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積電說中國能造8nm,華為卻認為製造先進晶片面臨很大困難背後

2024-10-01     王新喜

文/王新喜

近期國產氟化氬光刻機的問世,引發了國內外網友的熱議。這款氟化氬光刻機解析度≤65nm,套刻≤8nm,大概可以量產 28nm 工藝的晶片,中國成為世界上唯一一個通過一國技術能力完成的套刻≤8nm的DUV浸沒式光刻機的國家。

業內均知,這是一款相對初級的DUV光刻機,沒法用來加工7nm先進晶片。ASML在高端EUV上的護城河很深,28nm距離威脅到它的地位還很遠。

但是在如今,台積電前研發處處長楊光磊指出,理論上國產光刻機已經能夠製造8nm製程的先進晶片,這一觀點引發了業內的廣泛討論。

楊光磊指出,中芯國際用阿斯麥的DUV光刻機是可以做到7nm,因為台積電第一代7nm也沒有用EUV,即極紫光的這個機器,所以做7nm沒有問題的。

他表示:「國產氟化氬光刻機它的波長大概193納米,用193納米要做一個8nm的技術,絕對是可能的,它要把193再除以2再除以2,就除到一個程度就會變成接近8nm,只要它在那個地方印好幾次,就像一個東西,他這樣印一遍就變成一半,於是再來玩一次再變成一半,這種東西在技術上是可行的。」

我們知道,晶片製造商在使用光刻機生產晶片的時候,會首先把電路圖壓印在晶圓上,讓電路圖像在晶圓上成像,這時候就要靠光,類似底片的原理,透過紫外光把設計圖縮小到晶片上,然後藉助先進的量測系統和軟體來檢驗這些圖案,以提高晶片生產的精度與良率。這是一種二維成像技術。

打個形象的比喻,光刻的作用就是類似照相機照相,光刻機是放大的「單反」。照相機拍攝的照片是印在底片上,而光刻機的是電路圖和其他電子元件,在晶圓上成像。在楊光磊看來,只要多次「曝光」技術,國產光刻機製造8nm晶片的可能性逐漸增強。

華為的清醒背後

但目前華為卻有不同的觀點, 華為輪值董事長徐志軍首次公開承認,中國晶片製造能力有限,阻礙了開發先進計算解決方案的能力。

這凸顯了華為在追求更強大計算能力方面面臨的重大瓶頸。

徐直軍在華為全聯接大會2024上強調,人工智慧正在推動各行各業的深度智能化,走向全面智能化,但計算能力依賴於半導體工藝。他承認,美國對中國人工智慧晶片的制裁在可預見的未來不太可能解除,導致中國半導體工藝落後,這是一個嚴峻的現實。這一限制將影響中國能夠生產的晶片進步。

事實上,華為的憂慮並不道理,畢竟,晶片製造的一個關鍵指標是良率。楊光磊也談到了,這種多次曝光技術,理論上可行,但是問題在於它的良率是多少或者它的功能是多少,多次曝光要進行對準,可能會導致較大誤差,進而顯著降低良率。

因此,我們不能僅僅把多重曝光技術作為突破光刻極限的關鍵手段。我們還是要回到光刻機本身的技術上不斷突破——‌‌包括‌光學技術、‌感光材料技術、‌控制技術、‌蝕刻技術以及‌組裝技術。‌在各方面,我們要向高精度方向發展。

而從技術層面來看,ASML高端EUV光刻機非常難以顛覆與超越,光刻機的雷射,鏡頭,雙工台,都是精密儀器的頂尖水平,一台頂級的EUV光刻機需要頂級的光源系統、物鏡系統、雙工件台、控制系統四大件的支持。

EUV製造所需的體積小,功率高且穩定極紫外線光源,這點美國Cymer公司一直掌握著成熟技術,其他國家都是向其採購的。

第二是光學與物鏡系統,蔡司提供了先進的光學技術和物鏡系統,為ASML光刻機提供了核心部件。只有用高精度和高光滑度的鏡片才能聚焦和校準光線,從而光線才能精確無誤的照射在矽片上來畫出微小圖案。目前能夠達到光刻機要求的鏡片標準的廠商也在德國。

2024年正在如火如荼入駐晶圓廠的2納米EUV光刻機的心臟就是蔡司的光學系統。蔡司也公布了2納米EUV光學的一些數據:2納米EUV光刻機的光學系統主要包含兩部分,一部分是六鏡頭的反射系統,一部分是照明系統。照明系統由大約 25,000 個部件組成,重達 6 噸以上。六鏡頭投影光學元件有 40,000 多個部件,重約 12 噸。據說為了開發2納米EUV光刻機,蔡司投入了1,000萬工時。

另外像是晶片上用的復合材料,光刻膠,高純度化學品也多數都是日本專利。

我國氟化氬光刻機使用波長為193納米的光源,而荷蘭ASML的EUV光刻機使用波長為13.5納米的光源,比DUV的光源要短14倍以上,其提供者就是美國Cymer公司,這是EUV光刻機的關鍵科技。另外,EUV光刻機鏡頭精度要比DUV高很多。

因此,荷蘭幾十個國家構築成的光刻機龐大系統,其精度與良率不是那麼輕易被顛覆,其工藝的難度與精度非常高,國內上下游的技術與原材料短板還很多。

這也體現在ASML高精度的光刻機+台積電高精度代工工藝中,目前有一個案例是,Intel捨棄自己的工藝,用上台積電的最新工藝以後終於做出一個好產品:Lunar Lake架構的筆記本。這筆記本最驚艷的地方在於第一次x86的續航達到了蘋果Mac的水平。低功耗表現非常驚人,待機功耗低的簡直不像是x86。這晶片做輕薄本簡直是絕配。

因此,從台積電與華為的說法來看,是兩種不同的聲音,我們更傾向於認為華為的聲音是傾向於現實情況。

華為輪值董事長徐志軍談到,在中美競爭的人工智慧晶片領域,人工智慧引領了對算力的需求,這必然要求計算系統發生結構性變化,需要系統級算力,而不僅僅是單個處理器的能力。這隻有在現有的晶片製造工藝的基礎上才能實現,這是中國的難題。

而在人工智慧晶片上,美國的制裁還在加碼,由於受到美國制裁與禁用,華為徐直軍坦言,這一限制將在相當長時間內,讓我們可能都趨於落後狀態。

根據9月24日,《經濟日報》的一則新聞,披露了英偉達已直接暫停了接收中國客戶對H20晶片的新增訂單,源於該晶片可能即將被美國列入出口管制的黑名單,聽說在今年10月份要重新審查半導體出口政策,或將再加碼限制,其中包括英偉達那款極限閹割的H20晶片!

因此,面對外界的捧殺,如何保持清醒,理智認識差距,在今天的輿論環境下有點難,但華為保持了清醒,用務實的心態去認識到真正的難題,儘管取得了顯著進展,但依然需要持續的研發投入和技術創新,在半導體製造設備的材料與工藝、製造技術層面還需要理性認識到差距,不斷突破,補齊短板,這或許是難能可貴的地方。

作者:王新喜 TMT資深評論人 本文未經許可謝絕轉載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e50a3bdb131f4f68e7368aec6326108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