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篇文章開始之前,我先來問個問題:一個職場人,如果想要快速實現薪資上調、職級提升,性價比最高同時又最簡單粗暴的方式是什麼?
我相信很多人的答案會是:跳槽。
聽起來或許有些不可思議,但這對大部分職場人確實是事實。
前段時間,國內人力資源服務機構科銳國際發布《2019人才市場洞察及薪酬指南》(以下簡稱「報告」)。該報告分析了18個行業、近4000家企業、20餘萬名中高級管理及專業候選人薪資數據,旨在預測2019年人才市場動向。在這項報告中,包括網際網路、汽車、醫療、金融、電子製造等多個行業中,大部分人通過跳槽,做到薪資同比上漲約20%起,這其中,又有近六成人通過跳槽,實現職級的提升。
對於職場人來說,一邊工作一邊尋求更好的機會,儼然成了大部分人的常態。
而且現實中大多數公司會更加遵循崗位定薪制度,這樣一來給到個人可發揮的空間就會變得十分有限。所以越來越多的人不會把在公司內部晉升,作為實現職場進階的主要方式,而是依靠跳槽去實現。
這樣聽起來,似乎跳槽就成了解決職場問題的萬金油:
乾得不開心,跳槽;
老闆不給漲工資,跳槽;
升職無望,跳槽;
沒什麼原因,就是想換個環境,跳槽;
……
久而久之形成一個習慣,喜歡用跳槽來解決一切職場問題。
但是這樣的方式,確定靠譜嗎?
有人用跳槽升職加薪,有人用跳槽栽進大「坑」
在職場時間越長,你就會發現,只有正確的跳槽,才能為自己帶來正能量的結果。
而欠考慮的跳槽,則更加依賴運氣,跳得好,升職加薪前途無限;跳得不好,可能連最後找工作都會處處碰壁。
Elaine老師曾經在工作中就遇到過這樣一件事。有一個年輕人,有五年的工作經驗。在過去的五年里,跳槽了四次,最長的一份工作乾了一年半,最短的只有半個月。
今年因為偶然的機會,他獲得了一份大廠公司的面試邀請。整個過程里,年輕人從一面、二面,走到中面,與面試官們也越聊越投機。
他覺得,自己非常適合也完全能勝任這份工作,於是順理成章地做好了入職的準備。
他很清楚,進入大廠意味著能夠接觸更加完善的體系、更加前沿的市場信息,提升自己的競爭力。
不過,年輕人卻始終沒有等來offer。打電話追問面試官原因時,面試官反饋說,公司出於穩定性的考慮,感覺該崗位與年輕人不太匹配。
這就是因為跳槽,讓自己錯失機會、導致求職碰壁的典型案例。
在網上搜索關於跳槽的關鍵詞,也會有很多關於跳槽「跳」後悔的聲音:
跳槽到新的公司,發現很難融入;
跳槽到新的公司,發現自己難以接觸到核心的工作內容;
跳槽到新公司,發現自己不太適合新的工作內容;
跳槽到新的公司,發現晉升很困難,工作沒前途;
……
而這部分人入「坑」容易出「坑」難,一旦再次考慮跳槽,更有可能會從一個「坑」跳進另一個「坑」。
那些跳槽成功的人,曾經考慮過什麼?
