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定基調,明年經濟工作這麼干!

2023-12-13     民生周刊

原標題:中央定基調,明年經濟工作這麼干!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

12月11日至12日在北京舉行。

習近平總書記出席會議並發表重要講話,

全面總結2023年經濟工作,

深刻分析當前經濟形勢,

系統部署2024年經濟工作。

中央定基調,

明年經濟工作這麼干!

經濟回升向好、長期向好的

基本趨勢沒有改變

綜合起來看,我國發展面臨的有利條件強於不利因素,經濟回升向好、長期向好的基本趨勢沒有改變,要增強信心和底氣。

五個必須

  • 必須把堅持高質量發展作為新時代的硬道理,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推動經濟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
  • 必須堅持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著力擴大有效需求協同發力,發揮超大規模市場和強大生產能力的優勢,使國內大循環建立在內需主動力的基礎上,提升國際循環質量和水平。
  • 必須堅持依靠改革開放增強發展內生動力,統籌推進深層次改革和高水平開放,不斷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激發和增強社會活力。
  • 必須堅持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動,以高質量發展促進高水平安全,以高水平安全保障高質量發展,發展和安全要動態平衡、相得益彰。
  • 必須把推進中國式現代化作為最大的政治,在黨的統一領導下,團結最廣大人民,聚焦經濟建設這一中心工作和高質量發展這一首要任務,把中國式現代化宏偉藍圖一步步變成美好現實。

明年經濟工作的總要求

做好明年經濟工作,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和二十屆二中全會精神,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著力推動高質量發展,全面深化改革開放,推動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加大宏觀調控力度,統籌擴大內需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統籌新型城鎮化和鄉村全面振興,統籌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安全,切實增強經濟活力、防範化解風險、改善社會預期,鞏固和增強經濟回升向好態勢,持續推動經濟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增進民生福祉,保持社會穩定,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

堅持穩中求進

以進促穩

先立後破

明年要堅持穩中求進、以進促穩、先立後破,多出有利於穩預期、穩增長、穩就業的政策,在轉方式、調結構、提質量、增效益上積極進取,不斷鞏固穩中向好的基礎。要強化宏觀政策逆周期和跨周期調節,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加強政策工具創新和協調配合。

  • 積極的財政政策要適度加力、提質增效。
  • 穩健的貨幣政策要靈活適度、精準有效。
  • 要增強宏觀政策取向一致性。

九方面重點工作

明年要圍繞推動高質量發展,突出重點,把握關鍵,紮實做好經濟工作。

1.以科技創新

引領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

  • 要以科技創新推動產業創新,特別是以顛覆性技術和前沿技術催生新產業、新模式、新動能,發展新質生產力。
  • 完善新型舉國體制,實施製造業重點產業鏈高質量發展行動,加強質量支撐和標準引領,提升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安全水平。
  • 要大力推進新型工業化,發展數字經濟,加快推動人工智慧發展。
  • 打造生物製造、商業航天、低空經濟等若干戰略性新興產業,開闢量子、生命科學等未來產業新賽道,廣泛應用數智技術、綠色技術,加快傳統產業轉型升級。
  • 加強應用基礎研究和前沿研究,強化企業科技創新主體地位。鼓勵發展創業投資、股權投資。

2.著力擴大國內需求

  • 要激發有潛能的消費,擴大有效益的投資,形成消費和投資相互促進的良性循環。
  • 推動消費從疫後恢復轉向持續擴大,培育壯大新型消費,大力發展數字消費、綠色消費、健康消費,積極培育智能家居、文娛旅遊、體育賽事、國貨「潮品」等新的消費增長點。
  • 穩定和擴大傳統消費,提振新能源汽車、電子產品等大宗消費。
  • 增加城鄉居民收入,擴大中等收入群體規模,優化消費環境。
  • 要以提高技術、能耗、排放等標準為牽引,推動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
  • 發揮好政府投資的帶動放大效應,重點支持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新型基礎設施、節能減排降碳,培育發展新動能。
  • 完善投融資機制,實施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新機制,支持社會資本參與新型基礎設施等領域建設。

3.深化重點領域改革

  • 要謀划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重大舉措,為推動高質量發展、加快中國式現代化建設持續注入強大動力。
  • 不斷完善落實「兩個毫不動搖」的體制機制,充分激發各類經營主體的內生動力和創新活力。
  • 深入實施國有企業改革深化提升行動,增強核心功能、提高核心競爭力。
  • 促進民營企業發展壯大,在市場准入、要素獲取、公平執法、權益保護等方面落實一批舉措。
  • 促進中小企業專精特新發展。
  • 加快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著力破除各種形式的地方保護和市場分割。
  • 有效降低全社會物流成本。
  • 要謀劃新一輪財稅體制改革,落實金融體制改革。

