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入76億,罵他「下賤」的人後悔了

2024-10-31     視覺志

一位中國修腳師傅,開始進擊華爾街了。

鄭遠元,也許你不知其人,但他的「鄭遠元專業修腳房」,已開遍全國大街小巷。

41歲,8000家店,身價上億,鄭遠元靠一把修腳刀,開創了宇宙第一修腳帝國。

他的野心,不止於此。

10月中旬,鄭遠元修腳房進一步擴張商業版圖,紐約店一開業,華人紛紛捧場,海外商業精英也接連脫下皮鞋。

可以說,有腳的地方,就有鄭遠元。

鄭遠元獲得中國青年創業獎

身價上億、草根逆襲,這些字眼湊在一起,怎麼看都是爽文男主劇本。

可熱搜上紛紛擾擾,鄭遠元低調地像個網絡透明人。

忙著悶聲發大財?

不,他忙著趕路。

1997年2月,鄭遠元14歲,初中二年級。

開學當天,他做了一個決定,輟學。

他有不得不輟學的理由。

第一個,自然是貧窮。

1983年正月初一,鄭遠元誕生在陝西省紫陽縣,當時,該縣還是一個落後的國家級貧困縣。

鄭遠元所在的高橋鎮鐵佛村,更加偏遠高寒,交通和醫療條件極差,人口也逐漸減少。

鄭遠元老家鐵佛村

自從呱呱墜地的那刻起,貧窮就如夢魘一般,緊緊纏住鄭遠元的童年。

有句話叫,窮人的孩子早當家。

年紀輕輕的鄭遠元,被迫成了「時間管理大師」。

出門上學,鄭遠元要走10公里路去學校,冬天到學校時,頭髮都結冰。

除去上學時間,鄭遠元還要幫家裡干農活,砍柴、打豬草、播種、除雜草,樣樣精通。

再有空閒,他會去收酒瓶和廢鐵賣破爛,或者,一個人到山上砍樹賣錢。

為了賺錢貼補家用,鄭遠元只能把苦當飯吃。

鄭遠元在老屋門前

輟學的另一個原因,是為了家人。

六年級時,雪後的一個早晨,鄭遠元上山砍樹。好心的村民幫他砍下一棵碗口粗的原木,鄭遠元欣喜萬分,連忙打釘、捆繩,背在肩上下山。

到了平地,雪化成水,山路濘泥,鄭遠元又累又餓,再也拖不動了。

莽莽大山,他孤身一人。

年紀尚小的他,無助地跌坐在石頭上,哭了出來。

這時,一個佝僂的身影從遠方出現——那是鄭遠元的父親。

父親熟悉他上山的路,看他許久不回家,便來山上尋他。看到大哭的鄭遠元,父親責備又心疼:

