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高血壓患者開具的「運動康復療法」

2019-07-19     與您有約

有時候我們不禁要問:現在的生活條件變好了,可是為什麼慢性疾病越來越多呢?有人說主要原因可能是生活條件越來越好,活動空間減少了,運動得少,疾病就找上門了。我覺得這種說法有一定道理,凸顯了合理運動對保持身體健康、減少慢性疾病發生的重要作用。

比如說最常見的高血壓,如果能夠堅持合理的運動訓練,以及控鹽限酒、減體重,血壓的穩定性也會大大增加,一定程度上可以減少降壓藥的服用數量和劑量,甚至停用降壓藥。但高血壓患者在運動訓練之前一定要接受全面的醫學檢查與康復功能評定,以確保患者是否適合於運動訓練,以及適合哪種強度的運動項目訓練。

這就是我們今天要講的「運動康復療法」。

我是高血壓患者

我能進行運動康復嗎?

並不是說高血壓患者就不能運動,也不是所有的高血壓患者都適合運動,即使是適合運動,具體的方式也有區別。像一般的人群和輕中度高血壓患者,可以選擇適合自己的運動方式和強度。而對於血壓超過180/110mmHg、有高血壓危象/急症/嚴重併發症,以及運動時血壓波動較大的患者,則不建議劇烈運動。

具體來說,我們應該對患者進行運動前風險分層,高危患者還要進行心肺運動試驗評估。比如,患者運動時沒有出現複雜室性心律失常、沒有心絞痛症狀、血流動力學穩定,只在高強度運動時才會有明顯的氣短、輕度頭暈等,一般可確定為低風險或中度風險,意味著可以選擇適合自己的運動康復療法。

如果上述症狀非常明顯,甚至患者本身就有猝死/心跳驟停病史、運動中血壓較運動前降低10mmHg以上等情況,則意味著高風險。選擇運動需萬分謹慎,須徵求醫生的意見,在醫生的專業指導和必要的醫療監測下進行。

運動處方:強度、時間、頻率

臨床上的高血壓患者情況複雜多變,有些還伴有併發症,比如高血壓合併糖尿病、高血壓合併冠心病等,因此我們開具「運動處方」的時候也會綜合考慮各種因素。

以高血壓合併糖尿病患者(60歲)為例,我們的目標是降血壓控制在130/80mmHg以下,同時還要降低患者的血糖水平,降低糖尿病的發病率。

運動方式可以選擇騎自行車、慢跑和游泳等有氧運動,強度保持在中等就可以,運動時間30-60分鐘。運動最大心率為220-年齡,患者今年60歲,那麼運動最大心率就是220-60=160次/分。中等強度運動要求心率為最大心率的60%-70%,即為96-112次/分。

患者應當在餐後至少1小時後做運動,運動前先進行10分鐘的準備活動,隨身攜帶糖塊,避免運動時出現低血糖,對人體造成傷害。運動後要做5分鐘的整理放鬆活動。每周運動5次。

再比如高血壓合併冠心病的患者(做了支架手術),他的血壓控制在125/75mmHg,靜息心率為60次/分。

我建議選擇踏車、慢跑的運動形式,強度維持在80-90次/分,每天堅持10-16分鐘,每周運動4-6天。另外,還可以做一些抗阻訓練,比如舉啞鈴和器械訓練等。每組10~15個,每次1~3組。訓練結束後要做「整理運動」——放鬆至少5分鐘。倘若運動過程中出現了胸疼、氣短、哮喘或疲勞等症狀,應立刻停止活動,直到症狀消失。

運動後出現疲勞怎麼辦?對於高血壓患者而言,運動也容易引起疲勞,至少會感到自己的心臟跳動更為劇烈。但是,只要不是特別快且能耐受,也就無需顧慮。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cm6XpWwBvvf6VcSZUY0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