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掀桌子」式價格戰後,對汽車市場有何影響?

2023-03-11     車市觀察

匹夫一怒,尚能血濺五步。東風一掀桌子,汽車市場便炸了鍋。

由東風汽車掀起的降價潮已席捲全國,各個汽車集團和車企都已紛紛參展。奔馳、寶馬、大眾、本田、豐田、福特、紅旗、吉利、長安、比亞迪等品牌無一倖免,均通過廠家補貼或者經銷商降價的方式參與其中。

大多品牌優惠都是萬元起步,動輒就是幾萬塊降價,有品牌甚至打出了「買一送一」的噱頭,眼花繚亂讓消費者無所適從。如今,這一場由燃油車引發的價格戰,也蔓延到了電動車細分市場,成為全行業的一種現象。

東風汽車發動價格戰有著複雜的背景,有東風汽車本身以燃油車為主和湖北地區的汽車產業鏈條承壓的內因,也有外部主流新能源車企的價格戰的影響,讓東風汽車日子倍加煎熬。要知道,東風之於湖北,類似於茅台之於貴州,華晨之於遼寧。

東風汽車生產線不停歇在轉,停一天的損失更是不可估量,竺延風卸任似乎是一個導火索,醞釀已久的風暴終於爆發。其實,車企之間價格一直存在,只不過大多都是「暗戰」,此次只是將原有的優惠搬到了明面上,再就是大多熱銷車型不在促銷範圍。

汽車降價是一把雙刃劍,對於車市的影響是不可估量的。在以往的新能源價格戰中,也只有特斯拉和比亞迪能輕鬆拿捏,收放自如。此次,40多個主流品牌參展的價格戰對車市會產生哪些影響,做一些探討。

影響汽車銷量基盤

價格戰最直接的影響就是汽車銷量,不管是新款促銷還是庫存車清庫,實實在在的價格優惠會刺激市場需求。連平時無人問津的雪鐵龍C6都賣斷了貨,東風本田4S店一天銷近300輛,可見「沒有不合適的產品,只有不合適的價格」。在一定程度來說,會促進部分品牌的銷量變化。

對於消費者來說,車輛降價能以更低的價格買到心儀車輛,無疑是一件開心的事。所以,降價刺激了市場需求。在銷量增加後,商品車庫存將降低,能盤活更多資金,減輕車企和經銷商的資金壓力,從長遠眼光來看,這有利於汽車行業的可持續發展。

這裡也說了,降價會產生兩方面的效應。其一,能促進汽車銷量,再就是會增加持幣觀望的情緒。消費者現在對降價已是亂花漸欲迷人眼,理不清剪還亂。本來已經看好了一款車,現在這麼多車降價了,可選擇更多了,等等黨不在少數。

所以,在局部地區可能出現銷量井噴式增長,但對於全國銷量的大盤子來說,可能是得不償失,導致整個大盤子縮小。

對新能源汽車行業影響

眾所周知,年初特斯拉以一場價格開啟了新的一年。之後,各個新能源車企不得不面對新能源汽車補貼取消和價格戰的雙重壓力。如今,燃油車大降價勢必對新能源汽車產生較大影響。

特斯拉的價格戰打了新能源車企一個措手不及,小鵬、問界、蔚來等紛紛應戰,不降價賣不動,降價可能會賠本賺吆喝甚至是虧損賣車,但是現在已經無法顧及盈利性,搶占更多的市場份額才有機會生存下來。

燃油車降價幅度之大,都是史無前例的,讓一部分想買新能源車型的消費者改變想法。畢竟,十幾萬的優惠,也能夠用好幾年的油費了。所以,新能源汽車包括混動車型必須降價,否則就會遭受特斯拉和燃油車擠壓。所以,倒逼新能源車企降低成本,從而實現價格下沉。

特斯拉降價時,理想汽車CEO李想表示,車企降價並不會增加自己的銷量,而只會降低競爭對手的銷量。現實是,特斯拉不僅增加了銷量,連燃油車也來分一杯羹了。特斯拉成本還有不小的降價空間,所以現在蹦得歡,小心將來拉清單。

加速二線合資品牌退出進程

加速汽車行業洗牌,二線合資品牌退出。近幾年隨著自主品牌崛起,韓系車、法系車的市場生存空間不斷被壓縮。馬自達合二為一,斯柯達不斷被傳要退出。此次東風系降價促銷中,雪鐵龍C6也成為最靚的仔。

相對平時降價促銷,本輪堪稱「自殺式」價格戰,已經觸及到車企的底限。所以,像是東風汽車這樣的大象,必須要儘快轉身新能源,完成新時代車企的轉變,才能在競爭中占據主動。其他諸如東風的集團,同樣會加速洗牌,不排除在競爭中有車企會倒下,被清理出局。

對於一些二線合資品牌,可能會加速退出步伐。相對主流合資品牌,二線合資品牌在新能源賽道已無先發優勢,也沒有技術上的革新,還在燃油車性價比上做文章,經過這一輪價格戰之後,撐不住的可能要就抽桌子了。

加重經銷商的負擔

價格戰拼的是成本優勢,傷的是自身盈利。造車新勢力不必多說,直到目前尚未盈利,2022年財務指標剛有起色,再來一輪價格戰無疑是雪上加霜。雖然李想明確不參戰,但是已有不少品牌撐不住了,零跑就是全系大降價應戰。

還有一個群體就是經銷商,目前大多處於虧損狀態,甚至有集團式倒閉。「熬過了疫情,本以為今年的日子會好一些,但沒想到銷售壓力更大了,市場競爭太激烈了。」一部分經銷商對於價格戰十分無奈。

傳統車企是4S代理制,廠家會將車輛壓給經銷商,給予一定的商務政策,但是大幅價格戰已經超出了自身所能承受的範圍,稍有不慎就是萬劫不復。不參戰的話,大量壓庫導致資金周轉不動,盈利狀況堪憂。

據中國汽車流通協會發布的《2022年全國汽車經銷商生存狀況調查報告》顯示,2022年完成年度銷量目標的經銷商占比不足兩成,完成銷量指標80%以上的也僅有42.2%,銷量目標完不成,意味著錢更難掙了,盈利就談不上了。

當然,價格戰所帶來的影響不止於此,對於二手車價格、消費滿意度等都有不小影響。但是,車企似乎已經無暇顧及這些了。相對一些價格直降,對於一些花式降價還是要看清楚了再下手,不要被一些虛頭巴腦的遊戲規則迷惑了自己的判斷。

價格戰核心比的是成本控制,只有成本低的車企能熬過寒冬。不過,今年7月1日起,國標第六階段B排放標準將開始執行,在此壓力之下,車企展開一波最後的瘋狂,將不符合標準的庫存清理掉,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ec91bcd80e3c371860f0efd6121624f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