前段時間,有個學員曾提出這樣一個問題,他說:
Elaine老師,當公司無法滿足員工的需求的時候,是否就意味著他該跳槽了。
這個問題非常有意思,這讓我想起來很久以前的一個人——老A(為保護隱私,這裡採用化名)。
老A今年47歲,目前擔任某大型集團CFO的職位,位高權重。
20世紀80年代末,年輕的老A進入一家小規模的國營化肥廠,擔任會計職務。
幾年工作下來,老A從最初的「職場新人」,成長到能夠獨當一面的工作老手。
因為負責財務管理的工作,老A對廠里的經營不樂觀的情況非常清楚;而在當時,市場化運營的風聲才剛剛吹起。
用老A的話說,對於工作,那時候的他也經歷了相當長的一段迷茫期,一方面是人人羨慕的「鐵飯碗」,一方面是風險與機遇並存的市場。
一個無眠的夜晚後,老A選擇了後者,頂著全家反對的壓力跳槽到了一家剛成立不久的私營公司,成為「下海」的人中較早的一批。
當年有很多人不看好老A走這一步,但過了沒幾年,因為經營不善,化肥廠倒閉,與此同時,國內迎來了一撥國營工廠關停潮,下崗工人激增,當初那些「鐵飯碗」也像泡沫一樣湮滅。
老A回想當年跳槽的考慮,他說決定跳槽有很多因素,有對賺更多工資的渴望,有對工作單位未來的擔憂,有對時代變化的預判,有對工作挑戰的追求……但老A說,他考慮更多的,是未來的發展。
回到現在,老A的職場歷程其實同樣能夠給我們帶來啟示。
人在職場,每個人做得最多的工作就是權衡利弊,所以考慮跳槽無可厚非。但跳槽同時也意味著,我們能通過跳槽獲取一些東西,也會通過跳槽失去一些東西。
如此看來,在跳槽之前,其實我們更應該問自己兩個問題:
值不值得;
是否做好了準備。
跳槽有「術」,才能實現提升
一個人從二十幾歲進入職場,到60歲左右退休,看似職業生涯有三四十年之久。但實際上,一個人在工作上的黃金時期其實只有8-10年。
但沒有誰能在一開始就具備過人的眼光,能在一開始就選了一條絕對適合自己的職業發展道路。
所以,從長遠來看,與其說跳槽是對機會的選擇,不如說是對職業生涯的調整。
那麼,跳槽必須要有「術」,而這也是很多職場人尤其是職場新人所欠缺的東西:
他們只知跳槽,卻不知道該怎樣跳槽才能讓職場之路更順暢。
不過,雖然跳槽考慮的地方有很多,但也不是沒有方法。
從職業的角度來看,若想做到「完美跳槽」,首先需要搞懂四個「W」:who,where,what, how,才算完成了跳槽的準備工作,即:
1.Who:首先,要搞清楚「Who am I ?(我是誰)」即自我認知。清楚自己是什麼個性?有什麼優勢?興趣在哪裡?局限性是什麼?經驗和知識儲備情況如何等等,看清自己的長項與短板,從而找到適合的發展方向。
2.Where:其次,要了解「Where am I ?(我在哪裡)」,即平台定位。了解目前社會所需的職業能力,對比體制內、體制外不同組織平台的特點,明確選擇怎樣的公司和崗位,找准自己的位置。
3.What:然後,要明確「What are my career goals ? (我要去哪裡)」,即職業願景。根據前兩步制定一個適合自己的目標,描繪出有畫面感的職業願景,找到自己的終極理想,為每天的工作注入動力。
4.How:最後,要知道「How to make it ? (我該如何實現),即提升方法。通過高效的、多途徑的學習和一些小技巧,以優勢帶動劣勢,全面提升個人競爭力,向職業目標迅速進發。
只有完成了這些,才算邁出了跳槽的第一步。
跳槽這件事,不應當拿前途去試錯
這些年越來越多的人意識到:時代留給我們試錯的機會不多了。
因為人在職場,時間不會等人,機會也不會永駐。因為跳槽不順而失業的人大有人在,職業空檔期長達三五年的人也不在少數。
這對於整個職業生涯來說,我們有幾個三五年可以揮霍?對於整個人生來說,我們又有幾個三五年可以浪費?
我們深知,一份好工作對於一個人來說意味著什麼,但資源不應該只掌握在少數人手中。
所以在過去的幾年裡,Elaine老師結合畢生所學,深入研究職場問題,緊跟時代,深入調查,只做一件事,就是總結出一套人人都能用得上、用得起的科學的跳槽方法論。
而我們,只想讓這套方法論惠及每一個普通又上進的職場人,讓他們少走彎路,讓他們的職業生涯更加順利。
點擊文末了解更多收聽
4個職場發展進階計劃
多項職場發展方法論
手把手教你
找對職業發展方向
搞定職場人際關係
解鎖職場發展瓶頸
打通職場晉升通道
集結成17場精品音頻課
可反覆會聽,永久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