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件更新後,再次聊一聊iFi Go Blu

2022-02-08     李凌佳琦的HIFI小鎮

原標題:固件更新後,再次聊一聊iFi Go Blu

等了許久,終於等到了期待已久的Go Blu原裝皮套,用戶可以憑藉序列號免費包郵領取,獲取途徑大家可以聯繫購買的店家客服或者GZ號關注「iFi科技」。和皮套一起到來的還有全新的固件,本文會有不少篇幅來介紹固件更新以及更新帶來的音質影響。目前來說,GB在便攜性、推力、聲音素質、聽感、穩定性方面已經達到了非常不錯的可用度,看家本領的XBass與XSpace的技術下放在也GB上得到了廣泛的認可。對於產品固件的更新頻率、更新質量和在老型號身上不斷提升的用戶體驗也可以展現出品牌方負責任的態度,而這次Go Blu新固件總計帶來了二十多項大大小小的改進,下文中我會挑一些重點慢慢和大家分享。

事實上關於在上市後額外附贈配件這件事,之前在大菠蘿上市的時候也發生過,因為大菠蘿當時並沒有標配手機otg連接線材,只有用來連接PC、有源音箱的附件,你可以理解為不熟悉國內市場的iFi並沒有想到我們對手機流媒體有如此高的需求和市場體量。我也多次和iFi官方反映以及溝通後,他們挺快進行了跟進,就像Go Blu一樣,可以免費通過機身序列號獲得一根C口或者Lightning的線材。如果大家覺得不送線是為了省成本、後續的行為是一種公關「補救」的話還真就想多了,因為大菠蘿甚至標配了低噪聲電源適配器、超大收納包、光纖輸出轉接線、4.4轉雙XLR等附件,省一根otg線還真沒什麼必要。當然了,後續大家在購買大菠蘿時,各大經銷商處已經可以提供otg線與機器一起發貨的服務。

經常看我文章的人都知道,在Go Blu之前,我最常用的隨身設備是老人家1795,在Go Blu之前也一直沒有【同體積下】讓我聲音非常滿意的藍牙【小型機器】。山靈的UP5、飛傲的BTR5確實擁有非常人性化且豐富的功能設置,但在iFi家的配套APP推出之前,這兩個國產品牌的藍牙小尾巴在【好用】程度上無疑是勝過Go Blu的,但它們的【驅動上限】並不如Go Blu來的這麼高,畢竟Go Blu是一台可以讓我拿來放心驅動Khaos、Khan Prestige的機器,也是除了1795以外唯二讓我滿意的大推力藍牙尾巴。而如果是夏天這種不穿外套(沒有上衣口袋)的季節、或者對於南方地區的朋友們來說,Go Blu的體積仍舊是有著不可比擬的優勢。

在寫這篇文章之前的最新固件為3.05,算是一次超大幅度的更新,升級內容多達20項,而且是側重【體驗】方面的更新,目前這個更新已經對外公布,大家可以通過官方途徑查找到。而寫到一半的時候,iFi又發來了全新的3.08固件,升級功能比之前的要少,但其中包括一個「彩蛋」功能,那就是登喜路打火機開/關音為藍牙連接/斷開音的三種提示音。畢竟「打火機」的外號名聲在外了,這一回iFi也算是緊跟潮流玩了回熱梗。而除了Go Blu外,iFi也一直都在給老型號不停地「續命」,像Zen Dac也推出了5.12版本的新驅動,值得關注一下。

關於3.05~3.08的固件更新,我選取幾個我個人認為比較重要的列在下面。

1、增加了濾波器選項,大家可以根據自己的口味去選擇速度感偏快/柔緩一些的風格

2、增加了USB模式下的通話功能,連接PC時可以當麥克風用

3、修復任天堂USB連接問題

4、設備充滿後自動關閉指示燈,來提示已經充滿

5、優化了音量同步,當連接不同設備時,會自動記憶並同步到之前GB本身之前的音量

6、增加了恢復出廠設置並清除所有配對記憶的快捷鍵

6、增加了USB 16Bit支持(之前iFi官方是並支持用戶使用有線模式的,個人猜測也許未來他們會開放24Bit的滿血USB Audio支持)

