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暖花開日,哮喘高發時……
兒童支氣管哮喘(簡稱哮喘)是兒童時期最常見的慢性呼吸道炎症性疾病,哮喘的治療目標是達到並維持哮喘控制,其規範化控制治療需要持續較長時間,有些患兒可能需要數年之久。
醫療機構作為人群聚集地之一,為最大限度的降低交叉感染風險,疫情期間部分醫療機構甚至暫停了一些非急重症的問診或實行網上預約挂號等措施。但春季又是兒童哮喘高發的季節,居家期間哮喘患兒如何進行自我管理呢?哪些情況下需要到醫院就診呢?來聽聽我們的醫生怎麼說!
一、不需要或暫緩至醫院的情形
1、隨訪
哮喘的規範控制治療需要持續較長的時間,部分患兒可能需要數年之久。患兒一旦確診為哮喘,臨床醫生會根據患兒年齡、病史、臨床特徵等制定個體化、長期治療方案,一般要求1~3月隨訪一次,隨訪的目的是對患兒的系統治療進行整體評價,內容包括用藥方法、藥物治療的有效性及藥物的不良反應等等,為後續進一步治療提供依據。然後根據哮喘控制水平決定治療方案是否進行適當調整。
必須指出的是,維持期的治療是控制哮喘最主要的階段,合適的藥物、治療方案、療程是治療成功的關鍵所在。家長應明白隨訪的時間是一個範圍,不具體指某一天,屬於非緊急情況,家長可根據實際情況自由選擇隨訪時間。如果患兒哮喘控制良好,臨床症狀穩定,疫情防控期間家長可選擇暫緩至醫院隨訪。
2、肺功能檢查
肺通氣功能檢查是診斷哮喘的重要手段,也是評估哮喘病情嚴重程度和控制水平的重要依據。肺功能並不是診斷哮喘必需的指標,但對於監測哮喘意義重大。
對於≥5歲能夠配合肺通氣功能檢查的哮喘患兒,原則上均需要進行肺通氣功能測定。在維持治療期間一般要求患兒每3月檢測一次肺功能,評估患兒哮喘控制情況。但是在疫情防控期間肺功能檢查屬於高危、高風險操作,部分醫院甚至已經暫停此項檢查。家長可根據當地醫院實際情況適當延後肺功能檢查。
3、輕中度發作且居家治療有效
哮喘急性發作需在第一時間內予以及時恰當的治療,以迅速緩解氣道阻塞症狀。輕中度哮喘發作患兒可以在家先自我處理,根據病情輕重聯合使用SABA和ICS,一般情況下醫生在啟動初始治療時,也會給家長備用的哮喘急救藥物SABA,包括硫酸特布他林霧化液或硫酸沙丁胺醇氣霧劑等,並告知急性發作時如何使用。
一旦出現哮喘急性發作,家長可首先選用以上緩解藥物治療,具備霧化給藥條件的,霧化吸入應作為首選,同時快速起效的LABA/ICS也可在≥6歲的哮喘兒童中作為緩解藥物使用。
以上療程多在1周左右。家長需要在用藥後密切觀察病情、治療效果和不良反應。急性發作控制後可繼續使用維持治療方案。
二、哪些情形需要至醫院就診?
1、急性發作且居家治療效果不佳
急性發作初始評估為重度發作,出現呼吸急促、呼吸困難、發紺、大量哮鳴音、吸凹征和精神意識障礙的患兒,需要在吸入SABA聯合高劑量ICS治療的同時立即至醫院急救處理。
或治療前評估為輕中度發作者,但對居家治療反應不佳或反應差,治療後喘息症狀未能有效緩解或症狀緩解維持時間短於4h,有病情加重可能的患兒,也需要立即至醫院就診。
此外,存在其他未知或不能處理的情況也應及時尋求醫生幫助。
2、需要調整用藥
調整用藥,簡單來說主要是升級或降級治療,維持治療不必多說。一般要求每3個月作為1個哮喘控制治療的評估周期,全面評價治療的有效性和藥物的不良反應,根據哮喘控制情況做出維持、升級或降級的治療計劃,調整治療方案均是嘗試性的,均需要在治療後再次評價治療的成功性。
- 如部分控制,可考慮升級治療以達到控制。
- 如未控制,升級或越級治療直至達到控制。
指南中說明哮喘控制治療維持至少3個月治療方案可考慮降級,直至確定維持哮喘控制的最小劑量;但需要強調的是,並非治療3個月必須降級,控制治療的時間越長,降級後出現反覆的機會越小。我們推薦在哮喘控制穩定後3~6個月進行降級治療。
疫情期間符合上述情況者需要到醫院由醫生評估後調整治療方案。
3、需要評估是否該停藥
兒童哮喘經過一段時間的控制治療,同時滿足以下3項標準可以考慮停藥:
至少1年未有哮喘發作,藥物減量也持續穩定;
連續肺功能檢查正常或接近正常;
5歲以上兒童激發試驗陰性;對於5歲以下哮喘患兒無法進行肺功能檢查,更強調臨床症狀的持續穩定。
對於達到停藥標準的哮喘患兒可考慮至醫院由醫生評估後決定是否停藥。當然,停藥以後並不代表哮喘不再復發,仍需要進行定期隨訪。
哮喘,作為兒童最常見的呼吸系統慢性疾病,雖然目前尚不能根治,但通過有效的哮喘防治教育與管理,建立醫患之間的夥伴關係,可以實現哮喘臨床控制。
特殊時期我們也可以通過加強線上隨訪,使用微信、QQ、電話等方式同醫生溝通,儘量減少患兒到醫院就醫,避免發生院內交叉感染。
當一定要去醫院時,應提前了解就診醫療機構的疫情防控要求,做好預約和相關準備,做好個人防護,儘可能減少就診時間。
參考文獻:
1、兒童支氣管哮喘診斷與防治指南(2016年版)
2、殷勇,盧燕鳴,喬荊等.基層兒童支氣管哮喘臨床診治策略——上海市浦東新區/奉賢區專家建議(附同行評議)[J],中國全科醫學, 2020,(23)6:633-643
本文來源:醫學界兒科頻道
本文作者:馮偉
版權申明
本文原創 如需轉載請聯繫授權
- End -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idyL53EBnkjnB-0z1lC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