「娃兒啊,你這麼個小苗苗,咋做得了這個活兒啊!」

一邊訓斥,枯槁的大手還擦了擦他的臉,從兜里掏出給他帶的漿巴饃,喂到鄭遠元嘴邊。

父親把繩索換到自己肩上,拖著沉重的樹,一步步和他回家。

父愛無聲,卻總能在關鍵時刻,挺身而出,鄭遠元苦澀的童年,被父親的關懷治癒。

可當他望著父親像彎弓一樣的背影時,心又被狠狠刺痛。

他暗暗發誓,將來一定要有出息,努力賺錢,讓家人過上好日子,幫更多人走出大山。

決定輟學前,鄭遠元心裡歷經了一番痛苦的掙扎。

開學當天,鄭遠元緊緊攥著僅有的100元錢,這些錢可以是他的學費,寒窗苦讀,也許能抓住用知識改變命運的機會。

或者,這100元也可以是他闖蕩世界的入場券。

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向左是一條困難的道路,向右是一條困難且未知的道路。

鄭遠元選了後者。

他告別了校園,坐汽車換乘到火車站,一路輾轉到達四川達縣,投奔他行醫的姨父。

14歲的鄭遠元,像一隻鳥,飛越家鄉的山,他並不知道這個選擇意味著什麼。

他也不會料到,命運,有多願意獎賞勇敢的人。

鄭遠元的姨父,實乃「神人」。

小學畢業,卻能翻閱中醫典籍,修腳治病功夫一流,是當地有名的「游醫」。

除了醫術,還通曉陰陽八卦,集耍雜技、變魔術等本事於一身。

鄭遠元從當時的一個貧困縣,到達另一個貧困縣,正是來學「本事」的。

但他最先學習的,不是修腳,而是雜技。

姨父看他年紀小,正是身子骨柔軟的時候,向他先傳授了雜耍技巧,空閒時教他修腳治病的功夫。

為了學好雜技,鄭遠元很拼,天不亮就起床練功,早晚各一個半小時。

學有所成後,他能口吞鐵絲、鋼球,頭頂開磚、碎瓶,還能表演「紙變錢」等魔術。

隨姨父出攤,姨父修腳治病,鄭遠元在一旁雜耍吸引客流,絕活一樣樣亮相,贏得滿場喝彩。

不久後,鄭遠元參加了一次雜技比賽,從選手中脫穎而出,獲得了去雜技藝術學校的通行證。

機會近在咫尺,鄭遠元卻拿不出學費。

又一次,因為沒錢,不得不放棄眼前的路。

十幾歲的他,心灰意冷。

自那天起,鄭遠元再也沒去街頭表演過一次雜技。

凡是殺不死你的,終將使你更強大。

鄭遠元正是如此,他沒有一蹶不振,反而越挫越勇。

往後的幾年,鄭遠元的目標只有一個,賺錢,然後去幫助更多的人。

聽說廚師是個賺錢的職業,鄭遠元就到飯店打工、學做飯。

鄭遠元聰明,還能吃苦,歷經兩年多時間,輾轉多個飯店,鄭遠元當上了廚師長。

可惜好景不長,只因為一個小小的誤會,老闆不聽解釋就請他離開了餐館。

帶著滿心的苦悶,鄭遠元抱著淘金的想法南下打工,想用體力去換取人生第一桶金。

他沒學歷、沒有一技之長,縱使拚命工作,得到的卻是冷眼和侮辱,連工資也無法等價回報。

離開工廠後,鄭遠元的人生,觸底了。

無數次碰壁和絕望,咽下成噸的委屈,鄭遠元明白了一個道理——

打工之路,條條通死路。

要有一番作為、不被擺布,唯有自立門戶。

拿著300元錢,置辦了些修腳工具,坐在馬路邊,鄭遠元就地上崗。

沒有雜耍、沒有魔術,只老老實實修腳。

碰壁6年,鄭遠元找到了他的道路。

創業的路,只有強者能倖存下去。

鄭遠元就是個強者。

小時候在挖洋芋比賽中,鄭遠元逞強後慘敗,那時他就哭著頓悟出一個人生哲理:

英雄不求一時,但求笑到最後。

被苦難浸泡著一路走來,他的恆心和耐力,遠超常人。

可擺攤江湖,比想像中更複雜。

擔心擺攤被驅趕,鄭遠元隱匿在攤販之間,周圍儘是瓜子攤、水果攤、修鞋攤。

躲過城管,沒躲過街頭流氓。

有人到他的修腳攤碰瓷訛錢,試圖鬧事,鄭遠元險些丟了性命。

江湖之中,有歹人,自然也有善人。

一個常光顧的顧客,看鄭遠元不僅修腳技術好,為人真誠善良,勸他與其擺攤,不如自己開店。

長久以真心換真心,鄭遠元等來了貴人。

於是,鄭遠元投入自己的積蓄,租下一個門店,他的第一家修腳店正式開業了。

店名是,鄭遠元專業修腳房。

這個給他支招的貴人,後來成了遠元集團的領導。

鄭遠元,是個懂得感恩的人。

鄭遠元投資電影《摩登澡堂》

修腳生意的紅火,遠超鄭遠元的想像。

那時,澡堂文化盛行,遍地大大小小的足浴店,但都只修腳按摩,不治病。

鄭遠元的修腳店,洗腳、按摩、治病為一體,一套下來只要8塊錢,外面做個足浴要15-20元。

很快,憑藉專業的技術和親民的價格,鄭遠元的店迅速蔓延,從一家擴張到了十幾家。

但鄭遠元來不及慶賀,一個更棘手的問題出現。

生意太火,修腳師傅卻太少了。

當初走出大山,就是為了報恩父母,闖出名堂改善家鄉。

看到了修腳生意的前景,鄭遠元第一時間想到了家鄉的父老鄉親,希望他們通過修腳技術,讓日子變好。

電話里,鄭遠元沒少聽到髒話。

「你自己發大財吧,我不幹!」

「什麼事不能做,非要去做那個下賤活!」

往前十幾年,老一輩的觀念里,尚未對修腳按摩等行業摘掉有色眼鏡,許多人寧願彎腰種地貧苦一生,也不願彎腰捧起別人的腳。

但,人是不能充分想像自己沒有體會過的事物的。

鄭遠元想到了解決辦法。他找到當地政府,給村民們開講座,科普知識,讓越來越多人放下偏見。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

