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福 | 2019 年 12 月亞太考情速遞:閱讀福利,語法數學暗藏殺機

2019-12-11     學霸山丘

本文作者是來自學霸山丘廈門學習中心的 H 同學,今年高二,就讀於廈門某重點中學,他於 12 月 7 日在馬來西亞參加了 SAT 的考試。

像很多第一次參加 SAT 同學一樣,他在考前也感到忐忑不安,擔心自己做不完閱讀。不過考完當天,他卻對我們說:

我們感到非常開心,但也毫不驚訝。H 同學在考場上能做到淡定自若,氣定神閒,是因為他考前一個月馬力全開的備考,也是因為他深厚的文學歷史功底。

這篇文章中,H 同學將為我們分享 12 月亞太的考題和備考心得。


1 考情速遞


我 6.30 分起床,7 點 15 出酒店,到達考場時 7 點 35,附上在考場教室的考前確認

這次的馬來西亞考點令我吃驚的是,考試的紀律還是很松的,書包都放在旁邊,老師也不是很兇,我坐在最後一排。

在進場等待的時候,我寫了 1 篇小說,以快速進入狀態。


閱讀


發下答題卡之後,我填信息比較快,就稍微看了幾秒小說,主題也很明顯,講 immigrant 的。在前幾次的真題我也寫到過很多,比如 hongkong,Panama 的這些。所以題材熟悉。

開始考試的時候還是比較緊張的,小說前幾行怕我之前掃過去漏細節,所以又重新仔細讀了,等到小說讀完我看過去了8分鐘多?(實際上看錯了,才過去5分鐘)然後就開始寫題,前幾題思路還不是很清晰,所以有點卡,後面就漸入佳境,但是我小說寫完我看寫了15分鐘,就有點慌(實際上只寫了10分鐘)。

我稍微看了看第一篇科學和社科的題材,決定先從社科寫。看了一會覺得有點難,不是講心理學或者腦科學,而是在講一個社會政治學,雖然沒大量練過這個題材,但是看完又覺得還好,然後開始寫題,還蠻順的,沒有被卡住的題。

後來就越寫越順,可能是這次科學不難,兩篇科學,一篇講氧氣和一種海洋物種的關係,一篇講一種關於一個aging的組織的理論被證偽以及被新定義,兩篇寫完我看手錶發現還有13分鐘(實際還有18分鐘),到達歷史要寫的時間的預估值,開始寫歷史。

歷史一看題材,剛好是考前晚上特意刷到的關於聯合國的題材,就很熟悉,也寫的很順。不過有一題雙篇題我糾結了。

原本看時間應該停了,然後發現還有 5 分鐘。。。我才發現原來我按照 1 個小時來計算。但是此時我已經寫完了,並且覺得我的答案有理有據,我就沒有去改了。



小鐵老師有話說:

關於做題的順序,插播一個小建議:

可能是最優的操作順序

篇章閱讀順序:歷史 -> 小說 -> 科學 1 -> 科學 2 -> 社科

單篇題做題順序:非主旨題 -> 主旨題

雙篇題做題順序:P1 非主旨題 -> P1 主旨題 -> P2 非主旨題 -> P2 主旨題 -> 雙篇交匯題

新方法可能會有意想不到的好效果。不去實驗新方法至少 5 套,而只是聽,那你就只能做觀眾,不能做運動員。


語法


語法寫前兩篇蠻順的,寫完老師說還剩 20 分鐘美滋滋。

然後第三篇開始就有難度了,講一個服裝設計師 Wu 的行業理念,我圈起來了2題,其中一題後面可以確定,但是有一題引出段落大意的題我沒有想明白。

我一開始蒙了個c,但是後面自己想想,可以從 cohesion 這個角度去想,然後覺得另一個選項比較合適,就把它改成這個答案了。

最後一篇也是難的半死,講一個現在的現象對於之前聯合國關於北冰洋地區開發導致的一個什麼問題,有一個語法標點的我不大確定的用直覺選了,其他就沒有什麼問題。

綜上語法是難的,我寫的很細心,剛剛好寫完。


數學


Section 3 和 Section 4 寫完檢查了2遍 ,發現我第一遍寫過去的都是對的。


作文


剛開始寫的時候我發現周圍的同學都沒怎麼在寫,這樣我就更不緊張了,我看了 10 分鐘,然後寫了 3 頁整,我覺得算有效完成任務了。


2 關於難度


我個人覺得試題更簡單了,相比於 10 月亞太來說,因為我做的很順,有可能是我準備更充分了,或者相對於寫 10 月份的時候我進步了。我覺得進步的主要原因是通過自己研究自己鑽研。

SAT 學習一定是學生為主,老師為輔。老師為學生指導一個方法論,學生通過練習來強化方法論的掌握。我覺得我真正的進步就是通過大量練習,有限的題目肯定是不夠的,就是要一直刷---積累---再刷,然後感覺就有了,題感就能上去。

(H 同學刷過的部分 SAT 題目)


