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聊這次亮相武漢國際耳機展的一些新品聽感

2023-10-15     李凌佳琦的HIFI小鎮

原標題:聊聊這次亮相武漢國際耳機展的一些新品聽感

武漢很多年沒有辦過這麼一場大型耳機展了,這次也是很罕見的能在展會上看到上午就有燒友在簽到處排長隊。這次因為工作原因不能逗留太久,從早上展商進場開始大概聽到了下午三點多就離開了,主要針對一些新品、有更新版本的工程機進行一些聽感的分享,僅供參考。本次參考設備是艾利和SR35和Canpur 622B+銀鱈魚,出現聲音品質的明顯問題時我會選用展台官方搭配的設備進行重新試聽。文字的部分結束以後就是一些圖片展示了,有需要的品牌方/經銷商/燒友可以自取。還是老樣子,建議大家結合前幾篇展會文章一起觀看,有疑問的地方換衣繼續留言 or 私信。

qdc8pro之所以叫pro,是因為把studio、hifi、live三個模式給集成在一起了,其中studio模式和live模式我個人比較喜歡,尤其是解決了過去hifi模式略刺激、studio模式聲音不夠細膩平順的問題。studio模式的聲音我覺得是非常準確、中性的,但又有了類似4studio那種的寬鬆度,音樂性其實並不差,甚至低頻深度做的還挺好的。live模式的極低頻給的非常多、橫向的層次感、低頻的透明度弱化了一點,但換來了非常有氛圍的中低頻,有點像dmagic solo的素質加強版,聽現場類的曲目非常帶感,流行氛圍在qdc目前的高端耳塞里獨一檔,而且流行人聲的音色也會增加一些顆粒感和醇厚度。

今日份的種草,我已經把我的耳模數據提交了,你們應該知道我是啥意思~

米傲樂的th220plus,面板比之前的看起來在紋理和色彩上更豐富了一些,也升級了動鐵單元。聲音是朝著一個我挺喜歡的方向做了升級。就不單純是那種HUFI、軟綿綿的人聲向了,結像清晰很多、中高頻的透明度也更好,聲場可以說能談得上「立體」了。現場有兩副,一副煲開的,一副新機,聲音差別還挺大的,沒煲開的聲音髒一些、結像有鋸齒感,煲開以後純凈、細膩了一些,而且人聲的音色依舊是比較好聽的那類,低頻控也肯定會滿意它的那種厚重紮實的低頻表達。而且這次升級還減價,老版的699,新版的599。

Noble的Spartacus,4動鐵2骨傳導配置,用不算多的單元做出了旗艦級別的素質,售價還沒定,估計兩萬的樣子。乾淨順滑清秀,低頻深度不錯,人聲有顆粒感但不算厚,是那種細膩+清爽潤澤型的流行塞,挺好聽的,只是在他家族裡我覺得不算是那種辨識度很強的東西。

Prestige版的Fokus,解決了低頻過於淤積、聲場扁平的問題,極低頻給的很足、低頻細節非常好,在tws里獨一檔的低頻質感了算是,聲音也總體更為寬鬆、開闊,人聲依然沒有太強的傾向性、稍做了一些混響修飾,可以理解為是個流行塞。定價來到了5k,以聲均價的話,性價比見仁見智了。

一個突然詐屍的牌子,AAW

之前有在北京展提過他們這個新版的Canary,近期又做了一次升級(貌似是換了什麼金銅合金機內線啥的),原線也贈強了。這塞子是那種全頻段密度特別高的路子,動態不差但聽著就是有點溫吞水,挺安定的,人聲夠厚、甜潤的同時聲場還賊大。缺點就是這個密度太高了,高的有些死板,所以我很推薦直接用便宜的尾巴或者我手頭sr35這種機器去推,它的密度是很經得起劣化的。硬素質在兩萬元內,非常能打。

很多人點名要我來聽的volur,19999元。

比起前兩天限量發行的nio galaxy,其實volur才是nio的正統續作,增加了一個動圈單元,全新的等壓動圈結構、全新的apex模組和全新的tia單元,聲音素質全面的同時解決了老nio動態不夠、聲場不夠的問題,這次的低頻動態是澎湃的、聲音也寬廣和凝聚,又沒有galaxy那樣有些硬朗,完美保留了老nio上那種極致輕盈的人聲質感,毒性很強的一個續作。