鄭遠元修腳示範

鄭遠元的號召,扭轉了越來越多人的觀念。

鄭遠元找到的那些修腳師傅中,不乏苦命的人。

一個雙腿截肢的殘疾人,找工作被拒無數次,來到鄭遠元的修腳房後月入7000;

一個被逼輟學嫁人的女孩,學習修腳後,從月薪4000到20000,重新掌舵自己的命運;

一個貧困縣的40歲未婚青年,靠修腳的工作還清外債,娶妻生子,過上好日子。

曾經,人們不相信修腳能改變命運。

如今,修腳刀改變了很多人的人生軌跡。

這個陝西曾經的最窮縣城,如今五分之一的人從事修腳工作,鄭遠元所在的村子,從業人數更是達到了90%。

據相關消息,2019年,遠元集團營收達到76億元。

在鄭遠元和當地政府的努力下,縣城崛起,經濟騰飛。

人們返鄉過年,全國各地牌照的奔馳、寶馬、奧迪川流不息,每次過完年,頭等大事就是加寬公路。

2017年,鄭遠元獲全國脫貧攻堅獎

鄭遠元的成功,早已超出他的預期。

他的事業,如今牽動著數萬人的生計。

就像一隻毛毛蟲,它歷經苦難,完成蛻變。

輕輕扇動翅膀,帶來了一場蝴蝶效應。

鄭遠元的逆襲,或許是因為,他不過是千萬草根中的幸運兒。

現代人,拋棄了苦難敘事。因為苦難是一個事實,它不值得追求,更不會帶來成功。

但生命的沉重,的確也改寫了鄭遠元的人生。

就像《生命不能承受之輕》說的,負擔越重,我們的生命就越貼近大地,它就越真切實在。

鄭遠元的雙腳,始終踏在堅實的大地上,不曾虛浮。

他過早看透了努力無用的真相,卻依舊比誰都努力地掙扎奮鬥。

他被生活的苦難浸泡,卻也因此真切地看到了老年人的難言之隱。

過去,中國老年人患腳病的群體,占據大半。在那個年代,勤儉節約是他們一生的習慣,一雙鞋反反覆復穿,走十幾里路也習以為常。

直到國內灰指甲廣告爆火,才讓人們重視這種難以治癒的疾病。

鄭遠元的修腳店,就是為老年人打造的一個第三空間綜合體,老人們用買一杯咖啡的價錢,就能在修腳店沉浸式享受片刻,做一會兒「自己」。

沒有子孫的瑣事,沒有操心的家務,當他們的腳浸入熱水中,修腳師傅輕柔的問候響起,他們卸去渾身的疲憊。

14歲輟學的鄭遠元,不懂經濟學和商業藍海,他所看到的,只是眼前一個活生生的人。看到他們操勞半生的疲倦,和被時代拋棄的孤獨。

在這個用手上網的年代,鄭遠元很忙,忙著為人的腳而奔波努力著。

這個時代,有太多比鄭遠元聰明的人。

只是偶爾,忘了來時的路,也忘了初心。

鄭遠元永遠忘不了那條崎嶇山路,那條路的起點,是自己苦澀的童年;那條路的終點,是碩果纍纍,卻又五味雜陳的今天。

一雙平凡的腳,能丈量無窮盡的苦難,能蹚出有希望的明天。

而今天,再也沒有人說他的工作下賤了。

參考資料:

1、《鄭遠元:夢從腳下出發》

2、遠山集團董事長專訪:千里之行,始於足下

3、貢獻中國經驗的「腳上之路」

監製:視覺志

編輯:小魚

視頻號:視覺志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f999bcef27898658bd2fb1f1628c29d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