3 備考方式:連續模考 + 錯題分析


每篇 SAT 的閱讀和文法我都有做錯題報告,只要寫過的都有做。

閱讀錯題分析等於再做一遍題,語法錯題分析等於積累知識點。

所以兩者側重的應用+功能都不一樣,我覺得兩種錯題分析是無法進行效果比較的。

閱讀錯題分析做完就等於把不會的題永遠的想明白,寫明白,它是一個說服的過程,只有自己當了一回說服者,以及被說服者,才能永遠的被說服。

我覺得我每次寫完一份報告,自己就當了一回 reminder,就可以在下次做題避免重蹈覆轍,提醒自己我這類題不能再錯了。

(我們統計了 H 同學的錯題報告,發現他寫了 20 套閱讀,接近 2 萬字)

具體是怎麼做錯題分析的呢?

自己在做錯題分析的時候,一定是寫給自己的,而不是當成個任務,因為記錄的不光是錯題,還有一種對無知的承認,以及包容,這是一個做題成熟化的過程。

(學霸山丘 SAT 閱讀錯題報告的方法論)


(H 同學的錯題報告節選,他加入了錯題延伸的部分)


4 備考中最難的步驟


最難的步驟我覺得是自己反駁自己。

這個過程首先要承認自己的問題,如果一直覺得自己的答案是對的,並且不更換自己的邏輯,那麼就一直被局限於自己的邏輯海里,而沒有真正的得到新的邏輯幫助,沒有辦法掌握新的思考方式。

這就是那些標準答案無法提供的內容,就是這個自己反駁自己的過程。然而這個恰恰是能夠反應一套題的價值的東西。

以及一些自己總會做錯並且自己覺得無法改變的腦殘錯誤,我覺得還是歸類於能力問題比較好,自己做不會,一定是能力欠缺,一定是自己跟 1500 的差距,這個還是要承認自己沒有修煉到如此高階才會犯下的錯誤,好比數學滿分和 790,絕大多數的那一題都是腦殘,但是還是會錯。


5 給學弟學妹的建議


做久了就會習慣,並且把每一次錯題分析當作一種學習,就會有一種動力感。

不是越多越好,是越精越好。不做表面功夫,要慢慢紮實積累。

其實就是難一點的語言測試,沒有什麼別的。我覺得寫題重要的就是心態,以及畫面融入感。

這種就可以在做題分析中培養,培養出一種題目暗示,這就有有助於增強自信心。


一戰備考的遺憾:


1.平常刷題目還沒刷出一種穩定的熟練感, 可能是在不久前才意識到培養這種熟練感的必要性。

2.有時候會有滿足感以及懈怠感,覺得達到了某個分數,就證明了自己。其實一切都沒開始也沒有結束,世間萬物不過是一個進行時。

我從不懷疑自己的堅持以及能力,因為我能知道它們會讓我進步。如果我要做一名理性的樂觀主義者,我需要維持更多的樂觀因子,這些因子是無法定義,無法描述,無法否認其存在的因子。

真正意義上能實現理性至上的信條,與其否認自己的理性原則,不如加入樂觀因子,樂觀的實現理性。

而我真正欠缺的,往往是這種堅持自己原則的信心。一般人可能會感到奇怪,一個樂觀的人怎麼會沒信心呢?那是樂觀的定義曲解了對信心的定義的理解。

信心應該是一種毅力。而我在備考中感受到的是我在關鍵時刻不相信自己,而是相信一種感覺。這種感覺其實不是自我產生的,因為感覺本就不同於直覺。

3.該做的就是培養這種直覺,在很長的時間我會覺得我需要通過刷題來培養。但是我覺得會有一種,不是關於經驗的一種培養的意識。



小鐵老師有話說:

作為 H 同學的 SAT 閱讀老師,我是這麼理解他說的「做題的直覺」的。SAT 閱讀都是客觀選擇題,理性地假設是每道題都有唯一的正確答案。然而實際上,總是會有一些題讓你覺得,有兩個選項都對,或者四個選項都錯。

這種模糊產生的原因很多,大部分時候是因為你某些單詞、句子沒有理解對,有時候是你沒有執行合理的做題步驟。但有一類原因,你可能從來沒意識到,就是你的大腦在自動幫你做一些決定,這就是我們說的「認知偏誤」。

這種直覺,其實是錯誤的直覺。比如, A 選項有明顯的錯誤,但是每個詞你都讀得懂;B 選項則是遇到了你不會的生詞,除此之外你挑不出毛病。你現在理性地思考,會覺得自己按照排除法的原則,肯定要選 B 。但考試中你往往會因為熟悉原則(The Familiarity Principle)選 A。

要培養出好的做題直覺,其實很簡單,就是去發現這些錯的直覺,然後一一克服。



如果你也正在經歷 SAT 的一戰、 二戰、三戰甚至四戰。

或者你正在經歷提分的瓶頸?或是已經快放棄治療?

歡迎關注我們,學習更多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f5QHCm8BMH2_cNUgTvV-.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