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粹庭這個名字對現在大部分人來說是陌生的,但是卻正是他和豫劇皇后陳素真大師共一起改革了豫劇的表演、音樂、服裝及化妝,創造了現代豫劇,也是他用一輩子的努力,心血把豫劇第一次帶進了劇場,讓全國人民都知道還有一種叫做豫劇的劇種是如此精彩。
樊粹庭就讀於河南大學期間就因酷愛京劇,而組建國劇隊,自任隊長,並粉墨登場。參加表演。1934年,年僅29歲的樊粹庭創辦豫聲劇院,兼任了學院院長、編劇和導演,開始與豫劇皇后陳素真大師著手改革豫劇。
1935年開始,樊粹庭著手編寫劇本,在此後大約20年中創作、改編了劇本五十八部,極具進步意義,思想類容也很健康。
他的第一部作品《凌雲志》,取材於清蒲松齡《聊齋志異·姐妹易嫁》,經其改變創作後由豫劇大王陳素真先生演出,初演就引起了很大的轟動,而《霄壤恨》是樊粹庭先生為陳素真編寫的第五齣戲,於1935年完稿,是樊戲中的名篇。1951年修改後更名為《邵巧雲》,這也是樊粹庭的心血之作。或許應該說那五十八部劇本都是他的心血之作。其一身可以說都是為了豫劇而活。
1965年12月31日,冬天的陽光很溫暖,樊粹庭讓家人陪他出去走一走,他繞到獅吼劇團科班主要老師韓盛岫家,問韓退休辦好沒有?韓說:「辦好啦。」樊粹庭看看退休證:「盛岫,這下我放心啦。」當天晚上兩點,樊粹庭心臟病突發住院急救,第二天,即1966年1月1日下午,他走了,留下的是改革之後的現代豫劇。
他是名副其實的現代豫劇之父,他是豫劇改革史上的一位大功臣。他是豫劇導演的開拓者。他的名字不應該被遺忘
(圖文來源於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