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鎮西:如何理解「過一種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2023-10-10     守望新教育

原標題:李鎮西:如何理解「過一種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置頂標星】【過一種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關注守望新教育,一起守望真善美】

如何理解「過一種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原創|李鎮西

來源|鎮西茶館

「過一種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是新教育實驗的使命。

這句話的含義是什麼呢?我談談自己的膚淺理解。

「過一種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的完整表述應該是:「幫助新教育共同體成員過一種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這裡的「新教育共同體成員」,包括學生、教師、父母和教育行政管理人員等,當然主要還是教師和學生。

新教育實驗的十個重要理念——過一種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朱永新:教師節致教師——創造與幸福同行的旅程,成為幸福完整的代言人

新教育實驗的發起人朱永新老師曾經用教育的本體論、價值論和方法論對這句話進行了闡釋——

從本體論角度來說,教育是一種特殊的生活方式,這就是所謂的教育生活;從價值論來說,我們所追求的教育生活,應該是幸福而完整的,可持續發展的;從方法論來說,新教育主張通過營造書香校園等行動,不斷研發、開展新教育項目來實現「過一種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這一使命。為什麼要把「過一種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作為新教育實驗的使命?這與新教育實驗對於教育與幸福、生活與生命的理解有關。(朱永新:《做中國教育的建設者》 華東師大出版社 2023年5月第一版 第25頁)

朱永新老師進一步解釋,為什麼要把「過一種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作為新教育實驗的使命呢?這與新教育實驗對於教育與幸福、生活與生命的理解有關。他認為,第一,教育就是生活,而不是生活的準備;第二,教育生活是一種特殊的生活,即個體生命的成長生活,它並不限於學校的教育生活,也包括家庭和社區的教育生活,貫穿人生的始終;第三,這種特殊的教育生活應該是幸福的,這種幸福首先是源於內心的寧靜與精神的享受,源於精神和道德的完善;第四,這種特殊的教育生活在追求幸福的同時,還應該是完整的,即人格的完整、生命的完整和教育質量的完整,最後實現人的「全面和諧的成長」。一個完整的自己,這才是教育的最高境界。

朱永新老師概括道:「幸福,是目的方向;完整,是質量標準。幸福比成功更重要,成人比成才更重要,成長比分數更重要。教育的目的,不是成功,而是幸福;教育的質量,不是分數,而是成長。」(朱永新:《做中國教育的建設者》 華東師大出版社 2023年5月第一版 第27頁)

朱永新老師對「過一種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這句話內涵的闡述,無疑是最權威的。尤其是他所闡述「幸福完整」的四點含義,很有說服力。

我想結合自己的體會,從「師」和「生」(暫時略去父母和學校行政管理人員)兩個方面對這四點做些補充——

第一,教育的確就是生活。

對教師而言,教師應該把每天的教育當做生活本身的有機組成,而不是「八小時以內的工作」。下班以後,具體的教學事務沒有了,但所見、所聞、所思、所做都和教育有直接或間接的聯繫,所謂「教育生活化,生活教育化」,有了這樣的理念,教師也會擁有一種積極主動的教育生活熱情和投入,其教育狀態就是生活狀態,反之亦然。

對學生來說,主要的精力都用於學習,大部分時間都是在學校,但這種求知識、長技能的過程,也是他們的生活本身,而不是生活以外的「學習」。如果說求知賦能是成長階段的必修課,那麼成長本身也就是生活。只是校園學習生活不只是學生生活的全部,還包括其家庭生活和社會生活,這兩種生活也充滿教育意義。

第二,教育是一種特殊的生活。

對教師而言,這種生活的特殊性在於始終與兒童為伴,與兒童的心靈世界相通,與孩子心心相印,用陶行知的話來說就是「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動,唯獨從心裡發出來的,才能打到(李鎮西註:是「打到」而非「達到」)心的深處)。因此,這種生活既充滿享受,同時又充滿反思。前者是指被童心所感動,後者是指對工作的審視。

對學生而言,這種生活不完全是自發的,更非放任自流,而是有計劃有步驟有目標的成長,學習(不僅僅是課內學習)。當然不是說,孩子每一分鐘都要被大人的「計劃」占據,或者說孩子隨時都要想到「學習」——這正是應試教育下孩子的狀態,而是說,作為成長中的人,他應該是積極主動的生活而且全面的成長,不完全是自然而然的。

