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器人教育才是未來教育的風向標

2019-10-17   阿童木人工智慧

自2017年9月,國家教育部發布《關於「十三五」期間全面深入推進教育信息化工作的指導意見》之後,教育機器人行業受到前所未有的關注。

邊玩邊學習,效率更高


愛玩是孩子的天性。阿童木創想家經過7年的探索和提煉,總結出了一套適合中國國情的課程體系和教學方式。與傳統教育艱澀的理論知識學習或者枯燥的技能熟練度積累過程完全不同,學生能持續保持對學習關注與興奮,讓學習變快樂,有利於學生身心健康的發展。




從要我學,到我要學


傳統教育是知識傳授式與模仿式的填鴨式培訓模式,學生處於被動狀態。而機器人教育卻完全相反,它以學習者為核心,一個項目就是一個需要解決的問題,沒有標準答案,沒有可以模仿的對象,教師引導學生通過探索自主完成課程項目,分析能力、創新能力、實踐能力缺一不可,挑戰性強,學生學習興趣更強,學習效率大大提升。

多學科交叉,綜合性強


傳統教育單科基本培養單一的知識或技能,或動或靜,界限極為明確。教育機器人綜合性很強,集成了數學、物理、化學、生物、機械、電子、材料、能源、計算機硬體、軟體、人工智慧等學科,學生可以接觸到眾多領域的科學與技術知識,而且學習過程中動靜結合,腦力與動手能力都能得到磨鍊,能使學生獲得更加全面的鍛鍊。

團隊協作,接軌現實


傳統教育注重個人知識、技能或者能力的養成,是學生個人化的行為。而機器人教育,無論是日常的教學還是正式的比賽中,都有可能要求學員組隊完成既定的任務,團隊協作能力的培養是機器人教育的主要內容之一。




同組成員能夠在完成項目的過程中相互配合,提升團隊意識,更在分工合作中看清自身長處,從而更好地了解自己。更重要的是,團隊協作是學生畢業參加工作的必然模式,機器人教育無疑能比傳統教育更好地幫助學生接軌現實。

注重能力,學以致用


機器人教育則以比賽為驗證能力的方式,比起應試、考證、評級等傳統教育的評定體系,更能體現學員能力的高低。而且,機器人比賽的級別、規模各不相同,學生有與世界各地選手同台競技的機會,舞台更為寬廣,能夠得到更高的認可。




隨著機器人時代的逐步來臨,機器人在生活中扮演者越來越重要的角色,它們將會成為我們必不可少的夥伴,因此機器人教育帶給孩子的是適應社會發展需求的必要技能!而反觀很多傳統教育科目所帶給孩子的素養,社會對其可能並有特別迫切的需求,一時之間沒有學以致用的機會,並不如機器人教育那麼吻合社會。

更多相關信息,請關注阿童木創想家官方公號。阿童木專注於3-18歲孩子的STEM教育,關注兒童和青少年的軟實力及綜合素養提升。阿童木創想家目前開設有五大跨學科課程體系——機器人、編程、創客、競賽、特色(3D印表機、無人機......)課程,提供品牌合作,希望自己的教學理念得到傳播,惠及到更多的孩子,致力於培養面向未來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