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布斯》全球收入最高的女演員,被譽為夢露第二,卻疑似社交障礙

2019-09-04     小姨媽呱唧呱唧

01

據《福布斯》公布的2019年「全球收入最高女演員」Top10榜單,在今年,蟬聯榜首的女明星,是35歲的斯嘉麗·詹森。

我從八年前就開始注意到這一個女演員,當時她還不是復仇者聯盟的「黑寡婦」,在伍迪艾倫的電影里,她的氣質更加複雜,青澀的、危險的、誘惑的,彷佛完全不知道自己是一個性感尤物。

後來我記住了這樣一個女演員,她有一張令男人女人都過目不忘的臉。

今年,她榮登了全球收入最高女演員第一名。

美國知名大導演伍迪·艾倫這樣評價她:

「斯嘉麗在靈魂深處有瑪麗蓮·夢露式的性感,那是一種豐腴的美感,艷麗四射、難以直視、誘人犯罪。」

不久前,她和蕾雅·賽杜、Angelababy、裴斗娜等各國一線女星,同時登上美國《VOGUE》雜誌的封面。

畫面上的她,金色的卷髮高高盤起,迷人的湖水綠眼睛,正深邃地凝視前方,眼神有著一種來自遙遠時光的現代孤獨感,魅惑而冷艷。

在各種「全球最性感」的榜單中,斯嘉麗更是常年處於「霸榜」之勢:

《人物》的「50位最性感女性之首」、《時尚先生》的「當代最性感女性」、《花花公子》的「最性感名人」……

NBA球星杜蘭特,曾在推特上公開向她示愛:「斯嘉麗,我想喝你的洗澡水。」

但斯嘉麗身上最致命的性感,不是來自於她的身材,而是因為,她絕對是一個一流的女演員。

她的性感有一種高級感:源自於她的性感里沒有討好的成分,沒有對直男審美的迎合,自帶一種不合群的疏離感。

這樣的氣質,源自於她是一個很清楚知道自己要什麼的女人。

02

1984年,斯嘉麗出生於紐約的一個演藝世家。

母親是好萊塢演員兼影視製片人,爺爺是一名編劇和導演,斯嘉麗選擇走演員這條路顯得理所當然。

用她自己的話來說,「我一直很喜歡錶演,就像有的小孩喜歡學樂器,而我喜歡當大演員。」

當別人家的女孩子還沉浸在洋娃娃的陪伴里,對表演頗感興趣的斯嘉麗,卻呈現出不同的一面:

三歲就開始琢磨著如何演戲,七歲她就已經對著鏡子練哭泣了。

然而,有一日經紀公司上門,簽走了和她漂亮的哥哥姐姐,卻獨獨留下了她。

但這或許反而讓這個將表演作為畢生夢想的小女孩,有更多的時間來成就自己的風格。

不甘心的斯嘉麗,傷心過後立刻決定去私人機構學表演。

之後,便是面臨不同劇組的接連拒絕,但這個倔強的小姑娘從未放棄過她的夢想。

9歲那年她終於出道。在11歲時的電影《曼尼與洛》中,斯嘉麗扮演一個失去雙親的小女孩,充滿稚氣的孩童臉龐,卻透出成熟的大人樣子。

《曼尼與洛》的斯嘉麗,少女時候的她,不屬於傳統的洋娃娃長相,透露著倔強

《馬語者》里,她是個對孤獨深有體會的憂鬱少女,眼神里藏著治癒的力量。

《馬語者》斯嘉麗

湖水綠的大眼睛,閃爍著不安分,氣質多變的背後是她異於同齡人的早熟。

那時候的斯嘉麗,無論演什麼,總能超乎年齡的限制,融入角色當中。

導演雷德福說:「她就是那個有著30歲表現的13歲少女。」

早熟的人,在同齡人中總會顯得孤獨、不合群。

對於斯嘉麗來說,她的少女時期,沒有粉紅泡沫的戀愛,更多是為夢想奔跑的痕跡。

03

很多童星出道的小明星,事業往往都在青春發育期後中止。青春期的發胖,臉型難脫稚氣感,以及角色難以轉型,是童星的幾大噩夢。

曾光芒萬丈的童星,往往接受不了這樣的挫敗感,既無法作為「普通人」來生活,又無法再成為一個大明星,在這樣的夾縫中,心態往往失衡,滑向了墮落。

光環可以是天堂,也可以是地獄。

有人曾預言,如果斯嘉麗可以不受這些光環的影響,她會成為一個舉足輕重的演員。

事實證明,她的確避開了所有光芒,平穩地向那個目標前行。

她得到的第一個最佳女主角獎,是憑藉長大後的那部《迷失東京》。

在這部文藝電影里,斯嘉麗演出了現代都市人在喧囂中的寂寞,她倚窗凝視東京夜景的鏡頭,成為影史經典。

她的眼裡,仿佛藏著一個萬年孤獨的宇宙。

《迷失東京》斯嘉麗

那一年,她才19歲,舉手投足間清冷的美,卻讓整個好萊塢發現她那瑪麗蓮·夢露式的性感和美麗。

度過青春期後的斯嘉麗,如水蜜桃一般的豐腴,卻比夢露更有少女感,她成為新一代「性感女神」。

斯嘉麗卻不以為然:「我覺得我和瑪麗蓮·夢露沒有特別大的關係,除了豐滿。」

事實上,的確如此。

她不像瑪麗蓮·夢露那樣敏感而脆弱,總是在證明自己的魅力。

演員只是一個職業,你可以在裡面縱情去體驗世界百態。但做人,卻不能不清醒。

作為斯嘉麗本人,她更多的是將性感大膽地展露在角色中,而將生活留給了自己。每次看到她的街拍,完全與熒幕上的她判若兩人,就是一個普通人的模樣。

然而,在熒幕上,在紅毯上,她依舊光芒四射。

人們總覺得,太性感的女人是一個花瓶,美則美矣,沒有靈魂。

那是因為,很多女人單靠美貌已經得到了足夠多,所以她們沒有動力去追求更深刻的自我,只需不斷的驗證著自己美貌的殺傷力。

但在斯嘉麗的人生中,你很少看到她的緋聞,她也沒有和富豪周旋戀愛的興趣,她的興趣點,一直在表演本身。

這種做法無疑需要底氣和勇氣。

摳圖、找配音,什麼文替武替,在她這根本不存在的。斯嘉麗對自我潛能的探索和開發,從未停止過。

出演「黑寡婦」前,為了更貼近角色,她不僅將頭髮染紅,還參加了長期的特技和力量訓練。

「黑寡婦」斯嘉麗

拍《復聯2》時,她已經懷有幾個月的身孕,即便有三名替身在場,各種打鬥戲照上不誤。

她是一個真刀真槍的「黑寡婦」。

在電影《她》里,斯嘉麗扮演的是一個陪伴失意作家聊天的電腦AI,全程沒有露臉,卻憑藉沙沙的煙嗓塑造的美人形象,奪下了羅馬電影節最佳女主。

從某些角度來說,斯嘉麗就是那個不願意露臉的AI。

她當然知道她是性感的,但她一直在用自己的方式去給這份性感增加不同的東西,讓它變得更像自己,也更特別。

當一個人並不試圖魅惑誰,她的性感,就會變得不一樣。

那只是天生流露的風情,是上天的恩賜,而你可以選擇收放自如。

04

年齡漸長,小編越發現,我喜歡的女人們,都不太合群。

比如王菲、鞏俐、劉若英,沒有作品的時候,你幾乎很少看到她們會在媒體面前出現。

從本質上來說,不合群的人,都是「內向」的人。

但這個內向,不是因為社交障礙,而是因為比起社交,她們更享受和自己安靜相處。

斯嘉麗不合群,也不愛社交。

女星都對減肥狂熱不已,而斯嘉麗卻一直正常進食,吃完了再去健身房鍛鍊。

她骨子裡有一股強烈的懷舊情緒,愛讀美國老派作家的書,更將社交媒體拒絕得一乾二淨,從不玩Facebook(臉書)和Twitter(推特)。

沒有過多緋聞,也很少靠個人隱私上頭條。日常被偷拍到的照片,都以休閒舒適為主。

這位全球收入最高女演員、性格女神,已有過兩段失敗的婚姻。

24歲時,她遇到第一任丈夫瑞安·雷諾茲,他們火速戀愛,火速閃婚,這段婚姻卻在維持了兩年之後,愛情如煙火般寂滅。

辦完離婚手續,即便事業成功如她,亦忍不住失聲痛哭:

「根本沒辦法操控這些,沒有人能給你一個明確的答案,也沒人能給一些你想要的建議,真的非常孤獨,某種程度上,離婚是你在世界上最讓人感到孤獨的一件事。」

這段婚姻結束後,她說:我選擇他們,是因為不想寂寞,或是試圖填補內心的寂寞。

「我意識到過去自己從來不是一個人,而是一直和別人在一起,其實人出生前在子宮內就是一個人,我應該學會獨自一人相處,這挑戰真的很大,但不意味著我害怕孤獨,我只是不希望老是依賴在另一半的身邊。」

也許孤獨並沒有什麼不好,也並不可怕。

孤獨之所以那麼可怕,是因為不知道如何獨處,於是太害怕孤獨。

對於任何人,與孤獨相處都是一門很難的功課。

對於女明星,我們往往看到的都是光鮮亮麗的一面,誰也不知道她們卸妝之後,深夜呆在家裡,是否會崩潰大哭?

所有能走的穩,走到最後,走到最高處的人,都是能穿越孤獨感的人。

當漫威宣布斯嘉麗出演黑寡婦的時候,媒體曾這樣評價:長的雖然美,但個子太矮,打起來沒有什麼吸引力。

對此,她回應說:其實我狀態好的時候,也有163啦。

女神也有被嫌棄太矮的時候,從小時候沒有被一眼選中之後,她大概已經習慣了靠努力去爭取一切。

好萊塢其實從來不缺性感的美女,但少有美女願意真的投入全部去成為一個「演員」。

一個好演員,可以演什麼都像什麼,是因為她們完全把自己融入到了角色中,與她共生為一體,忘了自己是誰。

一個內心喧譁的人,是很難找到這種狀態的,他們要麼演任何人都像自己,要麼演任何角色都像在努力的扮演。

不管你是什麼身份,不管你想得到什麼,除了努力之外,人都應該在內心堅定的明白一件事:

身上的標籤是別人給貼的,可你要活成什麼樣的人,是你自己決定的。

性感的標籤是別人貼上的,這個光環很閃耀,但如果陷在這個標籤里,不會有今天的斯嘉麗。

一個人的一生,會被貼上很多標籤。

有些標籤,是你喜歡的,願意接受的,對你有幫助的。

有些標籤,是你不喜歡的,不願意要的。

我們往往以為,後者才是要拚命擺脫的,於是費盡全力去掙脫。

但其實,前者或許更加是陷阱。

比起掙脫他們,不如努力的去在上面加上那些真正屬於你「自己」的標籤。

只有這樣,你才是不可被代替的、獨一無二的一個人。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jIFfA20BJleJMoPMbrE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