而在全新固件發布之前,大家可能不知道iFi在上市之初已經更新過一次固件,那次的固件大幅度削弱了原本的數碼聲傾向,讓Go Blu在保證現代型高素質的同時有了更好的人聲潤澤度,而這一次的更新也在這方面也有了進一步的提升。為了測試的嚴謹度,我也從iFi借來了一台更新過固件的機器來進行現場AB,以免出現腦放過度的情況。從直觀的表現來說,新固件下GB的聲音都按照了我自己比較期待的方向去發展,不用仔細AB就可以感受出區別來。

1、低頻的質感大幅度提升。尤其是驅動類似茶樂音人的Brass這種低頻本身偏少的耳塞時,在Go Blu的大推力加持下,聲場打得比較開,低頻會顯得進一步的更少、且偏硬。這裡我刻意舉了一個比較偏極端的例子來做說明,因為本身Go Blu的低頻量是並不偏少的,而新固件加持下的Brass,低頻量感並沒有變多,但更寬鬆、更有肉感、下潛深度也更好了。而如果是搭配有骨傳導單元的UM MEXT,這一特性還會有進一步的加強。

2、更好的人聲密度和順滑感。這一特性對於人聲黨來說算是福音,其本質並沒有帶來什麼音色上的改變、也沒有讓人聲拉得更近,人聲本身的部分是更加乾淨細膩的,這一改變有點像是從樂彼W2升級到了W2-131一樣——底子是那個底子,但更好的密度會顯得聲線更為的飽滿有力,如果此時再切換回老固件的話會甚至會襯托出些毛糙感。

3、更好的高頻控制力、更柔和的齒音處理。即便是升級了新固件,Go Blu本身也依舊是一個高頻比較明亮、能量感較足的底子,而其實對於耳塞適配來說,更需要的是「收」而不是「放」,新固件最直觀的一點改變在於齒音的刺激度是明顯下降了的(齒音這一特性更多的還是和耳機有關,播放器也許會影響齒音的刺激程度、但無法影響齒音的存在和消失),在「呲」的一聲出現以後有一個更加柔緩的衰減。此外,器樂中相對尖銳的鑔片聲、嗩吶等元素,新固件下的Go Blu的刺激度也明顯有改善。

關於很多人關心的底噪問題,新固件並沒有帶來改善,這一點如果想解決的話,可能得通過限制硬體功率等形式來實現,比如推出純凈版/小推力固件等,德森瑞就有過類似的做法,即區分不同推力版本的固件。而目前在體驗上能對底噪進行的改善僅有縮短暫停後的mute等待時間,以前是六秒,現在是三秒,這一改善僅針對不在播放音樂時有效。

總體而言,新固件加持下的Go Blu最讓我滿意的還是聲音表現的提升,對聽感的變化是十分正向且可聞的,只是各位Go Blu用戶也許沒有像我一樣手持兩台機器仔細AB、乍一聽可能不那麼明顯罷了。如果你們想最直觀體現出升級後的音質加強的話,我建議多關注一下低頻和人聲部分,在沒有犧牲聲場、層次感等方面的前提下做到了點對點的提升。

而關於【體驗】方面的改進非常細緻,甚至某些地方在變化之前用戶都不覺得是槽點,能看出iFi對於用戶反饋的搜集是非常重視的。我不敢說目前Go Blu的體驗有多完備,至少在我IQOO的手機使用中也仍存在默認藍牙編碼上的BUG(接IQOO5或者Z5時都默認使用aptX而不是LDAC),而且我依舊是認為如果能推出配套APP才能真正實現【完滿】的用戶體驗,尤其是最好直接把編碼選擇、XBass等功能的開啟給設置在APP里。而iFi那邊表示配套APP確實正在開發之中,而時間尚不明確,我作為Go Blu重度用戶來說,希望那天能早點到來、各位也歡迎多多騷擾他們官微官博,催一催進度,我在此一併謝過了~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e683d7a7f65ad286e32c7fc9a634123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