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運「最強黑馬」奪金!他一槍擊落了14億人的淚

2024-08-02     視覺志

「他們都不看好你,偏偏你最爭氣。」

巴黎奧運,中國隊創造了太多讓人血脈僨張的時刻。但讓觀眾看完感覺後勁兒最大的運動員,謝瑜算一個。

賽前無人看好,卻一鳴驚人拿到中國第三金,打破了男子10米氣手槍16年來的空白……

圖源:央視新聞

更令人意外的是,謝瑜即便奪了冠,他回來坐的依舊是經濟艙。

圖源:小紅書@要有儀式感

社交媒體上,有很多人坐飛機回國都偶遇到了謝瑜。

他沒有冠軍架子,很友善地配合大家合照。

圖源:小紅書@田小胖其實不胖

看這些照片能發現,謝瑜00後的年紀,長相卻看起來比同齡人成熟得多。

有人說,因為他來自農村,自然要幫家裡幹活,加上訓練的勞累,很難顯得年輕。

圖源:抖音

這在謝瑜外公那兒得到了印證,外公還專門誇獎了謝瑜的孝順:

從小就會幫著家裡做農活,做家務、割豬草、牛草……甚至在外地訓練射擊後,每次回老家不是問外公要錢,反而是拿給外公錢。

圖源:微博

就是這麼一個樸實的孩子,謝瑜奪冠前,在國際射聯里查詢有關他的資料,都是空白的。

並非保密,也不是刻意隱瞞,是他確實沒參加過幾次國際比賽。

甚至他連國家隊的隊員都不是,來自省隊的他只有一個省隊教練陪伴。

圖源:抖音

但就是這樣,出身農村、不被看好、沒有比過幾次國際比賽,甚至比的都不是自己主項的謝瑜,卻創造了奇蹟。

他樸實到令人心酸。最後一槍奪冠,看台上隊友已經尖叫歡呼。他都不好意思大聲慶祝,只是靦腆地舉起槍笑了笑。

圖源:網絡

因為不被看好,在賽前採訪里,謝瑜不僅沒有幾個鏡頭,更沒有出現在射擊隊的廣告里。

所以在大眾視野里,並不怎麼受關注的他,越被人了解,反而越令人心疼。

圖源:抖音

一槍,打破爸爸彎了一輩子的腰

無人在意,無人叫好。可以說真的沒多少人能想到,謝瑜能幫中國隊拿回一個金牌。

但有個人,隔著電視機螢幕,在遙遠的中國專門掐點兒等待著這場比賽。

他,就是謝瑜的爸爸。

謝瑜奪冠後,有人去採訪他爸爸。視頻里,看看家裡的陳設,讓人深刻感受到了謝瑜家庭環境的普通。

圖源:畢節電視台

謝瑜的爸爸滿臉儘是滄桑,胳膊也被曬出了兩種膚色,和自己那個不太像「00後」的兒子一樣樸實。

很多網友都感到很心疼,說這一看就是長期風吹日曬做苦力活的人。

圖源:抖音 下同

與人們想像中,奧運冠軍的家人應該是在現場觀賽,或者與眾人歡呼相擁慶祝不同。

謝瑜家的真實情況是,深居貴州畢節大山深處,一個再平凡不過的家庭,一場父親獨自在電視前守著的比賽……

網友們一邊鼻酸,一邊淚眼氤氳地在每一條有關謝瑜的新聞下面留言:

「十米氣手槍一槍打破家徒四壁,打破了爸爸彎了一輩子的腰……」

來自貴州山村的謝瑜,終於凌駕於群山之上。

相比專門將孩子培養成運動員、有一定經濟實力的家庭而言,謝瑜是實實在在的草根,是大多數普通人的代表。

從小父母離異,他生長的貴州,更是常被人們用「欠發達地區」來形容:

