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USE HIFI首款作品 平板單元【Power】聽感分享

2022-04-13     李凌佳琦的HIFI小鎮

原標題:MUSE HIFI首款作品 平板單元【Power】聽感分享

圈內一個老朋友前陣子告訴我他自己也開始創業,開啟了一個新的項目,首款產品讓我幫忙聽一下,如果覺得好的話就分享一波。那既然這篇文章誕生了,自然是覺得它蠻有值得說道的點,而「Power」作為MUSE HIFI這個品牌一個打頭陣的產品,在我看來除了產品力充足以外,相對也是一個挺求穩的產品,在素質、調音、曲風雜食度、前端適配性、驅動要求方面有一個蠻高的平衡,售價1299元,大家可以關注一下。

開箱環節我就不多介紹了,配件就在這張官圖裡,除了一個皮質收納包以外也標配了多種風格的耳塞套,文中的聲音以均衡套下為準。

這根線材還挺有來頭,線體的部分為6N單晶銅+單晶銅鍍銀混編,同軸與Litz屏蔽結構,線芯單股達到130芯。外被的部分有PVC環保材料包裹,加上黑金混編尼龍編織工藝,除了整體的線材有比較高的抗拉扯強度以外,也和腔體的配色做出了呼應。

Power配備了14.5MM的平板單元振膜,所以腔體是小不到哪兒去的,但它體積大的部分主要是在外腔,你可以理解為它在佩戴的時候和普通的耳塞沒有什麼區別,就是最外側的部分大一些而已,倒不用擔心舒適度的問題。需要擔心的是它本身的導管長度稍短,大耳朵用戶可能需要更換比平時大一號的、或者管徑更深一些的套子,比如Final家的E套。

既然是平板單元,很多用戶肯定會擔心對驅動力的要求,但目前【易驅】不論在耳塞還是頭戴式耳機領域都是一個不可逆的趨勢,新品牌自然是不敢弄個特別難出聲的塞子來為難用戶,但涉及到平板單元,我們不可避免的一個話題就是【潛力】,所以對Power的評價,我還是會基於常規隨身設備和充分驅動前提下的兩個條件來闡述。

我平時拿來試音的固定設備是樂彼P6Pro,而因為我手頭Power的版本為3.5單端,對比了一下我用海貝新R5、山靈M7兩款產品的聲音表現後,我發現Power還是在大功率設備上的表現會更好,P6Pro雖然是頂級R2R播放器,但在山靈M7的接近400mW@32歐這種機器面前,功率減半的P6Pro在聲音上是真的占不到什麼便宜。我試了手頭的樂彼W2-131、水月雨水解2等小尾巴,單埠也都可以把Power推的比較好聽。在這裡放出我的一個觀點,在大部分的小型隨身設備驅動的前提下,Power是一個偏向中頻的耳塞。

我很喜歡Power的中頻呈現出來的質感,醇厚、綿密,又兼顧了一定的清麗感,適度的顆粒感修飾讓它的人聲充滿磁性和不過分的暖意,也是我聽到的千元檔為數不多的男女聲【雙毒】的塞子,這一特性不說千元檔,在高價位的耳塞里都是非常難得的,如果它的結像形體感可以更加的清晰圓潤一點,會有一些煲透了的FW1800的影子。全頻段的透明度都沒有什麼問題,但高頻的部分確實並不算明亮,所以如果你追求中高頻比較清澈透亮的風格,那Power並不是走的這種路子。

在聲場結像的表達上,Power做的非常的「規矩」,橫向的寬度與縱向的高度都相當優秀,縱深並不算充沛、而且比較難驅動出來,結像的形體大小適中、包括人聲的口型和距離都是一個非常規規矩矩的形態。聲場在隨身設備驅動下最大的不足主要還是邊際感會稍清晰、沒有發散感。作為一個14.5MM的振膜來說確實是把應有的規模感給做出來了,但絕非激進型的調音,至少在隨身設備上不是。

而Power的兩端延展在隨身設備的驅動下是有些「溫吞水」的,動態倒是不差,低頻的下潛和彈性也算是優質的行列,但是極低頻的部分會有被一刀砍的感覺,如果是聽流行的話差異倒是不大,但反應在古典、或者現代錄音的OST中,極低頻的確實會讓下盤的厚重氣勢感削弱一節。高頻的部分同樣缺乏的極高頻延展度,如果想用單體播放器去發揮它的極高頻和極低頻的話,像德森瑞的DTR1+、山靈M9、樂彼LP6系列都是沒問題的,QA390LE這種自然更是不在話下,除此之外的話,以隨身角度來說,我還是傾向於把Power定義為一個偏流行向的塞子。

而我也給Power插上了FETSOAR家的ZF9耳放,以及剛剛新到的鈺龍Aurora,此時Power的極低頻不僅打開了、而且和低頻部分的銜接包括低頻紋理細節的表達都十分優秀,聲場的縱深有所增強、縱深的潛力並不算大,但聽感上,聲場的邊際變得模糊了一些、有了一些彌散感,也就是俗稱的「開闊度」出來了,而且人聲的厚度也基本保持了下來。在大動態器樂的表達上,Power如果有比較強力的前端輸出,依舊是可以勝任的,整體的框架剛勁有力、而且在大功率前端下,密度也能夠吃得住、不會發薄,如果你是一個捆綁黨、或者有台機的話,Power的性價比會比想像的要高的多。第二個結論,Power在充分驅動的前提下,聲如其名,動態、能量感、聲場規模是非常優秀的,從略偏中頻的的流行向變得雜食起來,而且這個雜食度相當高

雖然現在動不動就提國產品牌有多「卷」,但我眼中MUSE HIFI並沒有在第一款產品上走這條路,去盲目拼配置、拼素質,在信息量的表現上就是一個千元檔應有的優秀水準,密度表現比同價位的動圈們要稍高出一截來。而它雖然吃前端、卻不那麼挑搭配,隨身和大功率設備下有著兩種性格的面孔,整體是一個比較穩重、有修養的聲音。我比較期待官方早點推出4.4插頭的版本或者,或者出一個相對廉價的升級線來進一步降低它的驅動門檻,也算是在千元檔帶來了又一款頗有意思的平板耳塞產品。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f35e095ed53d4f1fb5d2ba23441976f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