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變瘋子?最有望拿諾貝爾獎的神童謝彥波:他的隕落原因及現狀

2019-10-03     古凌

只自古英雄出少年,若一個孩子被冠以「天才」的頭銜便會讓世人對其另眼相看。但成也天才敗也天才,本來一個孩子就是處於天真爛漫的年齡卻要在「天才」的光環下丟掉童真,這無疑是禁錮了他的靈魂。

很多天才更多是在孜孜不倦中憑藉著過人的天資贏得眾人的青睞,他們更具備一種百折不撓的精神。但他可是天才中的天才,過人的天資讓他從小一路走來沒遇到過挫折,本身這樣的人生經歷更需要心智的建設。

但是在那個心智不成熟的年齡卻需要在異國他鄉完成本就不屬於這個年紀的要完成的「學業」,這無異於是對他的一種「傷害」,也許天才所謂的異於常人就是這麼來的吧,他們開心嗎,快樂嗎?也許其中的苦澀只有他自己明白。

望子成龍是很多家長的夢想,若誰家的孩子天資聰慧異於常人這無疑是讓整個家族臉上有光。特別是一幫天資過人少年聚集在一起更是會引起社會各界的關注。1978年中國科技大學「天才少年班」的出現在引起社會各界關注的同時也讓這些孩子們走上了與其他孩子不一樣的人生之路。

這些少年班的孩子均都未成年,11歲的謝彥波更是少年班最小的孩子,所以需要老師們付出更多精力來照顧他們的生活起居,而這些孩子要做的就是不停的學習、分析、實驗。

其實過早的離開父母這不一定是一件好事,特別是在「天才」的光環下這些孩子虛榮心也日益膨脹起來,同時年少的他們不太容易協調好各方人際關係這無形中給他們今後的人生埋下了隱患。

謝彥波雖然最小但卻憑藉其天資優勢逐漸成為這裡面的佼佼者,各大媒體在爭相報道的同時讓整個天真的孩子慢慢覺的自己真的是與常人不同,閃耀的光環下他不再天真爛漫無憂無慮他處處小心謹慎甚至到青春年少之時依然壓抑住心中的那份懵懂與衝動,他更擔心自己「天才」的光環會受到影響。

四年後15歲的謝彥波考取了中科院理論物理所的研究生,後來進入美國普林斯頓大學師從諾貝爾獎獲得者安德森學習固體物理理論。正所謂名師出高徒,在安德森的影響下謝彥波的「天才」的光輝顯的更加閃耀奪目,眾人在看好這個孩子的同時更祝願他早日獲得其成功。

但好景不長「天才」的弊端也逐漸顯現出來,由於在特殊的環境下的不成熟人格導致他頻頻與導師發生不愉快,接著演變到固執己見聽不進任何不同的聲音,最後發展到被導師誤認為會威脅自己人身安全而被終止學業遣返回國。

這無疑與把整個孩子從「天才」的神壇下推了下來,在重重的落地的那一刻他所有的榮耀、讚譽以及他的「天才」光環被摔的粉碎。其實一個學生與自己的老師關係達到這樣的地步更多的問題就是出在謝彥波身上,因為他在與導師意見不一致時沒有選擇與導師好好的溝通或者重新選題而是以過激的做事方式來處理問題。這也是讓導師在為這個孩子感到惋惜的同時而不得不這樣做。

其實「天才」的不得志也是導致其日後異於常人的原因,他的我行我素讓他顯的與周圍環境格格不入讓他無比痛苦,偏執的性格讓他著魔般的深陷科學領域不能自拔,不正常的工作方式幾乎讓他癲狂,不過還好自己謀得了一份在中科大教學的工作。

有人說天才有兩種,一種是不在乎世俗眼光潛心研究,另一種是太在意世俗眼光而讓自己痛苦萬分,謝彥波正好處於後者。這位昔日的「天才」在學生眼裡也常常被認為不正常甚至被說成是個神經病。雖然他最後也可以娶妻生子過上正常人的生活,但生活、工作上他都變的小心敏感感覺周圍的一切都在處處針對自己。

其實很多天才有自負傾向,但是最後謝彥波也逐漸認清了現實:當初並不是自己的研究不被導師所認可而是他的研究觸犯到了導師的利益,所以他肯定不會被通過。

天才跌落神壇猶如巨星隕落,人們在惋惜的同時更要自省:現在的孩子在優異成績的前提下更需要一份健全的人格與成熟的心智,極度的自負必將為自己帶來毀滅性的再難。特別是這個社會對「天才」的吹捧,更是讓這些無辜的孩子失去了自我。所以我們雖然希望有更多的「天才」,但更希望這些「天才」有著幸福快樂的人生。

參考文獻:

《謝彥波傳》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emu9uW0BMH2_cNUgHDy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