「天無三日晴,地無三尺平,人無三兩銀。」

一路走來,只有自己知道有多難。所以,當他賽後看到父親獨自在電視機前觀賽的畫面,幾度流淚。

圖源:冠軍駕到 下同

他的父親和數以億計,穿梭於工地、礦洞、工廠,默默撐起一座座大型、超大型城市發展的農民工一樣。

言行舉止都透露著我們父輩的共性:樸實、勤勞、憨厚、任勞任怨。

謝瑜在採訪里提到一個細節,父親如今在哥哥的水廠幫忙,水廠沒有聘用工人,只有哥哥和爸爸來搬運一箱箱水。

但謝瑜的爸爸不僅手上有傷,腰上也有傷。期間有多痛,自不用說,可這個男人為了撐起家,再苦也願意——

之前他爸爸在外務工時,根本捨不得吃喝。一點肉都不捨得買,一頓飯經常用兩個饅頭來果腹,稍微增加點營養,也不過是用水煮點白菜來吃。

哪怕衣服破了,也不捨得買一件新的,一年四季就那麼來回來去的穿……

不善言辭的謝瑜,說出爸爸身上的這些細節時,連一旁採訪的主持人也開始跟著聲音哽咽。

就是這樣一位樸實的中國父親,竭盡全力撐起了三個孩子的未來。

謝瑜的兩個哥哥如今都有了穩定的工作,謝瑜也順利成為了為國爭光的優秀運動員。

每個奧運冠軍,不一定都是天才

除了感謝自己的父親,謝瑜還必須要感謝一個人——謝瑜的叔叔。

因為父母離異,父親常年在外地奔波賺錢,幫忙照顧孩子的重任被託付在了謝瑜的叔叔身上。

謝瑜調皮、好動,從小學開始就更喜歡運動,經常參加學校的各種籃球、羽毛球比賽。

叔叔看出了這個孩子身上的體育天賦,在2015年5月,給六年級的謝瑜轉學到了當地的體校里,也就是畢節市體育運動學校。

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

和中國傳統價值觀中,孩子一定要學習好的觀念不同。叔叔是謝瑜的第一位伯樂,懂得良禽擇木而棲的道理,而不是讓枝丫一律向上、修剪掉一切旁逸斜出。

而謝瑜也是幸運的,得益於中國的體育人才選拔體系,以至於自己的天分不會被輕易埋沒。

圖源:微博

無論如何,進了體校的謝瑜,如同魚找到了活水,在第二年就立刻拿到了好成績,並於2017年開始了省隊的訓練計劃。

可調皮的謝瑜,在愛玩的十幾歲,還遠不知這開啟的是自己未來通往奧運會的賽道。

貪玩使得他進進出出省隊很多次,三次中斷學業、兩次被國家隊退回,不想訓練,狀態差影響到射擊成績也不好。

謝瑜決定給自己時間慢慢沉澱,休息了整整一年。回顧以前,他說對射擊這件事有自己的想法。

直到2022年東京奧運會選拔,他也在2021年全國冠軍賽拿到男子10米氣手槍銀牌、2022年全運會10米氣手槍混團銅牌,才真正收了心,決心開始老老實實訓練。

這些在如今的成績面前看來,多半也夾雜著謝瑜的謙虛。

圖源:抖音

他太誠實,誠實到不敢輕易地將榮譽拿到手裡。覺得自己理應要時時刻刻努力,即便有一點點鬆懈也應該被拿出來批評。

但絲毫不提,訓練的那些日子到底有多辛苦,多累。因為他們習慣了吃苦,覺得吃苦是應該的。

這不是謝瑜一個人的問題,而是東亞小孩的通病,總覺得自己做得不夠好,總是無法自信地接受自己很優秀。

試問,如果一個人沒有真正拼盡全力,沒能在賽事的最後一刻堅持頂住壓力,怎麼可能贏得下那麼多世界級的運動員?

從最窮的地方起步,真正從一座又一座大山里翻過去,哪怕是超級有天賦的選手,這個過程都離不開百倍千倍的努力。

期間偶爾有鬆懈、想要放棄,可只要願意重振精神,只要願意堅持下去,努力去拼去闖,一樣可以創造奇蹟。

謝瑜不是天才,不懸浮、不虛假。就是一個熱愛運動,在射擊上有小小天賦,如此鮮活的、真實的人。

每一個普通的夢想,也值得期待

而中國,有千千萬萬他這樣來自大山深處的農村籍運動員。

和謝瑜同為畢節老鄉、同為畢節體校校友,本次也參加了巴黎奧運的00後皮划艇運動員黃娟,在去年10月的杭州亞運會拿到了皮划艇激流迴旋女子單人划艇冠軍。

曾經的她,連游泳都不會。如今的她,卻首次站在了奧運會的舞台上。

圖源:網絡

儘管排名15遺憾止步決賽,但她還是刷新了中國女子划艇項目奧運會的最好成績。

翻看黃娟的相關報道,她也曾說自己想過要放棄當運動員。

為什麼?因為不會游泳,只能每天泡在水裡,不小心還會嗆水。

貴州寒冷的冬天,人穿著棉衣都覺得冷,但黃娟還是身著單薄的衣服天天下水。家人每次打電話,問的第一句話永遠都是關於她的身體。

儘管再苦再難,她也堅持了下來。

和黃娟類似,今年巴黎奧運會的天才衝浪少女、15歲的楊思琪,9歲之前連海都沒見過。

來自四川大涼山的她,同樣出身於農村家庭。

和謝瑜、黃娟非常相似的成長經歷,活潑好動、從小就展示出了運動天賦,籃球、跑步、騎車……

8歲開始學柔道,9歲被舅舅推薦去學習帆船,一年後被教練推薦轉學衝浪。

圖源:小紅書@楊思琪

楊思琪也是從游泳學起,當時甚至有點怕水。進入衝浪隊的起初,每天都哭,每天都想要回家。

作為一個女孩,皮膚被曬到黝黑。每天6點半起床,8點進入訓練一直練到下午5點,一周只有周天這天,才能等到休息……

儘管同樣也是止步16強,但她也是創造了歷史,拿到了中國衝浪的最好成績。

像他們這樣,來自偏遠地區的運動員幾乎一抓一大把。他們的家鄉,很多人可能從未聽過,更沒有了解過。

如今,他們卻可以依靠自己的力量,站在奧運這個國際性的舞台上,盡力展現自己、盡情拼搏。

他們代表的,就是平凡生活中,如你我般普通的大多數人。

只是他們不甘願平庸,不甘願認命。願意從命運的苦中,吸吮出甘甜的乳汁,來哺養自己堅持的信念與強大的靈魂。

能站在奧運舞台上的,從來都沒有弱者。但在他們的光環之外,很少有人關注他們到底從哪來,背後付出了多少努力與辛苦。

人們總是喜歡看那些天才運動員的閃光瞬間,卻很少分一些期待給普通人的圓夢時刻。

但只要像謝瑜一樣,在沒有人支持、沒有人在意的時刻,也要勇敢堅定地相信自己,就一定可以創造奇蹟。

巴黎奧運還在繼續,還有更多人在逐夢路上。楊思琪的衝浪板上,被她寫下了這樣一段話:

「行動是人生的根本,夢你想做的事,去你想去的地方,成為你想成為的人,因為你只活這一次,你只有這一次機會,去做你想做的。」

願有更多普通人的夢想與努力被看見,堅定向前,不負此生。

圖源:網絡

2 / Aug / 2024

監製:視覺志

編輯:Haruka

微博:視覺志

點擊閱讀原文可以來微博找小視玩呀~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75fde8863be2e90c8be1b207ad672fb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