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者的錢需要回報,吳曉求講述了一個常識

2024-01-12     皮海洲

原標題:投資者的錢需要回報,吳曉求講述了一個常識

近日,國家金融研究院院長吳曉求在2024年度中國資本市場論壇上表示,投資者的錢需要回報,不是公益的,不是為企業上市融資提供便利的。吳曉求稱,我不認為為企業上市融資提供便利這個理念是正確的。

吳曉求的這番講話,贏得了無數投資者的認同。但實際上,吳曉求的這番講話,在很多人看來卻是非主流的。畢竟作為主流的看法,股市就是為融資服務的,融資功能就是股市至高無上的功能。所以,投資者的錢就是為企業上市融資提供便利的。投資者的錢就應該作出犧牲,甚至要有更大的耐心來犧牲。畢竟不久前,管理層還在強調要發展壯大「耐心資本」,要求投資者要有耐心,在3000點再等它個10年、20年甚至更長的時間。因此,吳曉求公開表示「投資者的錢不是公益的,需要回報」的說法顯然是非主流的。

不過,儘管吳曉求的說法並非主流,但吳曉求的說法卻是向國人講述了一個常識。而且這個常識也是很多國人所知曉的,並不是一個高深莫測的東西,只是在A股市場裡,由於一味強調融資功能,以至這個普通的常識都被遺棄了,甚至變得有些隱晦莫測,甚至是被扭曲了。市場不僅不能公開承認「投資者的錢是需要回報的」,而且還必須開口閉口都得聲稱「為融資服務」,不如此,仿佛自己的思想覺悟就不高。

吳曉求的說法對於A股市場來說,實際上可以起到撥亂反正的作用,讓市場明白「投資者的錢是需要回報的」這樣一個淺顯的道理,也讓人們再次正視「投資者的錢是需要回報的」這樣一個常識。畢竟投資者的錢不是大風刮來的,投資者的錢進入股市是為了追求投資回報的。只有得到合適的回報,投資者才會進一步追加資金對股市的投入,而一個沒有回報的市場,投資者不僅不會追求新的投資,而且已經投入的資金,投資者也有可能撤回。正所謂「資本是逐利」的,沒有了利益作為回報,投資者又何必要投入呢?

但遺憾的是,吳曉求講述的這個常識被很多人忽視了,尤其是股市的某些管理者,因為自身並不投資,因此對這個常識很陌生,甚至把這個常識當成了不存在,以至在股市裡片面地強調融資功能,而把股市的投資功能擱置在了一旁。所以,即便投資者損失慘重,融資的步伐始終都不能停頓下來,這就是沒把「投資者的錢是需要回報的」這個常識當成一回事的表現。實際上,這也是最近十幾年A股市場始終都只能在3000點附近徘徊的原因所在。畢竟一個缺少投資回報的市場對投資者的吸引力是有限的,相反投資者還會遠離這個市場。如此一來,股市也就失去了上升的動力,投資者呼喚的牛市始終都不能出現在A股市場的視線里。

所以對於A股市場來說,要提振A股市場也好,要規範A股市場也罷,要讓A股市場長期健康發展也好,作為市場的各方參與者來說,都首先需要明確「投資者的錢是需要回報的」這樣一個常識。而不是把投資者當成傻瓜,從而忽悠投資者,把融資功能凌駕於投資功能之上,視為是天經地義,認為投資者支持上市公司融資就是天職。這其實就是不懂「投資者的錢是需要回報的」這個簡單的道理的表現。

實際上,只要懂得了「投資者的錢是需要回報的」這個淺顯的道理,就應該明白,一個只是重視融資的市場是沒有發展前景的,畢竟股市的發展是由投資者來決定的,而不是由融資者決定的,實際上,任何一個市場都不缺少融資者,真正缺少的始終都是投資者。投資者是水,融資者是魚,離開了投資者的水,融資者這條魚是無法在股市裡生存的。

所以,懂得了「投資者的錢是需要回報的」這個淺顯的道理,股市的發展之路自然也就可以明確了。所以中國股市不能再停留於「融資市」階段了,而必須轉變為「投資市」。只有如此,A股市場才能迎來發展的動力,否則,A股市場就只能在3000點附近兜圈圈。畢竟一個沒有回報的市場是不可能受到投資者追捧的,歸根到底,資本是要逐利的,否則還不如把錢存進銀行里睡大覺去。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b3540eb97d8b478588c0c708efc161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