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瀾不驚的國慶檔,主旋律難敵情緒爽片

2023-10-06     娛樂資本論

原標題:波瀾不驚的國慶檔,主旋律難敵情緒爽片

作者|生蚝

為期八天的國慶檔走向尾聲,回顧這個十一,檔期表現中規中矩、波瀾不驚

儘管相比去年國慶檔的14.97億,今年的票房幾乎翻了一番,但也只是比近十年國慶檔票房均值高了一些而已。2019-2021連續三年國慶檔票房40億的神話已然成為歷史,類似《長津湖》的30億大爆款也沒能在這個十一重現。

總體來看,今年國慶檔的電影類型還算豐富,涵蓋了犯罪、懸疑、愛情、主旋律、喜劇等多個類型,其中不乏張藝謀、陳凱歌的「神仙打架」與《前任4》這樣話題度高的作品,看點多多。

但國慶檔前集體沉默的宣發似乎也早已預示了此次十一成績不會太亮眼。或許是因為檔期提前,幾部大製作都在上映兩三日後票房開始逆跌。相比「史上最強暑期檔」,今年十一檔只是短暫地提振了下九月的萎靡票房,時間點一過,大盤又迅速地冷下來。

就單部電影來看,《前任4》在檔期頭兩天一馬當先,但很快就被《堅如磐石》趕超;《志願軍》在票房上不如這兩部,卻在口碑上成為十一檔第一;《莫斯科行動》表現平穩,每日維持在五千萬票房左右。

單位:萬

除去這四部,剩下八部爭奪國慶檔10%的票房,依舊符合二八定律。檔期紅利仍是大製作、大IP的專屬,但相比前幾年,主旋律已不再能輕鬆奪冠,只要有好的情緒與話題,非主旋律影片同樣能在國慶檔奪得頭籌。

《堅如磐石》VS《志願軍》,贏了票房輸了口碑

本次十一檔的一大看點,就是張藝謀的《堅如磐石》與陳凱歌的《志願軍》同期上映。

前者2019年就已送審,本預計2020年上映,卻一拖再拖、一剪再剪,時隔三年才上映,吊足了觀眾胃口;後者是陳凱歌抗美援朝三部曲首部,作為主旋律影片在國慶檔本就自帶聲量,加上陳凱歌這一名導標籤就更引人注目。

從目前票房情況來看,《堅如磐石》9.24億,《志願軍》5.2億,後者可以說是被前者碾壓;但從豆瓣評分來看,《堅如磐石》6.4,《志願軍》7.1,後者口碑要好得多。

《堅如磐石》作為犯罪片,本身會比《志願軍》更有看頭,加上張國立、于和偉等一眾叔圈老戲骨加持,保證了這部片子在及格線以上。

就排片數據來看,檔期頭兩天的排片更多給了《前任4》,但隨著《堅如磐石》票房暴漲,排片重心很快給到了《堅如磐石》。

但這部片子爭議也不小,對於劇情邏輯是否全是刪減的鍋這一點,觀眾各持己見,不少觀眾因為目前影片邏輯不流暢給《堅如磐石》打了低分,這也導致影片評分總體不高。

而《志願軍》因為前期宣發海報爭議吃了虧,但從現有觀眾評論來看,該片作為一部全景式的歷史戰爭大片,依舊算得上細膩動人。但論及「爽度」,《志願軍》顯然比不上《堅如磐石》,這或許也是其票房比《堅如磐石》少了將近一半的原因。

這也是本次十一檔的一個新趨勢:和以往主旋律影片扎堆情況不同,本次國慶檔只有《志願軍》一部主旋律,而《堅如磐石》《前任4》由於爽度、話題度足夠,更加能夠吸引觀眾走進電影院,國慶帶來的愛國情緒對主旋律電影票房的帶動作用正在減弱。

