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航、南航為何要從紐交所退市?

2023-01-17     皮海洲

原標題:東航、南航為何要從紐交所退市?

1月13日,中國東航、南方航空分別發布公告表示,申請自願將其美國存托證券股份從紐交所退市。

東航、南航的退市公告來的有些突然,甚至或多或少有些令市場意外。實際上,就在美國當地時間2022年12月15日,美國公眾公司會計監督委員會(PCAOB)發布報告,確認2022年度可以對中國內地和香港會計師事務所完成檢查和調查,撤銷2021年對相關事務所作出的認定。

為此,中國證監會新聞發言人12月16日就中美審計監管合作進展情況答記者問時表示,中國證監會、財政部與美國公眾公司會計監督委員會(PCAOB)於2022年8月26日簽署的中美審計監管合作協議,將雙方對相關會計師事務所的檢查和調查活動納入雙邊監管合作框架下開展。合作協議簽署以來,雙方監管機構嚴格執行各自法律法規和協議的有關約定,合作開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檢查和調查活動,各項工作進展順利。

「我們注意到美方發布的報告和公開表態。我們一貫主張通過監管合作機制解決跨境上市審計監管問題,實踐證明只要雙方秉持相互尊重、專業務實的合作精神,一定能夠找到一條符合各自法律和監管要求的可行合作路徑。」中國證監會新聞發言人稱。

美國PCAOB的報告與中國證監會新聞發言人的答記者問表明,困擾中概股在美國上市問題的跨境審計問題,基本上得以解決。這也意味著美國《外國公司問責法案》發布後,導致中概股退市危機的跨境審計問題不復存在了。有關中概股又可以安心地在美國上市了。正是在這種情況下,中國東航、南方航空官宣自願申請從紐交所退市,這難免讓人感到些許的意外。

那麼,東航、南航為何要選擇從紐交所退市呢?其實,熟悉東航、南航及美國《外國公司問責法案》的投資者知道,東航、南航作出這樣的選擇也是在意料之中的事情。畢竟東航、南航目前在A股、港股、美股三地同時上市, 兩家公司主要交易均在A股和港股。

比如,中國東航公告稱,公司存托股所對應的H股數量與公司全部H股數量相比較少,交易量與H股全球交易量相比有限,維持存托股在紐交所上市和該等存托股及對應H股在美國證交會註冊並遵守證券交易法規定的定期報告及相關義務涉及較大的成本,以及公司從未使用紐交所二次融資功能且香港聯交所和上交所具有較強可替代性,可滿足正常經營的融資需求。

從東航的公告中不難看出,東航在美上市的存托股所對應的H股數量很少,交易量更加有限,而且公司從未在紐交所二次融資,但存托股在美上市卻還要付出較大的成本。也正因如此,東航沒有必要在美國上市。而南航的情況基本上與東航類似,同樣沒有必要在美國上市。

不過,依本人之見,東航公告的說法,只是東航選擇從美股退市的一個方面的原因,實際上,東航、南航選擇從紐交所退市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受到美國《外國公司問責法案》的影響。所謂《外國公司問責法案》其實就是美國政府專門針對中國公司的一部立法,比如該法案對外國發行人提出的額外披露要求,包括證明自身不被外國政府所有或控制,披露董事會裡共產黨官員姓名、共產黨黨章是否寫入公司章程等,具有明顯的歧視性,均非基於證券監管的專業考慮,而是一種將證券監管政治化的做法。

正是基於上述條款的存在,作為我國的國有控股公司顯然是不適合繼續在美國上市的。也正因如此,近兩年我國已有8家央企相繼從美股退市。2021年5月7日,三大運營商中國移動、中國聯通、中國電信從美股退市;2022年8月12日,中國石油、中國石化、中國人壽、中國鋁業、上海石化五家企業宣布,擬將公司美國存托股份從紐交所退市。因此,所有的國有控股公司尤其是央企公司都將從美股退市,而東航、南航都是國有控股公司,選擇從美股退市不可避免。而這一點與審計問題無關,只與美股將證券監管政治化有關。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e8819b1166ab2a5e78c191f58b40f39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