第三,教育生活應該是幸福的。

對教師而言,如果教育生活不幸福,那麼每一天都得忍受痛苦。幸福首先來自於高度的職業認同,即這份職業是我發自內心的選擇,而不是別人強加的,做自己願意做的事,當然會有辛苦,但不會痛苦。教師幸福還源於工作中的主動創造,而不是每天都重複著昨天的故事。因為創造所以超越,因為超越所以解放,因為解放,所以幸福。

對學生而言,教育生活的幸福源於包括求知在內的主動成長,以及成長過程中不斷戰勝自己。剛才說了,學生的生活不只是學校教育生活,但即使是校園學習生活,對於積極主動的投入者來說,任何合理的「壓力」都是獲得成長幸福的動力。當然,學生成長的幸福有賴於教育的「六大解放」,唯有「解放」能給學生以幸福。

關於幸福,我還特別想強調的是,無論對於教師,還是學生,他們所感到的幸福都應該是全面的、豐富的、和諧的,而不是片面的、單一的、割裂的。

對教師而言,既有幫助學生求知的幸福,也有引領他們全面而快樂成長的幸福;既有看到學生成長的幸福,也有教師自己成長的幸福;既有教學目標實現的幸福,也有教育過程的幸福;既有課堂上和孩子心靈對話的幸福,也有課餘開發課程、寫作記錄乃至出版著作的幸福;既有和孩子一起在野外放風箏的幸福,也有周末和家人一起享受天倫之樂的幸福;既有教學大賽獲得一等獎的幸福,也有旅遊、攝影、烹飪等個人愛好得以充分實現的幸福;既有今天享受教育時光而怦然心動的幸福,也有明天回眸教育人生而熱淚盈眶的幸福……

對學生而言,教育更應該意味著全方位的幸福,而且是現在的幸福而不是將來的幸福。既然是全方位的、現在的幸福,那顯然主要不是指吃得好穿得好,甚至也不僅僅是指成才以後將來謀得一份好職業以便過上好日子,而是孩子在學習和成長的過程中,不僅充分體驗到求知的幸福,思考的幸福,自律的幸福,創造的幸福,成功的幸福,而且還充分體驗到來自全面發展的幸福,來自純真友誼的幸福,來自溫暖集體的幸福,來自野外嬉戲的幸福,來自少年天性被縱情釋放、青春的激情被隨意揮灑的幸福……

李鎮西:教師的解放與超越 ——讓自己有一顆乾淨、純粹的教育心

李鎮西:新教育如何在一個學校落地起步、生根開花?——開學啦!從「新」出發,向著幸福完整的明亮那方!

第四,教育生活應該是完整的。

對於教師而言,除了剛才說的獲得完整的幸福,還包括在教育學生的同時,自己也獲得了成長,擁有了完整的教育、完整的人格和完整的人生。真正的教育不是教師對學生的單向培養,而是師生之間的互相影響和成就。在與學生共同生活的過程中,教師的教育遠不只是抓分,更有育人;隨著學生的成長,教師自身的能力、氣質、性格、興趣、理想、價值觀等人格品質也得以完善,學識淵博、情感豐富、心理強大,身體健壯,進而擁有了健康高尚而又豐富多彩的完整人生。

對於學生而言,教育生活的完整性體現於他身體、心理、品德、智慧、技能、審美等方面的和諧發展。學生教育生活的主旋律當然是學習與成長,但所謂「學習與成長」決不只是無休止的刷題和考試,而是著眼於現在和將來整個人生的全面素養的提高。當然,「全面素養的提高」並不意味著學生必須成為「門門功課得第一」的「全能冠軍」,而是幫助學生髮現、發展和發揮其獨一無二的稟賦,然後將個性優勢與綜合素養達成一種和諧,最後成為最好的自己。

新教育實驗提出「過一種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的使命,當然是有原因的。縱觀目前中國的教育,特別是中小學校園,少有師生能夠感受到幸福,相反許多教師和學生感到的是一種牢獄般的奴役。我曾憤慨地說:「中國校園沒有教育只有刷題,中國教室沒有學生只有考生!」這話當然有些誇張而且偏激,但相當多的孩子感受不到教育的幸福,這是事實;甚至越來越多的孩子選擇了結束自己的生命,這更是令人心痛的悲劇!孩子如此,教師又何嘗不是?如果學生在中小學所受的折磨有12年,那麼教師則是幾十年如一日地在學校受煎熬。