這台波蘭FeliksAudio的Envy我非常喜歡,也買不起,僅售7W人民幣。採用「搭棚」技術製做,單晶銅機內線,在輸入端有Alps Rk27電位器,其次是兩級前置放大器配備有CV-181電子管和高端耦合電容器,管子為直熱300B。電路採用「零反饋」設計,而且驅動管採用直流電( DC)加熱,有一個特殊的電路設計,將電子管加熱與音頻路徑供電分開。XLR平衡輸入使用了Symmetrical audio的Lundahl 變壓器,現場搭配的東西是基於Total家的DAC作為解碼。

現場搭配的Meze家的一系列耳機,眾所周知都是那種潛力不算大的,此時更考驗台式系統的適配性和聲音審美,我後來也搭配了adx5000試了一下。聲音素質上其實不用擔心有低端膽機的那種塗抹感、動態疲軟的問題,即便是搭配r2r解碼,聲音的高頻信息量、線條感、框架的那種力道,也都是毫不含糊的,而且人聲部分醇厚、綿密,非常敦實、伴隨豐富的人聲氣息延展度,我覺得比之前他們經常搭配的5000XL那套在全頻段的密度、流行的感染力方面都要強很多、同時也更接近一個類似電晶體耳放的素質表現。

應燒友要求來聽的兩個塞子,來自Elysian。

一個叫殲滅者,兩萬檔位,聲音有點吃推力,而且是那種推不開就比較難聽的,sr35下的音色非常糟糕,基於現場的菊花台做個參考。推好了的殲滅者,聲音有非常出色的透明度、結像、高頻信息量,結像形體是比較纖薄精緻的,所以有著一耳朵的開闊感,但縱深不佳,相比橫向的寬大來說沒有那麼協調。我聽下來覺得是一個中高頻蠻華麗、光澤感很強的聲音,清甜型的女聲不錯、小編制也不錯,尤其是像鋼琴、小提琴搭配的那種三重奏,比如K.254這種,鮮活度很不錯,但大編制的框架和厚重感是撐不起來的。能理解它在國外為啥那麼火,但遠沒有什麼越級pk超旗艦的能力。

另一個DIVA的聲音就比較有意思了,聲音厚、密、甜,框架很飽滿紮實,聲場不算大、邊緣也清晰一些,但還是蠻立體的,有一定的縱向延展度。一個完成度挺高的、人聲很雜食的流行向調音。

EA家可能是今年我最認可的一個新品了,Fusion1,售價8299。UPOCC銀鍍金+純銀+純銅混合材質,線身的配色和質感也很好,一種復古的銅色、但不發暗。聲音方面給我一種在聽高素質銅線的感覺,結像圓潤、低頻飽滿、人聲細膩且立體,又不失很好的空間感與透明度,我甚至覺得單論調音水平的話比他家的貴价旗艦都要好.....

除了外觀都定版了的Enigma,我一直擔心的是他們會做出一個聲音素質特全面、但聲音特無聊的東西(之前展會給我的印象就是這樣),但現在的這個聲音呢,總體也還是沒什麼表達傾向,很全面、很協調,感覺比之前的版本要鬆弛一些了,如果用一個武林角色形容它,頗有一種做hifi圈「掃地僧」的意思......

德海展台這邊主要兩個新品,是忽必烈系列的Prestige,可以理解為是Khan Prestige的正統疊代版本,而且保留了壓電單元的同時增加了一顆骨傳導單元。當年KP因為潛力較大、稍難推的緣故,其實在超旗艦里算是相對冷門的作品,但它華麗的高頻、弦樂表現放到現在也是獨一檔、或者說僅次於VKRP的東西,但低頻的量感總體偏少、而且動態很難推出來。而Kublai Prestige則是加強了中低頻的厚度、肉感、人聲情感也更好,不能說100%保留了KP的高頻表現吧,但9成還是有的,因為聲音加厚了的緣故,原本的那種輕盈華麗感必然有一定削弱,但總體而言,如果你不喜歡VKRP、或者大Viking那種略薄、略監聽的底子,其實Kublai Prestige是一個厚聲型的Noble正代旗艦型號。

