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應「佛山公司人員優化」, 一汽-大眾們「變天」了

2024-05-25     車市觀察

汽車行業競爭加劇,不斷內卷的後遺症開始顯現,不少合資車企開始裁員,進入了行業震盪期。日前,一汽-大眾回應「佛山分公司人員優化」:實為對部分第一次勞動合同到期員工不續約。作為合資品牌「龍頭」,一汽-大眾裁員預示著,合資品牌們開始「變天」了。

說好聽點,這不是裁員,也不是人員優化,而是到期不續約,讓你自動走人。還記得幾年前有一個詞,叫XG。一汽-大眾稱,會對該批員工及時給予足額經濟補償,回發放N倍經濟補償金外,還發放了專項福利、績效獎金等額外補償。

除了一汽-大眾外,廣汽本田近期也有裁員計劃,減員規模甚至達到了1700人,占合資公司總人數14%,涉及多個條線,目前內部已經啟動離職程序,以主動離職為主,採取的措施就有第一次勞動合同到期不續約、自願協商解除勞動合同等,會有相應的補償。

「此次調整不會影響佛山分公司的日常生產經營。」一汽-大眾方面表示。廣汽本田也回應稱,為了保證公司的可持續經營、加速戰略轉型,公司將進一步提升人員效能。而且,廣汽本田是去年12月便有過裁員900人員的先例。

到期不續約也好,人員優化也罷,開始裁員就證明,合資汽車公司的輝煌,已經一去不復返了。除了一汽-大眾和廣汽本田,廣汽豐田有過千人裁員,還有廣汽三菱的退出,上汽通用裁員降薪等合資公司的減負行動。

與裁員相一致的是,這些合資公司的銷量不斷下滑,市場份額不斷縮減,甚至已被自主品牌所超越。比亞迪、吉利、奇瑞等自主品牌,都已經反超了這些個合資品牌,在新能源賽道上把他們甩在了後面。

或許,實際上不止這些合資公司,後面還有更多有對人員調整或者優化,這在合資品牌不斷擴張的時代,不可能有這樣的事。一方面說,這些合資公司已經接受了銷量下滑的事實,裁員就是對於恢復銷量基本失去信心,不惜裁掉一線生產工人,畢竟裁掉熟練工人也是一種損失。

另一方面,這些合資公司低下了高傲的頭顱,不得不面對戰略轉型的失利,也深知自己短期內不可能恢復實力,縮減開支是自保的一種手段。如果是後期的戰略能跟上節奏,絕不會裁員以示弱。短期內,無論大眾還是豐田本田,都是靠燃油車打拚。

還有揭露出來一個事實,裁員或者人員調整,並不影響日常生產經營。這說明了,即便是裁掉這麼多工人,生產經營不受影響,這說明了啥?可以說,合資車企的銷量確實大幅縮,產能利用率大大降低,只有縮減產能。

下一步還有一個更大的難題,就是盤活剩餘的產能和資產。去年,北京現代一直在出賣工廠,多次掛牌仍然流拍,不得不一降再降,甚至打折出售,仍是無人問津。神龍汽車旗下多個工廠,東風日產和東風本田的工廠,都已經內部轉讓給了兄弟自主品牌生產。

接下來,可能還會有更多的產能閒置,會陸續被擺上拍賣的平台。造車新勢力會成為接盤俠?並不樂觀,風頭正勁的理想被爆裁員,上午通知下午走人。特斯拉甚至已是二次裁員,高合汽車、威馬汽車甚至不得不停產,以應對行業的危機。

斷臂求生也好,刮骨療傷也罷,新能源汽車的內卷,已經讓不少車企到了危急時刻,不僅是新能源車企,還有燃油車車企和合資品牌,而且這種震盪可能還會持續一段時間。相對之前的觀望和徘徊,大家已經開始正視差距,人員優化或許只是一個開始。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38139dbeff0858b6273cbdf319bce9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