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打心底里佩服李子柒這個女孩兒

2019-12-25     Neets電影

一襲紅裝,縱馬馳騁,是俠氣

雪雨風霜,遺世獨立,有仙氣


劈柴勞作,日落而息,充滿生活氣。



這世間,能有誰可以將這些特質完美雜糅到一塊?

李子柒

2016年初,李子柒開始著手拍攝製作短視頻。

初期從編導到攝像、從出演到剪輯,都是她一個人親力親為,步步摸索。

誰曾想到,古風+美食的創意,一下子抓住了觀眾們的眼球。


2017年,她製作的視頻全網播放量高達30億。


我打心底里佩服李子柒這個女孩兒


雖說2017年就成了第一網紅,但李子柒始終沒有進入主流的視野。

讓李子柒爆火的,是前不久的一個熱搜——李子柒是不是文化輸出?

原來,在不知不覺中,李子柒火到了國外。

作為一個美食博主,李子柒在油管有735多萬人關注!



注意,這整整700多萬號人,是實打實的訂閱者,不是批發來的殭屍粉。


借知乎高贊的回答來說:


一個李子柒的文化影響力,抵得上1000個CGTN(中國國際電視台)!


這條消息一出,瞬間引爆了各個圈子,關於李子柒的討論一時間甚囂塵上。



在寫這篇文章之前,小N問了一圈身邊的朋友。

出乎意料的是,有將近一半的人聽說過但沒看過李子柒的視頻(樣本有限,僅供參考)。


那就回歸到李子柒的作品上來吧。

拿她的最新一期的短視頻來說——黃豆醬油。



按照大多短視頻up主、博主的套路,一般這會是一個開箱或者測評環節。

到了李子柒這,就成了從最原始的生產、製作到最後使用的一條龍式呈現。

清明播種,野蠻生長;



秋分收割,一片金黃;



寒露拾取,收穫儲藏。



等到來年清明,分揀顆粒飽滿的黃豆清洗、浸泡;



生火蒸熟;



攤涼、制曲、日曬;



半年左右的時間,期間每日翻曬。



等到秋分,最終醬胚成熟;



還要加入山泉水回浸一日,提出醬汁,暴曬提純。



從種植黃豆到醬油入罐,整個流程一氣呵成。

原來黃豆醬油是這麼釀造出來的?說實話,我是大開眼界!


而她為了這短短11分鐘的一則視頻,真不知道前前後後花費了多少工夫。


再比如烤全羊那一期,配羊肉的酒,還沒提純呢?

不慌,山間竹子多得是,隨你就地取材。



舉手投足間,不一會功夫一個簡易的蒸餾器具就做好了。



再有手工合集那一期,也是用山間素材,三下五除二就做出了衣架、燈罩、坐墊等等小玩意。


做的人恬靜優美,看得人賞心悅目。



很多人說李子柒假,視頻都是團隊擺拍。


可但凡看了一點她的視頻,就會發現她是真的手腳麻利、干許多活的人。


很多農活做得乾脆利落,各式工具都能信手拈來。


如果不是日積月累熟能生巧,很難想像,一個小姑娘能在短時間學會這麼多手藝。


我打心底里佩服李子柒這個女孩兒


時間回到2004年,彼時的李子柒才14歲。

父母早早離世、後媽的不待見,使得出生四川農村的她未曾擁有一個美好的童年。

為了生計,李子柒輟學離家,獨自在外漂泊。雖然很俗,但真的很苦。

當過飯店端盤子,一個月300塊。為了賺更多的錢,做過夜場DJ。


這仿佛也成了李子柒的一個黑點,爆紅之後,有人拿這段經歷出來說事。


相反李子柒十分坦蕩:並不是說我很喜歡音樂,只是因為當DJ能賺更多的錢。


時間跳到2012年,李子柒從小相依為命的奶奶病倒了。

李子柒記憶中所有的亮光,便是爺爺奶奶對自己的溫柔。

爺爺已經走了,奶奶的這場大病,直接讓李子柒拋下了所有回老家。

畢竟,子欲養而親不待的感受,她不想再經歷一遍。


那時的李子柒可能不會想到,自己回鄉後能擁有現在的一切。



如今關於她的爭議有很多,唯一不爭的事實就是:



在國外,李子柒、李子柒的視頻,正在被越來越多的人發現、關注和喜歡。


視頻里所展現的關於中國農家衣食住行的所有,都在被全世界的人欣賞著。

有人說,這是因為她迎合了外國人對中國落後、傳統的刻板印象。


反擊這類觀點最有力的,便是視頻下方的評論。



推崇李子柒為大廚、藝術家、園藝家;

認為視頻中的世界是童話世界,是伊甸園;

喜歡看李子柒和奶奶的大笑……


人們愛看李子柒的視頻,是因為自然而然地感受到美好,而不是帶著對中國的偏見。


我打心底里佩服李子柒這個女孩兒


網上有一句評論讓我印象深刻:


她想表現的明明是「採菊東籬下」,你們卻罵她沒有表現出「鋤禾日當午」。


而這兩者,本來並無對錯。


李子柒和她的團隊就像是一群造夢者,為身居都市的人營造了一方理想的世外桃源,追尋了一絲悠遠的田園詩意。


就這,已經很難得了。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gvF2O28BMH2_cNUgDLN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