師生的教育生活既不幸福也不完整,這就是新教育實驗提出「過一種幸福完整教育生活」的現實針對性。

我還想特別指出,現在一提到「教育改革」,我們往往只想到為了孩子,所謂「一切為了孩子」「為了孩子的一切」「為了一切孩子」,卻忽略了「一切為了教師」「為了教師的一切」「為了一切教師」。而新教育實驗的抓手就是教師成長,而成長即幸福。當績效工資無法改變,工作環境無法改變,教育對象無法改變,我們唯一能夠改變的是我們自己的成長方式和精神狀態。唉聲嘆氣是一天,喜笑顏開也是一天,究竟我們選擇什麼呢?當然是後者。而新教育實驗,正是希望幫助老師體驗到職業幸福,擁有完整的人生。

也許有人會認為,「過一種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確實令人憧憬,但這不過是一種理想化的夢想罷了,很難實現。

的確,中國教育的弊端和問題不是憑理想和熱情就能在一夜之間得以根除的,但作為理想主義實踐者的新教育人願意一點一滴地為「中國教育改造」(陶行知語)而儘自己的力量。新教育實驗23年來,要說所有參與新教育實驗的師生都已經過上了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那肯定是吹牛,因為不是事實。然而,儘管不是絕大多數卻也絕非個別的新教育人通過「十大行動」而不同程度地改變了自己的教育,改善了學生的生活,或多或少贏得了以前沒有感到的幸福,並獲得了相對完整的發展,進而刷新了自己的人生,這也是不爭的事實。

只要行動,就有收穫;只有堅持,才有奇蹟。這是所有新教育人心中的共同信念。欲過一種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也需要這樣的「行動」與「堅持」。

朱永新老師曾這樣深情地說——

我們相信,經過新教育共同體的不懈努力,在不遠的將來,新教育實驗學校將培養出一群又一群長大的孩子,從他們身上,能清晰地看到:政治是有理想的,財富是有汗水的,科學是有人性的,享受是有道德的——這,就是新教育人孜孜以求的共同朝向。(朱永新:《做中國教育的建設者》 華東師大出版社 2023年5月第一版 第131-132頁)

我只補充兩句——

教育是幸福的,成長是完整的。

2023年8月28日

「教育界的諾貝爾獎」——為什麼是朱永新和新教育實驗?

中國教育報:「新教育實驗」給教師帶來了什麼?——給教師有跡可循的成長路徑,讓教師的成長清晰可見!

如何營造書香校園?——沒有書香充溢的校園,就沒有真正意義上的學校

程介明:從朱永新「新教育」看到的——創造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朱永新:新教育實驗的「長征」,把論文寫在祖國的大地上

了解和加入新教育最新指南|中國陶行知研究會新教育分會:關於發展團體會員、個人會員的通知

分享美好,致敬原創!【守望新教育】,守望真善美!相約真善美,【守望新教育】!

《麥田裡的守望者》有一個詞語,守望。教育不是管,也不是不管,在管與不管之間,有一個詞語叫「守望」。——陳東強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日新之謂盛德。惟進取也故日新。道在日新。德貴日新。常新,自新,全新。日新無已,望如朝曙。——日新集

相信種子,相信歲月。埋下種子,以日以年;守望歲月,靜待花開。——陳東強

【守望新教育】,守望真善美! 幫助師生 過一種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守望新教育】:聆聽大師的教育智慧,分享智者的教育心得,匯聚田野的教育創造,助力同道的教育夢想。【守望新教育】:呈人之美,成人之美。
新教育實驗, 是一個以教師專業發展為起點,以通過「營造書香校園、師生共寫隨筆、聆聽窗外聲音、培養卓越口才、構建理想課堂、建設數碼社區、推進每月一事、締造完美教室、研發卓越課程、家校合作共建」十大行動為途徑,以幫助新教育共同體成員過一種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為目的的教育實驗。
新教育新在何處? 對於我來說,當一些理念漸被遺忘,復又提起時候,它是新的;當一些理念只被人說,今被人做的時候,它是新的;當一些理念由模糊走向清晰,由貧乏走向豐富的時候,它就是新的;當一些理念由舊時的背景運用到現在的背景去繼承,去發揚,去創新的時候,它就是新的。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fb780dc95955144dc77e81c497e741a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