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南美僑報網
7月20日,紐約市皇后區一家梅西百貨門口,一位婦女在閱讀商場告示。(圖片來自中新社)
中新社·華輿訊 據南美僑報網報道 據美國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統計數據顯示,截至巴西時間20日20時34分,全球新冠確診病例已超1464萬例,累計死亡逾60.8萬例。世衛組織稱,追蹤接觸者很重要,並呼籲公平分配疫苗。
丨世衛組織:追蹤接觸者是遏制病毒傳播的關鍵之一
中新網報道,世衛組織總幹事譚德塞20日表示,追蹤接觸者是遏制病毒傳播的關鍵工具之一,對處於任何狀態下的國家都至關重要,可以避免個別病例擴散成聚集性疫情,繼而發展至社區傳播階段。
譚德塞同時強調,追蹤接觸者並不是唯一的工具,而是應作為全面應對措施的重要組成部分。無論形勢多麼糟糕,總有希望。有了強大的領導力、社區參與度以及遏制傳播並挽救生命的全面應對措施,就可以阻止新冠肺炎。與此同時,必須加速疫苗研發,並利用現有工具做到更多。
譚德塞還表示,除了加速研發疫苗及治療方法,還應向可能負擔不起疫苗的人們提供公平獲取疫苗的渠道,世衛已制定了分配框架,正在進行最終定稿。為了實現公平分配,尤其是貧困人口能夠獲得疫苗,最重要的因素是政治承諾,這是實現疫苗公平分配的唯一途徑。
丨美聯邦政府要求重啟 州長批「盲目、錯誤」
據美國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數據顯示,目前美國新冠確診病例超382萬例,死亡超14萬例。儘管疫情形勢嚴峻,特朗普政府的應對措施卻不斷引發爭議。
美國多州不顧衛生專家建議設法重啟經濟後,疫情出現反覆。在紐約市進入4階段重啟之際,紐約州州長科莫表示,多州聽從總統特朗普的要求「盲目重啟」,是個錯誤。
與此同時,特朗普稱,他將於巴西時間21日18時,在白宮舉行新冠疫情簡報會,簡報會會將重點放在治療新冠病毒的疫苗和藥物研發上。這將是他自4月下旬以來,首次參加新冠簡報會。
近段時間來,由於特朗普民調支持率不斷下降且疫情惡化,他的一些顧問要求其恢復簡報會。他們認為,這些活動將使總統向公眾展示,他在應對這種病毒方面發揮著領導作用。但也有人擔憂,在總統持續淡化疫情或傳達不準確信息之際召開簡報會,將適得其反。
丨法國疫情反彈跡象日益明顯 室內公共場所開始強制戴口罩
中新社報道,法國新冠肺炎疫情反彈跡象最近日益明顯,多個最新數據已對此有所反映。法國政府20日正式宣布從即日起在室內公共場所開始強制戴口罩。
法國衛生部長維蘭表示,自「解封」以來法國衛生部門已經發現了400至500起聚集性感染病例,其中不少聚集性感染都涉及屠宰場等封閉的專業場所,以及暑假期間的家庭聚會。
維蘭繼續呼籲民眾保持高度警惕。他警告,如果「令人擔憂的趨勢」繼續下去,政府將再次考慮對特定地區重新實施管制措施,甚至頒布新的全國性管制措施。他說,目前不排除任何政策可能性。
法國政府20日正式宣布從即日起在室內公共場所開始強制戴口罩,涉及的場所主要包括餐館、酒吧、博物館、圖書館、體育館、教育機構、宗教場所以及商店、購物中心、銀行等。在上述公共場所未戴口罩的人將面臨135歐元罰款。
丨多國調整防控措施
根據疫情形勢,世界多國正調整相應防控措施。
埃及議會20日批准總統塞西日前簽署的總統令,全國範圍緊急狀態將自本月27日起再次延長3個月。截至20日,埃及境內累計確診病例88402例。
而在疫情有所緩和的韓國,韓國文化財廳20日表示,此前閉館的古宮博物館、宗廟、王陵等歷史文化遺蹟將於22日重新開放。
此外,據日本《東方新報》報道,為了抑制新冠病毒的傳播,日本將擴大公費核酸檢測的範圍,對成人夜店工作人員等感染風險較高的人群進行免費檢測。
目前,可以接受日本政府免費核酸檢測的人群主要為出現感染症狀、醫生認為有必要檢測的人,以及與感染者有密切接觸的人。其他沒有症狀、但是因為工作需要或者個人意願需要接受檢測的人也可以自費檢測,費用通常在3萬至4萬日元之間。
但是連日來,東京等地成人夜店集體感染的情況不斷出現,是導致日本疫情反彈的主要原因之一。
為此,日本厚生勞動省計劃把所從事的職業和所在的地區感染風險較高的人納入公費檢測範圍之內,以強化集體檢測的力度。
丨連結:牛津大學新冠疫苗早期試驗結果發布:觸發免疫反應
有研究人員20日說,牛津大學正在研發的一種新冠病毒疫苗在早期試驗中顯示出積極的結果,觸發了免疫反應。
美國中文網報道,「接種疫苗後觀察到的免疫反應與我們預期的抗SARS-CoV-2病毒作用相符,儘管我們必須繼續進行嚴格的臨床試驗計劃以證實這一點。」牛津大學教授安德魯·波拉德在聲明中說。
研究人員在20日的《柳葉刀》雜誌上發表了研究結果,結果表明潛在的疫苗會觸發免疫系統兩個部分的反應,從而增加抗體水平和T細胞水平。
「儘管還有更多工作要做,但今天的數據增加了我們對疫苗將起作用的信心,並使我們能夠繼續我們的計劃,以在全球範圍內進行大規模疫苗的生產,廣泛和公平地提供疫苗。」與牛津合作生產疫苗的製藥公司阿斯利康(AstraZeneca)執行副總裁Mene Pangalos表示。
7月20日發布的結果來自I/II期試驗。為了充分證明該疫苗是有效的,將需要進行更大規模的III期試驗。
牛津疫苗是正在開發的各種疫苗中進展最快的一種。牛津大學的研究人員曾表示,有可能在今年秋天就能準備好疫苗。
牛津大學教授艾德里安·希爾20日表示,仍可以在今年內準備好疫苗。
「今年晚些時候準備好疫苗並非沒有可能,要實現這一目標並在2020年進行部署,有很多事情必須要朝著正確的方向發展,但我們仍將目標對準今年。」他說。(原標題:全球確診超1464萬,世衛吁公平分配疫苗)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intMc3MBd4Bm1__Y7Jy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