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龍的票房號召力大不如前,這是不願面對但也不可否認的事實。
《十二生肖》之後,成龍中間只有一部《英倫對決》算好片,其他電影大都在靠成龍的動作喜劇片的情懷,《龍馬精神》也難逃此法。
故事本身清湯寡水,並沒有什麼可講之處,所有的劇情發展、戲劇矛盾和煽情橋段都在預料之中。
劇本聊勝於無,可能chatGPT生成的文本都比現在強,在結構上看不到任何技巧,就是很傳統的古典派。
劉浩存的演技一如既往的穩定,但也不怎麼影響觀感,畢竟她和郭麒麟的工具人屬性太明顯了。
只是郭麒麟太胖了,已經沒有了《慶餘年》時期的靈氣了,所貢獻的表演也儘是行活,沒有完全繼承「生父」于謙的功底。
剩下的演員,如容祖兒、安志傑、小瀋陽、于榮光、賈冰等人,沒有多大亮點,純粹是走個過場,增加一下影片的星味。
他們加起來的好看程度都不如片中的赤兔馬,成龍也玩了關羽(于榮光曾在《三國》里扮演關羽)跟赤兔的梗,一馬不伺三主,除非人中呂布。
吳京的客串其實就是為宣發服務,再藉由他之口道出龍虎武師的不容易。
吳京在向成龍講過去他從內地到香港打拚,一無所有到小有所成,再回到內地一炮而紅的故事,是他的真實經歷。
2003年,吳京放棄內地的事業,隻身到香港發展,起初那幾年根本無戲可拍,直到《殺破狼》中的反派角色,才被人看到。
但當吳京的事業剛有起色時候,香港電影已經日薄西山了,吳京第一次轉型當導演所拍攝的《狼牙》,口碑和票房皆不如意。
之後吳京便將事業重心放回內地,可這時的他已經不是《太極宗師》時期紅遍大江南北的楊昱乾了。
碰到《我是特種兵之利刃出鞘》後,吳京的名字才又被大家記起,後來的故事,所有人都知道了,一部《戰狼2》,吳京登頂。
因此,吳京自述港漂的經歷是一個彩蛋,但影片最精彩的部分還是片中成龍電影集錦。
以及那些被安插在各處的成龍電影的迷影元素,所以《龍馬精神》可以當做成龍的電影版半自傳,在片中至少出現了20部成龍的電影。
影片開頭,成龍飾演的老羅看到一個人物弔掛時鐘造型的玩偶,與《A計劃》如出一轍。
老羅牽著赤兔在街上供人拍照,成龍穿著土著的衣服,這一造型來自《我是誰》,在片場,老羅看的劇本是《新警察故事》。
作為替身演員,老羅要跑各大劇組,其中有一個裝扮是頭戴護目鏡、身穿皮夾克,角色形象出自《飛鷹計劃》。
還有老羅在片場穿藍皮衣的造型,與《寶貝計劃》一樣,在女兒面前轉帽子的動作設計源於《奇蹟》。
兒女帶著老羅見男方家長,老羅說跟老婆第一次吃飯,吃的是「果子狸燉水魚鞭」,這是《警察故事3》里的名台詞。
老羅跟小時候的女兒在餐廳見面,老羅送了她一個小白熊帽子並戴在了自己頭上,跟《警察故事4》相對照。
成龍在躲避安志傑的追債時,從二樓跳到一樓的遮陽篷再落地的鏡頭,複製了《快餐車》中的經典一幕。
逃跑過程中,遇到一群唱戲的小孩,他們正好是七個人,由師父領著表演,成龍這是在向師父于占元和七小福致敬,就連片中成龍帶出來的徒弟吳京所飾演的角色名字都叫元威,可見成龍的用意。
成龍對安志傑說自己當年只是個無名龍套。
因為演死屍演的好才被導演發掘,這一情節,成龍在客串周星馳的《喜劇之王》中時重新演繹。
老羅的女兒問母親,父親他們是一群什麼樣的人,母親說他們很簡單,action、jump、hospital。
這段話源自當年成龍拜訪史匹柏,對方問他那些驚險動作是如何做到的,成龍說,action、jump、hospital。
片尾,老羅穿著古代盔甲的造型來自《神話》,而片中的片場正是《神話2》中的某一個場景。
花絮放完後,成龍有一個站在赤兔旁點贊的畫面,這個手勢跟《紅番區》成龍在停車場的動作一模一樣,成龍帶郭麒麟練武致敬《醉拳》。
余皚磊向劉浩存介紹老羅時,說他還沒長大就老了,成龍61歲時出的自傳的書名就叫《成龍:還沒長大就老了》。
除此之外,片中有兩次看成龍電影和花絮集錦的畫面。
裡面包括但不限於《A計劃續》《警察故事》《警察故事續集》《龍兄虎弟》《城市獵人》《雙龍會》《霹靂火》。
可惜,找完迷影,《龍馬精神》就乏善可陳了。
同樣的劇本,若是年輕時的成龍,將提高至少兩個檔次。
當看到《龍馬精神》中打不動的成龍,真的心生悲涼,成龍真的老了,功夫片真的江河日下了,動作演員真的斷層了。
影視拍攝技術的發展讓真聽、真看、真感覺徹底消失了。
電影市場的變化,也讓真正的動作演員不再受歡迎,也難怪成龍會感嘆,功夫演員的時代已經過去了。
「自己也曾想過找到第二個Jackie chan,但非常難,即使一個人功夫再好,也沒有老闆願意投資,他們寧可去拍其他電影。」
以前那種拳拳到肉的感覺沒了,動作片再也回不去了。
有時候時代的落幕沒有那麼多驚天動地,大多時候都是一陣嗚咽,也許在未來,動作片和成龍將會成為一種符號。
我們可能不會經常看到,但一提起這個符號就會想到成龍,這對於喜歡成龍,也熱愛成龍式電影的我們來說,這就夠了。
因為成龍走下來了,但他的作品永遠不會褪色,因為只有成龍可以做到電影完了還有觀眾留下來,只為了看完花絮。
最後推薦一部紀錄片《成龍的特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