還有一個新品是奧菲斯lite版,這個型號不單獨銷售,而是可以用來換購你手頭的各種PW線材,什麼1960s、First times之類的,換購的價格不等,感興趣的可以諮詢經銷商。聲音方面,不是奧菲斯的那種走大聲場、兇猛低頻的路線,有點像是First times非屏蔽版的那種路子,總體還是寬鬆、中性的,比較雜食,沒有做什麼特殊的渲染和頻段增益處理,理解為是FT非屏蔽的上位替代版就好了,而且很好搭塞子。

凱聲這邊有一個即將問世的新旗艦,我已經不想拿來和鈦鈴Plus比了,完全是吊打,而且鈦鈴Plus本身不是一個常規播放器能推動的東西,需要上放、上台、或者用數倍於它價格的超旗艦級的大功率播放器來推,所以我的推薦頻率不如db或者陰陽師2高。新版的旗艦,我用SR35就能推出非常離譜的空間感,尤其是上下的縱向高度拉的夠開、聲音還夠厚密、很潤,即便是佩戴稍松一些都能夠聽到很足的信息量與獲得完整的低頻質感。這個塞子就好像是更加開闊的、易推的、透明度更好的陰陽師2那個風格,一個更符合便攜玩家聽音口味和搭配方式的Hiend級平頭塞。

之前展會有點沒搞清這倆型號,一個是定位高端一些的,一個是稍便宜一些的,外觀的設計比較類似,顏色淺一些的是一個價位稍低一檔的圈鐵,應該是介於女巫和水銀之間的,聲音不會那麼強調密度、低頻口味也輕了很多,聲音是比較自然甜潤的那種流行ACG聲兒,聽著舒服,比女巫Pro這種強調中低頻密度的聲音還是有明顯區別,更輕柔綿密、也更易於搭配,我覺得可以作為以後一兩千價位重點推薦的型號。另一個據說是中高端價位的圈靜鐵,不過目前的聲音問題蠻大的,據說是線材的問題,能量堆在中頻導致不協調,就不細說了。

達音科這邊的2個工程機,圈靜鐵的川(照片沒拍到)和平板頭戴的嵐。川和我上次南京的時候聽的一樣,和深圳的版本相比,削弱了低頻、增強了協調性,我當時覺得低頻下潛深到影響平衡性了、如果其他的頻段達不到同一級別的話會很奇怪。現在的聲音雖然低頻不那麼極致,但總體的寬鬆度、尤其是器樂的音色都好了很多,是達音科家為數不多的那種聽古典非常正的東西。嵐呢,因為他們打算定到萬元以上,所以我對它的期望值很高,目前還是沒有我覺得足夠能賣到萬元級的水準吧,當然我指的不是素質,這個頭戴的素質早就達標了,我等的是一套更能夠打動我的審美傾向。

金平面的大尺寸平板耳塞,聲音是往最初的那個安定細膩的版本去調的,取消了中途那種偏數碼聲的調音,定價就定在5k檔位,很有競爭力,而且隨身的機器也勉強可以推推,上個便攜耳放有質的飛躍。另一張圖是金平面家新版的頭梁的設計,做了輕量化處理。

BQEYZ家的一個動圈+骨傳導,價格好像不貴,也是一兩千左右吧。調的還是挺有水平的,比較傳統的那種「典型動圈」 韻味,聲音豐滿、醇厚、寬鬆、混響豐富,密度比常規的動圈明顯要高,沒有那種數碼味兒的高頻。他們自稱骨傳導利用率比行業某些友商高很多,主要這個事兒我無從應證,就是覺得聽起來挺不錯的。

這牌子雖然國內佛系的很,也冷門,但就我聽過的東西而言,款款精品

飛傲這邊重點聽了兩個東西

R9,除了主控以外,整體的音頻硬體都全面升級了,9038pro的解碼,耳放也升級為了8路的THX放大電路。和R7比,除了素質以外(一耳朵更澎湃的動態和更好的密度),音色也有明顯進步,尤其是推塞子的厚度要好很多,不過總體還是走偏解析的路線。

