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志的遊戲

2023-08-19     飛地APP

原標題:蔣志的遊戲

當代藝術是反對濫情主義的,所謂零度寫作。蔣志也正是通過遊戲獲得了他與生活的距離,但我們不能由此肯定蔣志的作品沒有痛點,從《我們都是你的禮物》中的關鍵詞「短暫」,我們能窺見憐憫……蔣志是個純粹的人,或者說是個孩子,他在他的天性中找到了創作的源頭。

蔣志的遊戲郭熙志

我和蔣志大約在2000年左右相識,那時我們是電視台的同事,我住在六樓,蔣志住在五樓的一個單元房內,大廳用木板簡易地隔成一個房間,這是蔣志的宿舍。我第一次去這個宿舍,是為了看他的紀錄片《食指》,看完之後,蔣志要與我做一次關於紀錄片虛構的對談。自那以後,他離開電視台,先是去了《街道》雜誌,後是去了《鳳凰周刊》,他的夫人娃娃,寫了一篇關於我的紀錄片《渡口》的文章,發表在《鳳凰周刊》上。蔣志不習慣於在單位工作,有一次他對我說,我真不知道你們為什麼喜歡單位。

一、蔣志遊戲史

一開始,除了《食指》之外,我們對蔣志的了解還有一些短片,比如《飛》,拍的是蔣志自己的手臂(1),孤獨地在自己的房間裡面像一隻翅膀一樣飛行,這大約是蔣志作品遊戲的開始,有點寂寞,且並不痛苦。在《街道》雜誌工作的那段時間,他大約還完成了兩個攝影作品集,一部叫《謬》,一部叫《洞》,內容也都是行為藝術為主的年輕人的生存狀態。這兩部攝影行為記錄作品集之後(2),蔣志進入攝影系列《木木》和紀錄短片《空籠》及《片刻》階段(3)。《木木》是一個穿著裙子的小女孩的木偶,蔣志將它置放在海邊、沙漠、樹林裡,成為一個擬人的存在,童趣而與社會批判無關,仿佛蔣志依然沉眠在他的童年時光,在擺弄著他心愛的玩具。後來《木木》成了一個成人的面具,成了一個真正的擬人化處理,這個扮演木木的人成為了蔣志的夫人娃娃,木木成了一個由人扮演的玩具,這種替代帶來了創作的廣闊性,木木出現在廢棄的工廠,木木出現在街道圍觀的人群中等等,你似乎發現蔣志由一個純粹遊戲的兒童開始變成一個對社會有旁觀興趣的青年人。與此同時,這種旁觀在短片《片刻》中間也經常出現,比如鏡頭對準一群觀看電視的民工們,在這個短片中,蔣志並沒有表現民工們的生活,他更多的興趣是畫面里民工們觀看過程中的一張張面孔以及突然爆發的笑聲。蔣志的「看」依然是遊戲的,儘管他在工廠、街道這些社會場景,他關心的不是社會批判。他始終保持著一種距離,觀看的著眼點還在於有趣、好玩所帶來的陌生化效果。這之後,有兩三部影像作品,諸如一次去韓國旅遊的印象式的記錄,他拍攝了許多樹影在牆上的運動,類似水墨,還有一部頗為遊戲短片,叫《一百下》(4),描寫了一塊豬肉切開之後,被一個男性生殖器插入了一百下,這讓我們想起在半紀錄片《香平麗》中那個用油條象徵男性生殖器的畫面(5)。《香平麗》描寫了一個同性戀的小伙子,他喜歡扮演美麗的女性,卻在實際生活中屢遭自己的戀人虐待,常常被打得鼻青臉腫,然而看完片子卻無法引起我們對香平麗的同情,甚至有幾分戲謔的荒誕(6)

