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楠小小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人民生活水平也大大提高。畢竟,在這個幸福的時代,誰都願意過一種更加精緻的生活。但是對於年輕人來說,錢可能不是很充裕,但是有些人即使沒有錢也要花錢,所以他們找到了一種新的消費方式,那就是提前消費。在新時代的浪潮中,我相信大多數年輕人都有提前消費的習慣,拿著三四千的工資過著三四萬的生活,到了帳單日開始「拆東牆補西牆」,透支了自己的未來。
在這個網際網路時代,在線購物是許多人的首選。而且,現在還有大型的電商購物節,如雙11和618。僅去年,天貓雙11交易日的交易額就達到了2684億元。事實上,購物節的年銷售額遠遠超過了人們的想像。在此背後,花唄,借唄和京東白條等消費金融平台做出了巨大貢獻。
以花唄為例,據統計,2022年前三季度花唄營業收入達到41.4億元,凈利潤為10.23億元。值得一提的是,2022年上半年,花唄實現凈利潤4.5億元。進入下半年後,第三季度的凈利潤已經超過了上半年的總和。
因為我們有花唄,所以我們經常聽到「還完花唄之後,又要吃土」的聲音。眾所周知,花唄是這個月的消費,下個月還款,並且沒有利息。但是實際上,當你開始使用花唄時,支付寶已經在賺錢。這是因為花唄與許多企業都有合作,當消費者使用支付寶時會收取一定的費用,所以人們只要按時還花唄他們就不吃虧。在一些購物節中,花唄還開展一系列活動來鼓勵人們消費。例如,分期免息,臨時額度,免一期手續費等等。
在購物慾的驅使下,人們經常衝動購買超出其經濟能力的商品。當他們沒有錢在下個月償還帳單時,他們將選擇分期付款,無形的花唄又賺取一筆利息。甚至還有人早已陷入「拆了東牆補西牆」的困境中。儘管花唄為人們的消費提供了極大的便利,甚至可以滿足人們的購物需求,但仍然有大量的年輕人選擇關閉花唄,那麼是什麼樣的人呢?他們為什麼選擇關閉花唄?
第一類人是他們察覺到了花唄這種消費模式的財務危機。儘管可以選擇在購物時選擇花唄,給人一種錯覺,好像不是花自己錢,所以瘋狂的「買買買」,要還錢時,才發現自己已經無力償還。第二類是認為花唄會增加購物慾的人,沒有花唄,就多少錢買多少東西。反而是有了花唄後,卻經常透支消費,從而導致自己消費欲越來越大。
大家使用花唄時,認為只要按時還錢,就不會有手續費。因此,很多人出於省錢,貪便宜的心態而使用花唄。但是,當他們在還款日看到帳單時,他們才開始後悔。另外,花唄的後台還可以檢測用戶的消費信息。當看到大家的消費量增加時,將獲得更高額度。隨著購物慾望的增強,將形成「惡性循環」。因此,很多人選擇直接關閉花唄。
儘管花唄和其他金融平台確實為人們帶來了極大的便利,但也主張了人們「提前消費」的歪風。一旦超出了自己的經濟能力,他們將「拆掉東牆補西牆」,最終變的零存款,一堆欠款。實際上,是關閉花唄還是繼續使用花唄,取決於自己的經濟能力。在緊急情況下,花唄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但不要為了自己的消費需求而不斷的「補窟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