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進補,鴨子是必不可少的美饌之一。番鴨、水鴨等都是大家最常吃的品種,可這種我國唯一的藥用鴨種——白鷺鴨你吃過嗎?今天,就和大家介紹一下這種曾是清朝貢品的食材,大家請看~
白鷺鴨小檔案
白鷺鴨又名白鴨、連城白鴨,屬於我國優秀的地方種質資源,被譽為「鴨類中的國粹」。
相傳,白鷺鴨是地方鴨與白鷺雜交後選育而成的,兼有白鷺的姿態和鴨子的滋味。在清朝還是進貢給皇室的貢品,足見其價值。
白鷺鴨的產地以南方為主,據記載,早在500多年前江南和閩西一帶養殖白鷺鴨的歷史。
其中,又以福建連城縣出產的「連城白鴨」最為有名。經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認定,連城白鴨獲得了《連城白鴨原產地標記註冊證》,還曾在中國國際農業博覽會上被評為名牌農產品。
營養價值
作為中國唯一的藥用鴨,白鷺鴨有著其它鴨種沒有的特殊藥理作用及特殊的風味,具有清熱解毒、滋陰降火、祛痰開竅、寧心安神、開胃健脾等功效。
經過臨床實驗證實,白鷺鴨對很多癌症(尤其是肺癌、肝癌、腸癌和白血病等高發病)患者的化療和手術後恢復,有著十分明顯的恢復效果。而白鷺鴨本身具有富含人體的18中胺基酸和10種微量元素,其藥用鴨絕對是鴨類中的國粹。
隨著大眾食客對於養生的追求,白鷺鴨也逐漸成為當下餐飲市場的「寵兒」——食療滋補佳品。
外觀3大特點
從外觀上,白鷺鴨就和普通鴨種不同,較易辨認:
1、毛色雪白
一般的鴨種毛色都是灰色、黑色、綠色、褐色等組合,在不同部位上還有不同的毛色;而白鷺鴨的毛色在鴨子家族中當屬「白富美」,全身上下包括絨毛在內的羽毛都是純凈的雪白色,不摻有任何或深或淺的其它顏色。
2、烏嘴烏眼
白鷺鴨毛色雪白,配上烏黑的眼睛、烏黑的嘴喙,外觀非常醒目,加上白鷺鴨身形狹長,頗有老祖宗白鷺的范兒,特別好看。
3、青趾青蹼
白鷺鴨一般是放養在山溪或池塘里,腳的顏色也如青泥山石般呈青黑色。趾蹼很修長,展開的幅度大,無論是潛水還是在地上奔跑的速度,都比一般的鴨子要快。
白鷺鴨的烹飪
除此之外,白鷺鴨的肉質和普通鴨肉也大有不同,歸納起來也有3點:
1、鮮宰的白鷺鴨皮色亮白,而肉色深紅、有光澤,類似鮮牛肉的顏色;
2、煮熟後的白鷺鴨,肉色則微紅,比普通鴨肉更有質感;
3、肉質比較粗糙而有韌勁,有人形容白鷺鴨的肉質如野味一樣。
白鷺鴨多為放養,或是捕食,或是逃跑(天性膽小),運動量很足,加上肉長得很慢,因此肉不油膩,纖維質感厚,較有韌勁。
不過千萬不要以為白鷺鴨肉質粗糙就不好吃,它最惹人垂涎之處在於它的香味。白鷺鴨比一般鴨子的香味要濃郁,甘甜味、鴨肉香味十足,味道甚為鮮美,烹制出來的湯湯味獨特、清香四溢。
下面,再為大家介紹幾款白鷺鴨菜品,以供大家參考。
清蒸白鷺鴨
主料:
原產連城白鴨1隻。
調料:
生蔥,生薑(搗爛),鹽,味精(姜、味精、生蔥用在調料上,非加在鴨湯中)。
製作:
1、將白鴨解凍、洗凈,整隻氽水後加入適量凈水,用旺火燒開後改用文火清燉至熟。
2、食用方法:
一喝湯:鴨湯加入適量食鹽即可食用;
二吃肉:將煮熟的白鴨整隻撈起、切塊,將準備好的蔥、薑末、鹽、味精攪勻澆在鴨肉上即可食用;此外,還可根據喜好,將切塊後的鴨肉連同調料回鍋,別有一番風味。
連城白鴨湯
主料:
連城白鴨1隻(老鴨更好)。
輔料(以下七選一):
西洋參、鮑魚、金線蓮(滋陰補陽、凝神安心);茅草根(清涼解署)、玉竹(清心火)、鴨掌草(清熱解毒)、地參。
製作:
1、解凍、洗凈、切塊(去除鴨屁股)、焯水(放入冷水鍋中邊加熱邊撈去血水浮沫,溫度控制在50-60度以內)後,再用水洗凈備用(如需製作全鴨湯,則略去切塊步驟,其餘步驟相同)。
2、將經過預處理的鴨肉放入陶制或瓷製容器中,加入適量凈水(山泉水更佳),加入輔料,隔水清蒸至熟,起鍋,加入適量食鹽。
白鷺鴨靈芝湯
原料:
靈芝20克,原產連城白鴨一隻,鹽10克,蔥結各10克。
製作:
1、老連城白鴨用開水去血水,裝入湯碗中,靈芝放入,鍋內加適量清水,調入鹽,燒開起鍋,倒入湯碗中(只淹沒老鴨為宜)。
2、蔥結上籠蒸,撈出鍋,調入雞精,胡菽粉,摘掉蔥結即可食用。
鮮姬松茸燉白鷺鴨
材料:
老白鷺鴨半隻,黃芪適量,枸杞子適量,淮山適量,鹽適量。
做法:
1、將白鷺鴨鴨切件汆水。
2、然後加黃芪、杞子、淮山入鍋同煮。
3、水開後文火煮2小時調味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