這裡也順帶提下《前任4》,其票房領跑靠的主要就是足夠的話題度。《前任3》的耀眼成績和出圈主題曲讓其備受矚目,時隔六年再上映,貓眼想看人數187.2萬人,可以說也是讓觀眾期待值拉滿。各大影院也對《前任4》抱有希冀,檔期首日排片達到了27%。

但《前任4》上映後三天票房就迅速跌落,檔期最後一天票房甚至不到檔期首日的三分之一。截止目前累計票房6.94億,和《前任3》的19.41億相比相去甚遠。結合豆瓣6.2的評分,不難看出還是內容的原因。

《前任4》票房變化

實際上,選擇在國慶檔上映的愛情片向來少之又少,《前任3》的上映檔期是跨年檔,也是蹭了一個「再見」的噱頭。《前任4》選擇在十一上映也是對自身聲量抱有自信,事實也證明確實效果還不錯。

另外兩部值得聊的,一個是《莫斯科行動》,作為犯罪片,票房4億,比《志願軍》稍遜一點,主要也是靠演員和題材取勝,主打一個「爽」;另一個是《好像也沒那麼熱血沸騰》,中規中矩的喜劇電影,票房1.16億,和動畫電影《汪汪隊立大功2》票房咬得很緊,也並不出挑。

縱觀國慶檔的幾部片子,從票房表現上來看,依舊是大片爽片領跑,只要情緒和爽感到位,是不是愛國情緒似乎也沒那麼重要。這也依舊延續了暑期檔的特點——情緒營銷逐漸成為電影營銷的主流模式。

觀影人次翻一番,二線城市觀眾仍為主力軍,國漫大電影缺位

就整體來看,此次國慶檔確實表現平平。儘管不少影片都選擇提前檔期一天上映,但檔期首日票房也只有3.35億,與2019-2021相比相去甚遠。

本次國慶檔也沒有多少影片很早開啟點映。《好像也沒那麼熱血沸騰》提前大半月點映,但就目前票房看來作用並不明顯。

但相比去年國慶檔,在平均票價幾乎沒變的情況下,今年票房還是將近翻了一番,觀影人次也從去年的3618.6萬大幅回升至今年的6419.9萬。只不過相比2019-2021接近一億的觀影人次,這個數字還是差了不少。

這也不難解釋,畢竟今年疫情影響大幅減弱,旅遊業全面回暖,人們有了更多的娛樂選擇,進電影院的人沒那麼多也是正常。從預售情況也不難看出,今年觀眾走進電影院的意願並沒有那麼強烈。

除去娛樂選擇變多,電影質量也是票房表現一般的重要原因。從此次國慶檔影片的豆瓣評分來看,確實沒有非常突出的佳作,反倒是一些影片讓觀眾的預期落空了。

此外,本次十一也沒有非常能打的國漫電影,以往的《新神榜:楊戩》《姜子牙》都能在國慶檔吸引一眾青少年和學生黨走進影院。今年的幾部動畫電影都比較低齡向,受眾並非青少年和學生,而是親子。而在幾個大電影中,只有《志願軍》還算適合親子觀看,其餘的幾部動畫並沒有什麼區分度。

在城市票房上,二線城市觀眾依舊是票房主力軍,占10.34億;其次是四線城市,占7.83億。這與前幾年的規律是一致的,可見二三四線城市對票房的拉動作用依舊明顯。

就檔期紅利來看,此次國慶檔有進步,但也只能說是回到了基本水平。經歷了「史上最強暑期檔」後,今年的電影市場仿佛是透了支,九月的表現疲軟,十一也只是打了一針興奮劑,並不能堅持太久。

作為今年倒數第二個大檔期,國慶檔交出了一份不甚令人滿意的答卷。短暫的金秋十一轉瞬即逝,很快就要迎來寒冷的冬季。漫長的三個月里,電影市場還能期待更多驚喜嗎?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f252e1fd216ab864f41a77b3b9b363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