4.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

  • 要加快培育外貿新動能,鞏固外貿外資基本盤,拓展中間品貿易、服務貿易、數字貿易、跨境電商出口。
  • 放寬電信、醫療等服務業市場准入,對標國際高標準經貿規則,認真解決數據跨境流動、平等參與政府採購等問題,持續建設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一流營商環境,打造「投資中國」品牌。
  • 切實打通外籍人員來華經商、學習、旅遊的堵點。
  • 抓好支持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八項行動的落實落地,統籌推進重大標誌性工程和「小而美」民生項目。

5.持續有效防範化解重點領域風險

  • 要統籌化解房地產、地方債務、中小金融機構等風險,嚴厲打擊非法金融活動,堅決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風險的底線。
  • 積極穩妥化解房地產風險,一視同仁滿足不同所有制房地產企業的合理融資需求,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
  • 加快推進保障性住房建設、「平急兩用」公共基礎設施建設、城中村改造等「三大工程」。
  • 完善相關基礎性制度,加快構建房地產發展新模式。
  • 統籌好地方債務風險化解和穩定發展,經濟大省要真正挑起大梁,為穩定全國經濟作出更大貢獻。

6.堅持不懈抓好「三農」工作

  • 要錨定建設農業強國目標,學習運用「千萬工程」經驗,有力有效推進鄉村全面振興,以確保國家糧食安全、確保不發生規模性返貧為底線,以提升鄉村產業發展水平、提升鄉村建設水平、提升鄉村治理水平為重點,強化科技和改革雙輪驅動,強化農民增收舉措,集中力量抓好辦成一批群眾可感可及的實事,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
  • 毫不放鬆抓好糧食等重要農產品穩定安全供給,探索建立糧食產銷區省際橫向利益補償機制,改革完善耕地占補平衡制度,提高高標準農田建設投入標準。
  • 樹立大農業觀、大食物觀,把農業建成現代化大產業。

7.推動城鄉融合

區域協調發展

  • 要把推進新型城鎮化和鄉村全面振興有機結合起來,促進各類要素雙向流動,推動以縣城為重要載體的新型城鎮化建設,形成城鄉融合發展新格局。
  • 實施城市更新行動,打造宜居、韌性、智慧城市。
  • 充分發揮各地區比較優勢,按照主體功能定位,積極融入和服務構建新發展格局。
  • 優化重大生產力布局,加強國家戰略腹地建設。
  • 大力發展海洋經濟,建設海洋強國。

8.深入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和綠色低碳發展

  • 建設美麗中國先行區,打造綠色低碳發展高地。
  • 積極穩妥推進碳達峰碳中和,加快打造綠色低碳供應鏈。
  • 持續深入打好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
  • 完善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
  • 落實集體林權制度改革。
  • 加快建設新型能源體系,加強資源節約集約循環高效利用,提高能源資源安全保障能力。

9.切實保障和改善民生

  • 要堅持盡力而為、量力而行,兜住、兜准、兜牢民生底線。
  • 更加突出就業優先導向,確保重點群體就業穩定。
  • 織密扎牢社會保障網,健全分層分類的社會救助體系。
  • 加快完善生育支持政策體系,發展銀髮經濟,推動人口高質量發展。

四個「抓落實」

要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深入貫徹落實黨中央關於經濟工作的決策部署。要不折不扣抓落實,確保最終效果符合黨中央決策意圖。要雷厲風行抓落實,統籌把握時度效。要求真務實抓落實,堅決糾治形式主義、官僚主義。要敢作善為抓落實,堅持正確用人導向,充分發揮各級領導幹部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要鞏固拓展主題教育成果,並轉化為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成效。

出品:民生周刊(ID:msweekly)新媒體部

素材來源:人民日報客戶端

責任編輯:劉燁燁

主編:崔靖芳

「人民名品」

人民日報社《民生周刊》雜誌社旗下融媒體平台。

「人民旅遊」

分享你的遊記與攻略,展示你的美景與美食,你體驗不一樣的風景與風情。

「民生周刊」

人民日報社主管主辦 ,中國唯一專注民生的新聞周刊。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c75a32c95a5dc90581942ff6accde6e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