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入百萬的人,大多沒什麼「朋友」

2022-06-20   薇安說

原標題:年入百萬的人,大多沒什麼「朋友」

今天推薦一篇爆文,來自很棒的作者,沈小星。

一路成長, 他從月入3000到年營收8位數創業公司CEO,受邀大學演講。

他是資深個人發展規劃導師,全球讀者學員近百萬,為無數個創業者和職場人打造個人IP,成功幫助上萬人實現了第二收入。

他結合自己的經驗,2017創辦了同名微信公眾號:沈小星,寫下超過200多萬字的成長心得筆記,無數人表示受益匪淺。

沈小星,這真的是一個非常優質的公眾號。

【超級福利】

獲得價值20000元的《普通人創富秘籍》

每天僅限100個名額

年入百萬的人,大多沒什麼「朋友」

沈小星

我的一些學員,總是會問一個問題:

天生性格內向,不善社交。但又明白圈子、人脈的重要性,這種情況,如何才能自然地做到面面俱到,廣交良友呢?

這個問題,沈老師太有發言權了。

因為,我本身就是一個喜「靜」的人。

經常有人會邀請我參加一些活動,但一年下來,我出席的活動次數不會超過十場。

為什麼?其實參加過活動的人可能都知道,一場活動,少說前後得有半天,但到最後復盤你會發現,對自己有益的東西很少。

活動中, 比你牛的大咖不會因為一張合照就記住你,你想對接的資源,優先考慮的也是利益。

無非就是朋友圈多了幾張合照,實際上,人家連你是誰都不知道。

加了微信,也是一句話都說不上。

是不是挺沒勁的。

因為,你想結交的大咖、想進的圈子、想對接的資源,最終只看兩個字:價值。

說的再現實一點就是: 利益。

01

彎道超車的往往是「老實人」

記得我以前上大學那會,有很多社團、學生會活動。

身邊不少同學都想要加入,他們性格外向,積極參加各種集體活動,偶爾為了社團中的事情,還會請假處理。

每天非常忙碌,在宿舍很少看到他們的蹤影,別問,問就一個字:忙。

總之啊,他們頂著某個頭銜,每天忙著看似很牛逼的大事,似乎活成了年輕人羨慕的模樣。

當時我在幹嘛?

我性格內向嘛,也沒參加社團學生會,只顧埋頭學自己的專業課,每天要麼是苦逼地對著電腦。要麼就是在圖書館裡。

偶爾也會羨慕那些出現在高大上會議的同學。

還記得我有個朋友拍著我的肩膀跟我說:

「兄弟,沒用的!畢業出來大多不幹對口的工作。跟我一起混圈子,多認識些人,說不定畢業後還能介紹個工作。」

我擦,這聽起來一點毛病沒有啊!

說的我都有點心動了,無奈那會年紀尚輕,確實幹不來與人打交道的事啊,還是繼續埋頭學點東西吧。

直到畢業之際,找到了一份專業對口的工作,薪資是同學的兩倍時,我才發現當初的想法多麼無聊,我開始感激當初的自己。

進入職場後,我依舊還是不懂得混圈子,只能吭哧吭哧埋頭幹活。

可能老闆看我比較勤快肯吃苦吧,29歲被提拔為研發副總。

我說這些事呢,不是否定社交,而是你在外混圈子的時候,要注意一個前提: 你得有點兒東西。

無論是學校還是公司,據我多年的觀察,那些混得好的人,一定至少有一段低頭刻苦的日子。

現在年輕人反而喜歡把時間浪費在所謂的「社交」上面,好像吃一頓飯、加個微信,就能解決問題似的。

當你沒有拿得出手的本事、資源,認識再牛的人,都是無用功。

在職場上,反而更容易被那些看似不起眼、默默努力的「老實人」彎道超車。

所以啊,別忙著打造你的人脈圈了,最該做的應該是,努力提高自己的能量圈。

02

沒人有空和你交朋友

有人說,我就想簡單地交個朋友啊,沒啥其它心思。

害!成年人的世界本就是功利的。

上班、學習如此,交朋友當然也是如此。

殘酷嗎?這就是現實啊!