K11是很驚喜的東西,我原以為是減了k5pro的厚度、增加了寬度,沒想到實物就比巴掌大一些,而且聲音還是那種挺有氛圍的路線,聲場不大,但推頭戴和耳塞都有不錯的適配性。

zephone這邊我重點聽了一下兩根「魔術線」,其實就是調味線,4.4轉4.4的那種,二者的聲音風格有所不同,工作人員表示一根是偏聲場、一根是偏人聲。

所謂偏聲場的那根呢,聲音透明度比另一根好,聲場確實比較立體,縱深保留很充分,但你要說是否比我的原線更大,我倒是沒有聽出來,畢竟我銀鱈魚的這根線本身聲場就很大。但偏聲場只是它和另一根方便區分的特性,本質上這是一根富有模擬味的調音線,醇厚、安定,聲音會抹上一層很舒服的顆粒感和油潤感。另一根則是拉近了聲場和結像、混響很多一點,更符合流行黨們對人聲「貼臉」的需求,音色也同樣復古模擬,總體還是很有意思的。

兩根的價格都是880元,是那種不劣化基礎素質的前提下帶來音色改變的路子,不差錢的話可以玩玩看。

慧音韻的一個膽/石混合便攜耳放,雖然用的是常規12AT7電子管,但採用了獨有的電子管差分膽石混合功率放大電路,最終的聲音只有一種工作模式。這個設計的好處是電子管不是做普通緩衝放大,是全程參與整個功率放大信號的處理過程,另外電子管差分信號電壓疊加,可以使電子管不發燙,可以做內置在一個狹小的空間裡面。

這個膽放在我看來就是把膽味兒貫徹到底的那種,你能想像的所有電子管的音色優勢它都150%地發揮出來了,溫暖、柔順、流暢、細膩,而且這牌子的前身是fetsoar,也就是做f1和zf9的那家,大推力這個關鍵詞依然是繼承了。它可以很從容地推飛各種旗艦耳塞、甚至是適配部分平板大耳,而且沒有那種小馬拉大車的感覺。現場搭配的對錄線什麼的沒有精心搭配,我也沒有用上便攜機器里最好的lo口來推,總體而言以4999這個價格來衡量的話,它的聲價比非常誇張。需要勸退的是那些追求極致純凈、喜歡結像偏小和速度感強的聲音的用戶,它的聲音是昏黃的、偏抒情的,不會給到你很強的精緻感、瞬態表現也沒有脫離傳統膽機的質感,但對於那些從捆綁時代一步步玩過來的用戶來說,這台機器的聲音應該有不小的殺傷力

曠世的兩個新品首次開放試聽,我都很期待。首先是這個尾巴,有usb和藍牙雙模,藍牙沒來得及聽,usb模式的聲音我相當滿意了,很接近一個中高端播放器的底子、甚至更好,感覺電源管理的部分做的特別到位,大動態的時候很從容、給人的感覺是富有餘量的。風格上,沒有m15那麼偏中頻,總體素質很全面、音色和QP2R有相似之處,人聲有清甜感但不以突出人聲、犧牲層次的方式來實現,在整個曠世家族體系里很中正的那掛,種草了。就是價格或者稍貴一些,來到了5k檔。

cma18的聲音,驅動力我很滿意,搭配d8k黑金,推的框架很不錯了,如果是基於我印象中的cma12/15來對比的話,增強的是兩端、聲場,削弱的是那種刻意加厚的中頻。但這次的電源依舊挺糟糕的,不太敢下確切的結論。

在爍耳這邊聽了兩個東西

一個是進一步提升的s15,價格可能在2k左右,好推了、聲場加強了,基本上要啥有啥的同時低頻深度和總體透明度、結像都非常好。我給他們的反饋是,音色總體還是有些無趣,這個價位可能用戶更需要有意思的產品,不過它的素質確實沒啥好挑剔的了,典型的小身材大能量。

圖2是一個工程機,圈靜鐵結構的,售價可能在大幾千,聽完我沒有給出任何改進意見,素質強悍、音色寬鬆平順、音樂性優秀的東西,明年才會上市,今天只是第一次亮相。

乾龍盛這邊的「疊疊樂」,在參展前一天,陳總特地發了個朋友圈表示這次有很大的進展,但到了展會時,因為現場的電源問題,他聊起來直嘆氣,但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兒,能理解。不過即便是他對這套現場的表現並不滿意,但如果和我之前聽過的版本相比,尤其是在推HD820時,這套聲音的柔順度有大幅度的增加,更潤、更安定,削弱了一些高頻的攻擊性和鋸齒感,輕盈且細膩,聲音是更從容的。拋開素質是否發揮不談,其實我個人很喜歡目前的審美傾向。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cd6a6c567f23a84898087f88899f32d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