這之後,蔣志去了北京,開始了以攝影為主的創作階段。系列攝影《嬌羞》是這一階段的代表作,蔣志尋找了一百位女性,要她們做出嬌羞的表情,進行拍攝。這顯然不是一次對傳統女性的「嬌羞」品質的尋找,蔣志更多是在呈現「嬌羞」的消失,在這個作為女性的傳統定義的表情消失背後,人們看到的是時間已經在不知不覺中改天換地了。令人印象深刻的還有一些攝影作品,例如一個年輕女子身材容貌時尚性感,卻孤獨地坐在一個房間裡,在充滿歐陸風情的空間布置之下,坐在義大利式的天鵝絨的床上,剪下自己塗著紅色美甲的腳趾,美甲的腳趾灑滿地毯,時尚女子毫無痛感,仿佛木偶(7)。這一系列作品中,蔣志顯然在遊戲的背後有了對社會批判的內涵,對消費主義時代人的物質化的呈現具備了法蘭克福學派對景觀社會的審視。但蔣志通過遊戲的批判不僅僅是藉助時尚的西馬理論,他對中國有「在地性」的指向,比如錄像作品《奔跑》(8),就通過三代領導人循環往復地奔跑動作表現了對社會發展主義的反思。

「變得成熟這事讓我覺得可怕」,蔣志說。蔣志拒絕長大嗎?不,蔣志通過遊戲的角度獲得一種新的「看」。

《嬌羞的,太嬌羞的》攝影,2007年

二、《我們都是你的禮物》:「空」的詩

蔣志的新作《我們都是你的禮物》讓我想起荒誕劇《禿頭歌女》,那個每天早上醒來都會歌唱一句「我們的生活多美好!」的禿頭歌女。這是人類生活的一種揮之不去的俗艷願景,是人類自欺欺人活下去的精神源頭。人類需要禮物,人類也需要把自己變成送給別人的禮物。蔣志通過購買,獲得了來自非洲衣索比亞、尚比亞、埃及、歐洲烏克蘭、亞洲泰國等地的定製影像,製作成實驗電影《我們都是你的禮物》。實驗電影《我們都是你的禮物》仿佛是一幕在全世界上演的宏大歌劇,既全球化又中國化。在不斷重複的「我只想讓你平安、我只想讓你愉悅、我只想讓你開心、我只想讓你幸福……」的問候中,形成了某種空洞的詩意,在這些詩意中,慾望被嘲笑,正如「每天硬邦邦」、「男朋友八百個」、「我們不要戰爭、我們要做愛」,發財夢也得以圓滿……在這種使用了類似於中國春晚電視問候的形式之下,融合了當地的土風舞蹈,從草裙舞到擊鼓舞,雄壯的男性肌肉和女性暴露的比基尼,夾雜著射向天空的子彈,構成了一系列狂歡的遊戲。這是一副類似於浮世繪的全景式畫卷,在裡面既能看見個人慾望狀態,又能看到世界的戰爭狀態,既有家庭的分離,又有偉大祖國走進新時代,雜糅了每天像雨點般襲擊我們的人生百態和世界景象,然而卻有一種微妙的平衡。這種平衡是通過兒童的介入達到的,不僅僅是畫面里出現的兒童,也是通過兒童化的遊戲方式達到的,這使作品有了距離,在作者與作品之間所形成的距離帶來了詩。然而,在《我們都是你的禮物》的作品中,這首詩又是一首「空」的詩,「空」的詩的「空」,是對內容的取消,對意義的取消,又是對意義的重新賦予,從這個意義上來講,這部作品雖是影像,卻是一首荒誕詩。因為遊戲與荒誕使影像作品《我們都是你的禮物》具備了哲學品質。

《我們都是你的禮物》劇照,2023年

讓我們回到作品的台詞,「花花世界迷人眼,只有哥哥最耀眼」,這有點類似於古典小說的開頭,然後就是「祝大便永遠順暢」、「資產百億」、「要女人有女人」,諸如此類,也會關心俄烏戰爭,也會呼籲保護兒童,這些都是一些重複,循環往復的疊唱,它是詩,卻表達毫無意義的空白,因為所說都是一些正確的廢話,一些達不到的願望。到了結尾部分,作品中穿著不同顏色衣服的女孩子念著同一首詩:

我只想讓你戀愛

短暫

唱著歌

短暫

我只想讓你平安

短暫

唱著歌

短暫

我只想讓你愉悅

短暫

唱著歌

短暫

大家注意到,有一個關鍵詞不斷出現,就是「短暫」,很顯然,這個「短暫」在整個表述中是跳躍的,他跟戀愛、平安、愉悅沒有直接關係,正是這個毫無關係的核心詞,讓整個作品呈現出詩意。就仿佛在結尾的時候,面對著一群嘻哈舞蹈的歡樂人類,有一個上帝的身影,按下了暫停鍵,那就是「短暫」。在那一刻,意義被一筆勾銷了,而些許的憐憫、同情又回到了作品的核心。

