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碼廣東省科學技術獎「成績單」,廣州狂攬136項!

2020-03-26     投資廣州


3月25日,全省科技創新大會頒布2019年省科學技術獎獲獎名單。廣州獲獎136項,占總獎項數179項的76%,獲獎數量高居廣東第一,並包攬了2名突出貢獻獎和4項科技合作獎。


廣州科技創新成果豐碩


2019年度廣東省科學技術獎,廣州包攬2名突出貢獻獎和4名科技合作獎,共獲得一等獎43項(占比86%),共獲得自然科學獎20項(占比83.3%)、技術發明獎10項(占比71.4%)和科技進步獎100項(占比74.1%),共有116項成果由廣州市企事業單位牽頭完成。


2名突出貢獻獎獲得者全部來自廣州,分別是華南理工大學王迎軍院士和中國科學院南海海洋研究所所長張偲院士。


4名科技合作獎獲得者同樣全部來自廣州的合作項目,分別是與廣東工業大學合作的法國科學院配位化學研究所伯納德•莫涅、與暨南大學合作的印度國家半乾旱熱帶作物研究所拉吉夫•庫馬爾•瓦西里、與中國科學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合作的斯里蘭卡盧胡納大學迪拉克•普利亞達莎納•多瓦姆佩•加馬格、與廣東省農業科學院作物研究所合作的德國巴西聖卡洛斯聯邦大學馬提亞斯•杜雷爾。



兼容並包,協同創新成效突出


在廣州獲得的130項自然科學獎、技術發明獎和科技進步獎中,有103項以合作方式完成,占總獲獎數的近八成。其中,46.6%的成果是聯合省外單位合作完成,48.6%的成果是本地或珠三角地區單位聯合完成,另有4.8%的成果與香港高校共同完成。


這充分說明了,廣州科研單位正在不斷加大技術攻關和成果開發的開放度,技術輻射帶動作用在不斷提高。


務求實效,與重點發展產業關聯度高


在廣州獲得的獎項中,有100項與廣州重點發展產業高度關聯,占比76.9%,生物醫藥、海洋、先進位造領域獲獎成果亮點紛呈。


生物醫藥領域共33項獲獎,實現自然科學獎、技術發明獎和科技進步獎全覆蓋,首次有企業(廣州科萊瑞迪醫療器材股份有限公司)牽頭獲得技術發明獎二等獎。


海洋領域獲得突出貢獻獎、科技合作獎、自然科學獎一等獎和科技進步一等獎各1項,獲獎含金量較高。


先進位造領域獲得1項自然科學獎一等獎、16項科技進步獎,其中11項由企業牽頭。



近年,廣州圍繞產業鏈進行科技創新資源布局取得了不俗的成效,帶動了相關產業的高質量發展。


如廣州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牽頭完成的、獲科技進步獎一等獎的「A級純電動乘用車關鍵技術自主研發與產業化」項目,通過平台化、系列化設計,實現跨多車型擴展及兼容燃油車的開發,最大化降低零部件的開發及量產成本;通過首創智能電池溫控系統及BMS系統,實現高、低、保溫三種模式的精準控制,並將動力電池快充能力提升33%。電池模組優化集成及輕量化技術應用,將電池系統能量密度提升至160wh/kg,處於行業內領先水平;開發了廣汽第一代電機控制器,通過多手段的優化調教,電機有效功率密度可達3.8kw/kg,最高效率高達96%;創新性的開發設計了I-pedal單踏板技術,實現了同級別車型最低電耗14.7kwh/100km。


經第三方鑑定,該項目成果達到國際先進水平,並在專屬平台及電池系統溫控技術方面達到國際領先水平。該項目共形成158項智慧財產權成果,其中申請專利144件,其研究成果已推廣應用到廣汽傳祺GE3、GS3、GS4 EV三個車型及後續純電全系車型,已產生150多億銷售收入,並獲得三菱、豐田等外資企業的充分認可,把產品導入到合資品牌,實現了國內車企業向合資車企輸出技術和產品的歷史性突破。


編輯:投資廣州

來源:中國廣州發布、大洋網、廣州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karNKHEBiuFnsJQVLeMl.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