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魯:甘做胸外治療「苦行僧」

2023-11-15     民生周刊

原標題:李魯:甘做胸外治療「苦行僧」

《民生周刊》全媒體記者 郭鵬 張威 王薇

「胸外科醫生面對的是生命的重託,唯有傾心盡力,才能去幫助更多的病人。因此,我們要克服常人難以想像的困難,甘願做一名苦行僧。」

「胸外科醫生面對的是生命的重託,唯有傾心盡力,才能去幫助更多的病人。因此,我們要克服常人難以想像的困難,甘願做一名苦行僧。」

從醫37載,李魯已是戰略支援部隊特色醫學中心胸外科主任、全軍胸心血管外科委員會委員、北京醫學會胸外科學會委員、北京大學醫學部胸外科學系委員。而在他大多數的時間裡,不是在手術,就是在準備手術。

一直以來,李魯懷著對醫療事業的熱愛,帶領團隊不斷探索,大膽「創新」,小心「臨床」,成為國內「射頻消融術第一人」,走出了屬於自己的特色從醫之路。

戰略支援部隊特色醫學中心胸外科主任 李魯

因選擇而熱愛,因熱愛而精專

面對胸腔內手術,當別人還在糾結是開胸還是腔鏡下手術時,李魯團隊已經做到了胸部一到兩個手指尖大小的單孔(切口)即可完成近乎全部範圍的胸腔內手術。如今,他們單孔胸腔鏡手術已經占科室全部手術的95%以上。

「你不僅要成為醫生,還要成為名醫。」這是從小父親對他的期盼。1981年,李魯在父親的鞭策下,成功考入第二軍醫大學;1986年畢業後正式進入臨床,成為一名軍醫。

做一名醫生,雖因親情而選擇,他卻因選擇而熱愛,更因熱愛而精專。

早在上世紀90年代,李魯就敏銳地把握了「微創」的特色發展之路,1998年,他在國內率先開展了胸部腫瘤的射頻消融,同年較早地開展了胸腔鏡手術。

李魯告訴《民生周刊》記者,胸腔鏡手術是胸外科發展中里程碑式的變革,改變了胸外科手術「開膛」的歷史,改用「鑰匙孔」,使患者的創傷小、痛苦少、恢復快。同時,電視胸腔放大作用使術野清晰,術中止血更為徹底。

李魯曾創造僅用8分鐘就完成一台微創手術的醫學奇蹟。正是在醫學領域的不斷探索,李魯帶領團隊可以用胸腔鏡開展絕大多數的胸外科手術。

李魯說:「說起從醫以來最開心的事,就是自己在專業領域敏銳地把握了方向,並持之以恆不斷探索,為病人造福,也為這個專業和這份事業,作出了自己應有的貢獻。」

做「精」綜合治療

工作中,李魯特別注重學術交流。2003年,他從美國紐約州立大學Upstate醫學院心胸外科交流學習後回國。當別人還在琢磨如何開展肺小結節定位,而他已開始著手進行肺結節的螢光定位。

李魯還提倡「與瘤共舞」的帶瘤生存理念,反對對腫瘤實施過度干預,堅持以人為本,以患者耐受為前提,採用多種手段達到減瘤的目的,提高患者帶瘤生存的時間和生活質量。在腫瘤綜合治療上,他為患者量身定製個性化治療方案,使患者獲得最佳方案延長生命。

而針對不能手術的中晚期腫瘤患者,以及不能耐受或不願手術的患者,李魯則採用腫瘤的射頻消融治療。簡單說,就是在CT定位下經皮穿刺將射頻針穿入瘤體,利用射頻針發出的射頻波,使腫瘤細胞內分子運動加速,摩擦產生熱量,通過調整功率使腫瘤內部平均溫度達到90℃以上,從而達到腫瘤滅活的目的。

這種聚能刀,不是手術刀勝似「手術刀」,不但高效,而且沒有手術的創傷,沒有放化療的副作用,手術可以多次進行,「綠色」的方式深受患者和醫生的認可。

2013年,李魯率先在國內開展肺磨玻璃影結節消融,並取得成功,因此在當年全國腫瘤消融比賽中,獲得肺癌領域的唯一獎項。

勇闖巨大腫瘤手術雷區

疑難複雜的手術,容易使外科醫生「觸雷」。

但是因為擁有心臟外科的從業經歷,在重要血管、器官的術中處理上,擁有自己獨到的方法和優勢,也有著對複雜情況研判和處理的豐富經驗,使得李魯敢於挑戰「雷區」。

2022年4月,一位63歲的患者胸腔內巨大的腫瘤已經占滿其整個左側胸腔及右側大半胸腔,患者心肺嚴重受壓,轉到李魯的科室時,已是生命垂危。

經醫院的多學科會診,在兄弟專家團隊的護航下,李魯帶領團隊歷時3小時,讓患者僅出血400毫升,就完整地切除了重達7公斤、直徑30多厘米的巨大胸腔縱膈腫瘤,患者最終順利康復出院。

正是本著這種治病救人的堅定信念,激勵李魯每天都以飽滿的精力、充沛的體力在滿負荷工作。每天早上7點多,李魯會利用CT室正常開診前的短暫空閒時間,親自給當天手術的每位患者做術前定位,然後還要認真且詳盡地交班查房,通常上午9點以後,他就開始在無影燈下奮戰,常常會做手術到傍晚甚至深夜。

緊急任務,方顯軍醫本色

參與緊急任務,對李魯來說,已是家常便飯。

2008年,李魯參加汶川地震抗震救災,在災區奮戰了56天。多次參加國家統戰部和人社部組織的志願者公益活動,6次赴藏族聚居區義診和幫帶……

有一次在藏族聚居區,李魯因為高原反應嚴重,出現急性肺水腫,隨時都有死亡的風險,他這才停止了工作。恢復後,他又繼續到其他邊遠貧困地區義診幫帶。

李魯還連續參加「神舟」系列飛船返回主著陸場對航天員的醫療救護保障。其間,他研發了醫療隊隨行及機載裝備,為每次航天任務圓滿完成作出了自己的貢獻。

2020年,李魯獲「中國航天貢獻獎」。

李魯說,「作為胸外科醫生,首先要心懷慈悲,敬佑生命。我們的胸腔包含呼吸和循環系統,因此胸外科手術風險高,胸外科醫生面對的是生命的重託,唯有傾心盡力,才能去幫助更多的病人。因此,我們要克服常人難以想像的困難,甘願做一名苦行僧。」

李魯堅信,胸外科這一學科會持續進步,而他和他的團隊會不斷總結摸索一條適合自己的發展之路。在這個探索過程中,他會將自己苦行僧的足跡,留存於患者心中。

出品:民生周刊(ID:msweekly)新媒體部

原文刊載於2023年第23期《民生周刊》雜誌

原標題:《李魯:甘做胸外治療「苦行僧」》

《民生周刊》全媒體記者 郭鵬 張威 王薇

責任編輯:劉燁燁

主編:崔靖芳

「人民名品」

人民日報社《民生周刊》雜誌社旗下融媒體平台。

「人民旅遊」

分享你的遊記與攻略,展示你的美景與美食,「代」你體驗不一樣的風景與風情。

「民生周刊」

人民日報社主管主辦 ,中國唯一專注民生的新聞周刊。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d0833e8cbb4423ec720688e29f5f69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