已關注

關注

重播分享

關閉

觀看更多

更多

正在加載

    正在加載

    退出全屏

    視頻加載失敗,請刷新頁面再試

    刷新

    視頻詳情

    《我們都是你的禮物》片段 - 非洲歌手

    三、距離與疼痛

    當代藝術是反對濫情主義的,所謂零度寫作。蔣志也正是通過遊戲獲得了他與生活的距離,但我們不能由此肯定蔣志的作品沒有痛點,從《我們都是你的禮物》中的關鍵詞「短暫」,我們能窺見憐憫,而在蔣志的一個系列攝影作品《情書》中,我們能看到蔣志對亡妻的追念,作品《情書》拍的是各種形態的燃燒的花朵,那是燃燒的痛與懷念。有一段時期蔣志經常要手書《心經》,他在平靜的日常中消化著自己的傷痛,又以平靜而有距離的方式表達出來,那個燃燒的花的意象,觸及痛點,但又是那麼的輕,那麼的美。

    蔣志作品的現代主義定位,是他通過遊戲超越了表達內容,也即他關心的是「怎麼寫」,而不是「寫什麼」。但,蔣志作品又與社會現實、自身生活處境密不可分。在蔣志的作品中,你很難找出某個現代主義大師的身影,蔣志是個純粹的人,或者說是個孩子,他在他的天性中找到了創作的源頭。

    2023年8月11日於深圳市僑香村戒酒齋

    《情書》攝影,2014年

    校對

    (1)《飛吧,飛吧》,當時是請吳美純幫忙「飛」的手。

    (2) 2001年開始籌備一本獨立刊物《Paradox》(謬刊),收錄了很多朋友當時的各種形式創作,主要以文本和圖片形式。第一期主題為《謬》,2002年3月出版。第二期主題為《洞》,2003年出版。

    (3)《木木》創作開始時間是1997年,我是1998年12月移居深圳。2002年開始在深圳和香港續拍木木,從小木木變成大木木了。

    (4)《肉100》。

    (5) 提到的油條是另外一件錄像《一根老油條》。

    (6)《香平麗》的主角是3個人,香香、平兒、麗君。

    (7) 這件攝影拍攝於2002年,《一種完美生活》,還是在深圳時期創作的。

    (8)《向前!向前!向前!》

    去年我製作了一件作品,取材於網絡定製的「海外喊話祝福」視頻,本來是作為一件多屏影像裝置,但因為視頻內容不被國內展覽機構接受,就剪成了一個單片,作為和朋友們私下交流之用。

    前不久我把這件新作發給了多年老友、在紀錄片創作上卓有成就的老郭,他看完之後當即電話我,說要寫一篇文章,也許這件作品,頗得他遊戲人間的態度。當老郭發來時,我正和朋友在一小餐館小酌,不能細閱,翻到最後寫於「戒酒齋」,一樂,心想老郭終於戒酒了,真好,但是也知他往往酒後寫文章、寫書法,思維奔逸、妙語頻出、揮灑自如,不知他是不是真的能捨得此境界,但飲酒過多,我也替他擔心。當我酒後回家端坐,把文章從微信導到電腦里細讀時,發現老郭對我的以往作品大多都記錯了。為老郭的文章勘誤之後,會心一笑。我與老郭2000年在深圳電視台宿舍樓里相識,隨後就是二十多年朋友,知音難得,我們經常把酒言歡,我視老郭為良師摯友,2006年我又移居北京之後,只要一到深圳,一般都會找老郭喝上幾杯。朋友之間,氣息相投最為牢固和迷人,「交友投分,切磨箴規」, 人生一大樂事。我想老郭也不必更正其中作品的細節差錯,那些誤差,毫不耽誤我們的相知,說不定正是這些誤差,是我們友誼的組成因素,這就是我為何會心一笑的緣故。

    蔣志於2023年8月11日晚

    轉載自公眾號「渡口文化傳播」

    題圖:作者口述文章

    排版:阿飛

    「過去的未來主義」——中國當代藝術中的過去與未來

    你的衣在那 卻失去了主人

    ‍ ‍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e2638133d62e71a0e70952fd86f6b96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