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醫保改革的消息鬧得沸沸揚揚,廣大網友都加入了討論的行列。醫保自設立之初一直在不斷進行變革,改革措施也是經過仔細研究才出台,之前的每次都受到支持,唯獨這一次百姓對新的改革措施不滿,不少人稱這屬於醫保「毀約」。
眼見網友的討論聲越來越大,人民日報作為官方媒體,重磅發文稱個人帳戶的錢不屬於個人,此話一出爭議聲就更大了,朋友們對此有什麼看法?
一、醫保
醫藥健康一直是關係民生的重點,在醫保設立之前,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的情況時常出現,很多家庭老人生病甚至不敢去醫院,為此耽誤了治療時機,不幸喪命。這也是為何當時國家的平均壽命不高的原因之一,好在隨著國家經濟的強盛,開始出台醫保政策。
如今,大部分的藥物都納入了醫保報銷的序列,國家的醫保基金承擔大部分費用,居民個人只承擔一小部分。此前某特殊病的治療藥物一針要70萬左右,很多家庭都承擔不起,耽誤了孩子的治療,但該藥物納入醫保後,個人承擔部分僅為3萬元,拯救了不少患兒。
醫保設有統籌帳戶和個人帳戶,每月繳納的醫保費用按照比例劃轉部分到個人帳戶,用於百姓日常拿藥或者支付門診費用,剩下的劃分至統籌帳戶,大家共同取用。
自去年開始,不少人發現也個人醫保帳戶內劃轉的錢少了,有的甚至已經停止發錢,這是怎麼回事?有網友猜測,是因為三年抗疫將醫保帳戶內的錢消耗一空了,醫保基金池內已經所剩無幾,無力承擔個人帳戶內的費用。
網友的猜測並不準確,至於為何個人帳戶內減少,是因為個人帳戶被統籌基金所取代,未來將不會再往個人帳戶內轉錢,而是改為門診統一報銷。這一改革措施引髮網友的不滿,主要原因是在醫保設立之初,就已經明確了個人帳戶存在,此次突然變更,可以視為醫保局毀約。
人民日報也趕來發文稱,個人帳戶內的錢並不屬於個人,也是屬於集體,都是醫保基金池的一部分,個人帳戶只是個人能使用的限額而已。日報還表示,改革就是要讓有需要的人受益,要算大帳,算遠帳,很顯然大家還是不買帳。
二、醫保改革
今天就讓我們來算算遠帳,此次改革後門診費用可以報銷,而不是過去只能在限額內使用個人帳戶支付,多出的部分需要自掏腰包,這對於慢性病或者老年人是有利的。這個群體需要經常性光顧藥店,過去的個人帳戶有限,大部分費用還是要自己支付,治療成本高。
而改革後,大部分費用由醫保直接報銷,自己承擔的部分就少很多。但也有年輕人表示這對他們不利,年輕人不怎麼生病,拿藥的情況少,卻跟其他人繳費一樣,享受的待遇不同,這不公平,這就要談起醫保設立的初衷。
醫保無論是個人帳戶還是統籌帳戶,目的都是為了支付醫藥費,在百姓生病時提供救濟。但也有很多不法分子打起了醫保的算盤,誆騙他人用個人帳戶的錢購買高額保健品或者價格虛高的中藥,以此來牟利,這是對醫保基金的浪費。
國家此次進行改革,也是為了防止上述情況再次出現。另外,此次改革後,部分處方藥也可以在藥店直接購買,避免了挂號排隊的麻煩。尤其是對於慢性病而言,每次拿藥數量有限,所以之前可能需要經常性跑醫院耽誤時間,現在去附近的藥店就能解決。
至於年輕人抱怨的問題,也有道理,確實在一定層面對年輕人不利,但每個人都有老的時候,每個家庭也都有老人,所以整體上考慮並沒有什麼不公。並且,年輕人的醫保個人帳戶內的錢也多半是給老年人買藥,直接從制度上為老年人考慮效果也一樣。
三、小結
綜上所述,大家其實並不用對此過多抱怨,醫保本就是公益性的活動,是國家為了造福百姓所設立的制度。從歷次改革來看,改革是國家參照現實不斷改進醫保措施,目的是為了更好的為民服務,效果也有目共睹。
另外,目前改革正在試點階段,所以有不足也可以理解,相信國家會根據試點結果不斷改進措施,我們要相信國家。對此,讀者朋友們有何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