業生大多選擇深造
大多數學校畢業生深造率是在20%左右,但我們在綜合性大學的相關數據中發現:像麻省理工學院、加州理工學院、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埃默里大學等頂尖工程類和醫學類院校畢業生深造比例超過35%,甚至達到40%以上。具體原因我們後面會為大家詳細分析。
這些名校畢業生就業比率不到一半
前面我們說了就業比率高的學校,再來看一些與眾不同的學校。其中就包括我們熟知的史丹福大學、萊斯大學、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埃默里大學。這些學校畢業生就業比率分別只有48%、49%、46.2%和43%,相比之下,他們的深造比率則分別是23%、35%、16.6%和38%。從前面的4所學校的就業、深造百分比可以看到,還有很大一部分學生不在這二者之列,那麼他們都去幹什麼了呢?面對以上種種令人「匪夷所思」的現象,美藤國際也秉承著「打破沙鍋問到底」的精神,充分研究了官網的數據,下面就來為大家揭開謎底!
畢業生們的選擇給我們帶來哪些啟示?畢業後不止讀研和就業兩條路可以選擇。
除了表格中體現的就業比例和深造比例之外,其實美國大學畢業生們畢業後還有很多不同的選擇和走向。比如在UCLA 2017屆的畢業生中, 除了被僱傭加入全職工作或者兼職工作,以及被錄取進入研究生學習之外,還有一部分人加入了軍隊,也還有近40%的畢業生正在準備找工作或者是正在準備申請研究生。
再比如在埃默里大學的統計數據中,除了加入軍隊和目前還沒有確定的安排之外,還有一部分學生選擇了Gap或者是參加志願者項目。史丹福大學還會有很多畢業生加入創業大軍。所以有這些在就業和深造之外的選擇,很多學生沒有統計在數據中就不奇怪了。
這些特殊專業就業門檻高、專業度高
前面我們也提到像MIT、JHU、埃默里等工程和醫學專業強勢的學校,有很大一部分學生選擇了深造。這是因為在美國從事相關工作需要非常專業的知識和技術,很多這些是需要讀到研究生甚至博士階段才能夠滿足的,甚至很多行業嚴格要求至少要有碩士學位才能夠應聘。不僅如此,隨著高科技產業的飛速發展,相關專業的知識日新月異,如果想要從事相關專業更深層次的職位,則需要繼續攻讀研究生才能夠有更深度的科研和更專業的實習機會。除了工程和醫學之外,如果想要讀法律以及數學、化學等較為基礎的理科專業,往往也需要取得更高的學位才能滿足市場上的就業需求。
文理學院有優渥的就業土壤
相信上面數據中最讓大家吃驚的就是文理學院的就業率了。這究竟是為什麼?他們又去了哪呢?美藤國際也挑出了艾姆赫斯特學院和漢密爾頓學院的具體數據,發現:文理學院畢業生們大多去了金融、教育和商業諮詢這三個方向的企業。
其實,文理學院給學生們提供的文學課程,對於學生人文背景、創新思想的培養都非常有幫助,在文理學院博雅教育下鍛鍊出來的批判性思維,也是金融、商業相關行業非常需要的。具有哲學背景的人往往具有遠見卓識,可能會在非常情緒化的層面上與人聯繫,或者挖掘出一種社會或心理的脈絡,從而暴露出商業想要服務和滿足的市場機會。
另外還有一點非常重要的是,我們一致認為文理學院校園較小還很偏僻,很多大公司都不會來學校里招聘,所以就業機會比較少。但事實是文理學院因為規模小,所以校友之間的聯繫非常緊密,而在美國非常看重networking的社會中,你認識的人多其實就相當於有更多的機會,他人的推薦也能給你的求職路加不少分。這也是為什麼很多高凈值家庭和精英家庭更願意選擇文理學院。
就業和讀研,沒有利弊之分。最重要的是:大學四年之後,你知道自己想要什麼
我們選擇做不做一個事,往往有兩個衡量標準,一個是有沒有能力做,另一個是這件事有沒有收益。而美國人則會加上第三個標準:我喜不喜歡做這件事。我們需要考量自己目前想要從事的職業是否本科學位就能得到滿足,未來的夢想工作是否對研究生的學習有所要求,但最關鍵的還是要知道我們要的是什麼。在美國教育體系下,孩子有充分的機會去選擇,去發展自己的興趣,他們讀書的目的,除了必要的證書、執照之外,往往更多的是喜歡、渴望。
如果你覺得你能夠忍受做研究的長久的寂寞,即便拿很少的薪水但依然熱愛學術,那麼我會覺得你太適合繼續深造了。如果你只是想找到合適的工作,那麼就抓緊時間和機會在本科好好學習,畢業後直接工作將更加適合你。每個人想要的東西都是不一樣的,這決定著你未來的方向。不管你如何選擇,最讓你舒心、最適合你自己的,才是真正最好的選擇。美藤國際也希望不論是選大學,還是選未來的人生走向,孩子們都能清楚自己想要的,並遵從本心去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