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咖啡廳:頭條簽約作者,一年共讀200本書。
如果你沒時間自己讀書,點擊右上角關注!
分類丨習慣、改變、自我管理
字數丨2300字,閱讀約5分鐘
告訴你一個非常扎心的事實——2019年,只剩下兩個月了。
你的年計劃還在堅持嗎?沒有也沒事,反正23%的人根本堅持不了一個禮拜……
看看年初定的計劃,你是不是又只好扶額嘆息——計劃定太高根本無法達到,計劃定得太模糊以至於不知道自己完沒完成,或者定了計劃第二天就開始犯懶了……
這樣的計劃,跟過生日許願有毛區別?
現在,別忙著怪自己懶,其實,是你的計劃制定方式有問題……簡而言之,就是不科學。
一個能夠實現的計劃,應該怎麼定?
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醫學院教授肖恩•揚,通過15年的時間,與科學界的一些頂尖人物合作,確認了在「任何環境下實現持久改變的心理武器」。
作者是個有結果的牛人,他不僅是名校的醫學院教授,也是加州大學預測技術研究院、數學行為中心創始人。
2013年,他為了測試自己設計的「行為科學模型」是否有效,臥底做了保險經紀人,結果不到三個月,就成為美國西海岸地區的銷售冠軍。
「行為科學」認為,持久改變並不需要改變一個人本身,而讓人們了解改變背後的科學,並設計一套適合自己的行動步驟。
通過科學的干預,我們就可以實現《如何想到又做到》。
具體怎麼做?我們來看這3個最重要的武器:
武器一:簡易到「智障」
人的本質是動物,所以人都有一個共性,就是喜歡做容易做的事情 ,同時也會堅持做一些極度 容易的事情。
所以想要堅持做一件事情,就要讓事情變得足夠簡單。
如何把事情變得容易呢?
通過控制外部環境,降低「啟動成本」。
想要堅持健身,健身房就選在離家超級近的地方,最好5分鐘內就能到;
想要堅持閱讀,就把書籍放在Kindle中隨身攜帶,沒事就翻翻;
想到睡前刷牙,就一邊刷抖音一邊慢慢刷,讓無聊的事變得有趣。
限制選擇範圍,讓自己除了做這件事,沒有其他選擇。
相信自己,你就是一個怕麻煩、沒耐心、變得快的人。
所以,不要對自己的自控力有太高的期待。
想要坐下來認真完成PPT文稿,就先把身邊的障礙消除掉,這樣就很容易繼續做下去!
- 比如,把手機放到最遠的抽屜里用文件壓住;
- 帶上耳機,聽點純音樂或白噪音;
- 提前泡好茶,倒好水;
- 打開一個蕃茄鍾,規定不完成蕃茄不能休息;
這樣,通過一步步的消除障礙,就能降低受干擾的機率,完成打怪升級。
將問題簡化。
簡化是改變行為最重要的武器,而且也是最簡單的武器。
很多事情,人們無法堅持,就是因為事情真的很麻煩。
通過減少選擇,就可以大大減低我們的精力消耗。
比如同樣是兩個在健身房辦卡的人,因為策略不同,結果也不同。
小A的策略是不斷優化、讓行動看起來「高大上」,他去最好健身房、選最好的教練、換最好的裝備,每次逼迫自己全力以赴,提高每個動作的質量。結果,3個月以後,他對健身感到深惡痛絕。
相反,小B的策略是簡化。
他選擇了離家最近的健身房,對自己的要求是每周健身房打卡3次,每次都邊聽音樂邊跑步,邊刷綜藝邊踩單車,結果他越來越喜歡去健身房娛樂了。
從長期效果來看,簡化的結果遠勝於優化,因為它提前減少了行動的障礙,使行動的啟動成本更低、堅持起來也基本不耗精力。
武器二:搭一個「梯子」
第二種武器:「階梯模型」。
它是指,把焦點放在一個個小步驟上,就會有更高的成功機率。
這是因為:
- 1)專注於小步驟能讓人們更快樂、更積極地繼續嘗試,因為得到了更多的獎勵。
- 2)每當大腦獲得獎勵,就會獲得大量的多巴胺,讓人感覺良好,想要重複該行為獲得更多相同的體驗。
- 3)大腦是從相對而非絕對值來理解獎勵的,只要獲得比期望中高的獎勵,會有多巴胺。
- 4)完成10個小步驟,累計獲得的多巴胺遠多於完成一個大目標。
比如,如果你的目標是累積更多的客戶資源,成為公司的銷售冠軍,那麼與自己目前的狀況相比,目標可以高得離譜。
這時,你可以把這個遠大的目標拆為「11月獲得4名新客戶」,以及「11月第一周周末前,鎖定第一位客戶」,然後,再把拆為「第一個星期會見3名潛在新客戶」。
階梯模型背後的科學原理是: 人們為快而小的獎勵賦予的價值, 高於延遲到來的大獎勵, 換句話說, 人們青睞於迅速看到結果。
這是我每天早上起來的行動計劃清單,也是每天清晨的第一把梯子,雖然看起來「宛若智障」,但行動起來其實非常有效!
武器三:「致命的」吸引
只有「致命的吸引」,才能讓你無法克制地堅持下去。
然而,可惜的是,生活中能給我們致命吸引的,往往是一些壞習慣。
網購啦、遊戲啦、追劇啦、睡懶覺啦,數不勝數。
怎樣才能讓「應該做的事」變成一種「致命的吸引」呢?
其實,只要想盡辦法提升它的重要性就行。
比如,如果你想減肥,怎樣提高這件事的「重要性」呢?
把一些身材巨好的人的照片放在桌面上,電腦桌面、手機桌面;
給自己存一個「添置新衣基金」,每減掉2斤,就往裡面放獎金(反彈了還得轉回來);
加入微信上的減肥社群,每天去上面怒刷存在感,一邊提升自己的尬聊水平,一邊讓自己不好意思胖下去。
你越積極地參與社群活動,社群給你帶來的社交磁力就越強,你也就越有可能實現持久的改變。
持續改變的秘訣就是:做一份簡易到「智障」計劃、給計劃分拆成「梯子」、然後行動起來,通過「反覆的銘刻」,讓行動演化為習慣。
堅持一件長期行動所需的動力,並不是通過制訂一個完美計劃獲得的。
事實上,任何一項長期的行動,都是一艘遠航的船。
在航行的過程中,我們必須在每個港口持續補給,而你規劃的小目標、小步驟就是你的港口、你的柴油。
如果真的想要改變,就好好規劃一份合理的補給路線吧。
我是一個愛讀書的職場人,頭條簽約作者。
我堅信「腦內千山萬水,不如腳下一步,哪怕是跌出去的一步。」
很多時候,困住我們的不是難題,而是想像。
通過閱讀、理解和嘗試,能夠幫助我們走出人生的重重迷霧。
喜歡這篇文章的朋友可以關注我,共同探討職場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