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修班回顧|讓兒童的思維和心智行遠、致高 ——「2019年全國研學實踐教育專題研修班」在威海成功舉辦

2019-10-09   中國兒童中心

2019年9月23日-26日中國兒童中心在「好客山東、精緻威海」舉辦了「2019年全國研學實踐教育專題研修班」。教育部首批綜合實踐課程研究專家組的核心專家和校外教育機構的全國名師進行了專業授課。來自全國12個省市自治區28家教育單位的60名學員參加了學習。齊魯交通威海發展有限公司提供了協作支持。

研修旨在響應國家研學教育政策,有針對性地聚焦新時期教育發展的政策格局和方向趨勢,以更具開闊的視野深度思考研學活動的專業性和綜合性、文化性和教育性、內容和形式、國際性和本土化、集體性和個性化問題,幫助教師設計出具有鮮明校外教育特色的研學活動,促進兒童快樂成長、全面發展。

中國兒童中心師資培訓部高雲部長進行開班致辭

1.博覽研學課程與實施——揭秘美國社會場館學習模式

教育部首批綜合實踐課程研究專家組核心專家、深圳市育新學校楊春良副校長專題授課,特別提到:目前很多機構做的研學旅行普遍存在單純的「眼睛課」、「耳朵課」或「娛樂課」,也就是「只游無學」的狀況,那麼如何改變這種低效甚至無效的偽實踐?楊校長通過親歷、梳理美國中小學場館學習模式,詳細說明了校外研學旅行中的場館課程設計與實施的方法。特別是針對場館學習單的設計,從學習單的內容、問題類型、功能、設計原則、設計要求等方面進行了系統解讀,並列舉了美國加州橙縣「發現」科學中心的學習單,台灣牛軋糖博物館學習單等成功案例。

美國博物館課程設計
教育部首批綜合實踐課程研究專家組核心專家楊春良校長

2.解讀國內外最新趨勢——PBL教學法如何在研學中落地

另一位特邀教育部國培專家是來自北京市海淀區教育科學研究院的吳穎惠院長。吳院長細緻解讀了國家最新政策,通過國內多個知名中小學的研學實踐案例,闡釋了研學旅行課程的設計、實踐方式、評價體系、需要注意的問題以及完善措施,對校外教育的工作規範提供了大量的借鑑。同時介紹了PBL教學模式如何在研學中應用,研學手冊如何設計,並推薦了相關書籍。

教育部首批綜合實踐課程研究專家組核心專家吳穎惠院長

3.整合公共教育資源——「耳朵里的博物館」團隊如何打造金牌研學課程

「像博物館、科技館、美術館、自然館都是公共教育空間,甚至包括醫院等,給社會提供服務的場所,也應該承擔相應的公共教育職責。」全國青聯委員、著名青少年博物館教育推廣人、「耳朵里的博物館」創始人、北京郭守敬紀念館執行館長張鵬從不同的角度切入。張館長認為博物館不僅是旅遊景點,更應該是終身學習的場所。他從「西紅柿炒雞蛋」、「曹沖稱象」等小切口進行深入挖掘,結合當下語境和社會大背景,給學員展示了如何巧妙地對孩子講述博物館,並以爆款線下遊學課程——古國歷史英國營為例,完整的介紹了博物館主題研學課程的設計策略和實施技巧。

著名青少年博物館教育推廣人——張鵬

4.轉換教學視角——以「兒童身份」現場實地體驗研學活動

全國研學活動名師、原廣州大學教授、廣州市兒童活動中心專家工作室班馬老師強調:研學教師要用兒童的「身體」、「動作」來浸入體驗,言教不如身教。為了讓學員重新擁有「兒童視角」,他帶領學員開展了兩次現場教學:

一是請學員以「兒童的身份」體驗威海「奇遇小螺號」成長園的遊藝項目。

二是以甲午海戰定遠艦為研學目的地,啟發學員關注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的研學現狀,並舉行「祭海儀式」,學員模擬兒童進行參與式學習,從中感悟如何實施研學活動。

兩次現場教學,將教師學員「還原」為「兒童」,身份的轉變帶來了視角的轉向,推己及人讓學員真正思考如何以兒童為中心設計研學。

5.充分發揮研學的教育效能——依託當地資源設計特色課程

威海市婦女兒童活動中心杜洪明主任,從心理學研究成果的角度出發,強調研學活動要培養兒童的思維品質,並提出了培養步驟和方法。來自鄂爾多斯少年宮的聶雲龍副主任,展示了單位團隊原創的主題研學課程體系,無論是因地制宜,依託當地資源設計的特色研學課程,還是帶領學生外出的研學活動,不僅初具規模,而且形成了一定的目標體系和內涵體系,成為我國校外機構研學教育探索的優秀案例。

研修期間,學員還與紅色主題教育基地劉公島社會教育負責人進行了交流。負責人介紹了在定遠艦開展的一系列社會實踐活動,為學員提供了威海研學的資源單位,引導關注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的研學現狀。

威海市婦女兒童活動中心杜洪明主任
鄂爾多斯少年宮聶雲龍副主任

6.強調實踐操作——學員實操設計研學方案

在極具海洋主題特色的威海「奇遇小螺號」成長園,學員考察場館之後,分組為成長園設計寓教於樂的兒童研學方案並展示介紹,班馬老師指導學員,邊學邊改。通過實操練習,學員真正把所學轉化為自己的東西,實現了及時有效對接。

學員分組設計研學方案班馬老師點評學員方案

結束語

此屆研修班為校外教師的首屆研學活動專題進修班,在短短的三天時間裡,主協辦方給學員提供了站位高遠又接地氣、既具有前沿性、學術性,又具有實操性的研學教育信息和情景教學活動。以後我們會在繼續建設國家級校外教師研修平台的基礎上,繼續系列化、分專題不斷推出新課程、探討新思路、解決新問題。

研學教師不僅要帶領兒童行萬里路,更要讓兒童的思維和心智行遠、致高,才能讓兒童獲得足以改變人生的珍貴經歷,使他們真正具備二十一世紀所需要的核心競爭力,讓最高效的學習在路上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