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常聽到家長們抱怨,孩子就是畏難,遇到難一點的課就不願意學,作業也不肯寫,這不僅僅是家長們需要面對的問題,學霸山丘的老師們也需要解決孩子們只肯呆在自己學習舒適區,不願意往更深更難更有挑戰的領域挑戰。今天,鱸魚老師會從他剛結束的國際學校科學課教學總結里,幫大家理解孩子畏難情緒的背後心理狀態實際情況是怎麼樣的,以及他用了什麼方法幫助孩子們學到了 有挑戰性的內容,結合了他在備課方面實踐了更多思考。推薦收藏!
接下來請聽鱸魚老師的講述分享:
這期科學課總體來講,比往期科學課效果更好,主要體現在:
1.學生主動完成作業,並願意花時間思考難題。
在設計這期課程的時候,我把重點放在 調整作業友好程度上。我選了低齡孩子願意做且易上手的的選擇題,還加了比較趣味的填詞遊戲,讓孩子們仿佛打開了一本知識通關手冊,能夠比較快地上手,複習上課內容。
這也是對於上一期課的改進。在上一期課中,因為作業形式較難,題目的長度已經讓孩子們頭大,有的學生出現了 畏難情緒,沒有動力寫作業。儘管題量和這一期是差不多的,需要花的時間也不長,但是因讀題入門門檻太高,有的孩子會直接對助教老師說,老師,我以後會寫的。(其實老師們都懂,以後會寫就是「啊~永別」的意思。)
所以,這期課程,我的教研出發點是: 讓孩子們獲得對知識的駕馭感。對於科學課初階,5 ~ 6 年級的孩子來說,駕馭感決定了他們 是否願意繼續參與學習。
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這句古話雖然沒錯,但是在學習的時候適當的減輕難度,會讓路 走得更遠。
在這期作業中,孩子不僅 作業完成率高,正確率也高。他們可以很好地運用上課學過的知識點,馬上應用在題目當中。
當然這也是 精心設計過的,我們的作業必須要和上課講的內容有聯繫,這樣才能形成最完備的學習閉環。
幾乎每位孩子都覺得這期作業「很有挑戰性,我喜歡」,因為我設計的作業的難度,正好比他們已知的部分要高一點。在這種情況下,他們的學習效率就能夠最大化了。
教育就是這麼一件拿捏心理的事情,既要 讓學生感受到挑戰性,又要能保持良好的學習熱情。
2.上課聽講時可以保持比較久的注意力
上課 吸引孩子們的注意力是我改進的第二個點。
然而,注意力這個事情也是需要 精準拿捏的。
如果我上課純講知識點,乾巴巴地念完板書或者逐字稿,這樣學生們肯定會很容易走神, 教學效果不理想。
但是如果我為了吸引孩子注意力,加入了很多無關學習的元素,那肯定 更不好。我看過很多老師上課唱歌跳舞什麼的,就是為了吸引孩子的注意力,這個我覺得不太好,因為那不是一種健康的吸引注意力的方式。
那我怎麼辦呢?我通過提 出啟發性的問題,來引發孩子們對於知識點本身的好奇。
比如,當我在講太陽系的時候,我會問孩子們:我們可以用肉眼看到行星嗎?
再比如,我在介紹酸的時候,我會問孩子們: 你們知道為什麼檸檬水是酸的嗎?
這些問題都是從知識點本身出發,把知識點變成 走在路上時不時會想到的,卻沒有人詳細解答的問題。
通過思考這些問題,孩子們的注意力馬上就被吸引到對應的知識點上面去了。
課後,我還把上課引發學生興趣的問題拓展成 一篇篇文章,讀起來也很有意思。
3.作業上遇到的問題得到詳細解答
作業講解是非常重要的事情,孩子們在寫作業的時候遇到的問題是最需要及時解答的。
我在微信群中給孩子們答疑的過程中發現, 微信群不是一個很好的可以展示解題過程的地方。
(可以看出來,圖片編輯空間太小,只用語音也講不清楚)
所以我 單獨錄製了每一份作業的講解視頻。
在視頻中,我不是僅僅講答案而已,我會真實地把題目做一遍,帶著大家 思考、理解、拆解題目。
很多孩子跟我反映題目有讀不懂的情況。這是因為有些題目比較長,題干內容比較多,孩子自然讀得雲里霧裡的。我帶大家讀一遍題目,這樣的講解幫助孩子們 解決了題目不理解的問題。
孩子們跟我說這個講解對他們 幫助特別大。當孩子們看到有人示範怎麼寫作業,自然也就更願意寫了。
4.對於課件加入更多的小設計
我在 課件方面也加入了一些小設計。
這一期課正好在四月初開啟,那個時候美國正處於疫情初期,非常緊張。
尤其是紐約,疫情比任何其他國家都嚴重。我經常看紐約州長科莫每天的新聞發布會,那個發布會特別吸引我的,除了科莫講話的風趣和嚴謹,還有他旁邊的 PPT。
我特別喜歡這個 PPT 在於,這個 PPT 的排版 非常清晰,可以很好地展示數據和要點。而且這樣的排版 並不死板,因為背後的背景隨著話題的轉移而改變,很通透,很精美。
於是我就把我的課件也設計成這個樣子。
紐約州長在這麼緊急的時期用這樣的 PPT 來向公眾傳達信息,其背後的設計肯定都是為了讓信息最透明, 把信息展示成最好理解的模樣。
這和我上課想要達到的效果不謀而合,我也是想 讓孩子們能最直觀、最輕鬆地學習知識點。
所以,每一頁課件,我只會用簡單的幾個詞概括要點,然後圍繞這個要點來展示知識點。
比如,這張講太陽的課件頁就 高亮了數字,讓孩子們直觀地感受到太陽的巨大。
5.搭配助教老師的一對一測試
我們的助教老師 Bill 每周都會 一對一約談孩子,口頭測試他們的知識點掌握情況。
口頭測試可以說算是 有溫度的測試。並不是讓學生刷題,而是通過訓練學生的表達,來測試知識點,一舉兩得。
Bill 還會寫 非常詳細的反饋,時刻提醒孩子們想起課上學的知識。
好,這期的結課分享就到這。以後我們家長們在教育孩子不畏難的時刻,也需要結合孩子自生情況,先讓孩子獲得知識駕馭感和細節體驗感,循序漸進,讓孩子一路通關,知識升級。
我是鱸魚老師,畢業於紐約大學,學霸山丘科學課金牌主講老師。評論區歡迎分享,你教育孩子解決畏難情緒的方法,讓我也能借鑑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