只有十幾二十歲的年輕人才會有足夠多的時間,喝酒賞月談天談地聊人生吧。

等你到我們這種三十多歲的中年生活時候,你就會發現:

時間太特麼珍貴了!誰還有心思跟你坐下暢聊人生啊?

苦逼的打工人996,晚上回家飯都顧不上做,洗澡刷會手機就睡覺,第二天第三天重複。

或者就是有點閒暇時間開始學習,提升自己,擺脫996生活。

什麼?你說周末節假日?

有的人陪孩子、有的人陪老婆、還有人陪爸媽,稍微長點的小長假,還有各種親戚應酬。

再不濟的,補覺刷劇它不香麼?

中年人的世界啊,就是如此,一絲喘息的時間都沒有。

像沈老師這種創業狗更慘了,今年過年,就大年初一休息一天。畢竟,創業是條不歸路啊!

我想告訴你,這個世界本來就是這樣, 正所謂,君子之交淡如水。

很熟的老朋友,當你遇到什麼事,一個電話一個信息就能解決,平時也無需你花時間維護。

而那種你只有合照的「大咖朋友」,既費時間,還不好使。

03

人脈的本質是價值交換

不建議大家花時間找人脈混圈子,可是在關鍵時刻,總需要一些「關係」,到底如何獲得呢?

我們經常看公司的某些高管、老總,總有一些特殊的「老熟人」,這些熟人又是從哪來的呢?

沈老師經常和我們學員說的一個詞:利他。

利他,即做利於他人的事情,本質是一種價值展現。

所謂人脈的根本就是你的價值有多大,你能為對方創造多大的價值,對方才會願意幫助你多大的忙。

打造人脈關係的第一步,不是加微信求合照,而是塑造並盡最大可能提升自己的價值。

我剛開始為學員做一對一個人規劃諮詢的時候,學員全部都是主動聯繫的我。

為什麼呢?

因為他們看了我的文字,覺得我有可以幫助他的能力。換言之,我對他有實際價值。

所以說, 價值是一個人立身的根本,是賺錢、交朋友的一件利器。

你的價值有多大,就能賺到多少錢。

當然,我所說的「價值」,不僅僅你的專業能力,還有很多特殊的,比方說你掌握的資源、你的優勢。

比方說,有的人就喜歡整合資源,不喜歡鑽研,那你也可以用這些資源相互交換,賺中間的差價;

再比如說,你長的漂亮,這也是一種價值,面試的時候,匹配上你的專業度,更為加分。

如果說目前自己還拿不出什麼特別有價值的點,那你就要花時間認清自我,尋找並放大你的價值。

有價值之後,你才有可交換的資本;有價值之後,你想要的才會主動找上你。

沈老師在前兩年的時候,已經是離職創業階段,居然還收到一份年薪100萬的Offer。

當然,我肯定拒絕了哈哈。

所以說,你一定要相信那句話:你若盛開,蝴蝶自來。

- THE END -

親愛的老鐵,看完這篇文章後,

你是不是要打算關注沈老師的公眾號啦?

我希望我的每一篇內容都能給你帶來一份「禮物」。

關注後, 價值20000元的《普通人暴富秘籍》,贈送給有緣的你。

我曾在一家港資企業做模具設計。

通過我的努力,從設計師做到研發部經理,我的月薪也從2500到2萬2,生活也開始逐漸變好。

後來,我從2017年開始做副業,當年就實現了年入百萬,後來逐步實現月入百萬。

截止到現在為止, 我已經實現了年營收8位數的目標,也擁有了自己的創業團隊。

可能大家都以為我工作很順利。

但事實是,當時的我每個月要還1500元的房貸,房子還沒交到我手裡,交完房貸我只剩下1000塊錢,只能在郊區租了150塊錢一個月的小房間,小到只能放下一張床和一個柜子。

因為住得遠,我每天6點就要起床擠地鐵,加班到十一二點才能回家,但我不敢有怨言,生怕丟了這份工作。

於是我開始不斷折騰,一邊堅持在公司上班,一邊開啟副業賺錢的路。

沒想到這個選擇,竟然改變了我的一生。

我開啟了我的公眾號:沈小星。

沒想到在短短的時間,竟然累積了很多粉絲。

一起野蠻成長

一鍵關注沈小星,一起快速成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