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忠和要求「中國女排」刪戲:郎平很偉大,但捧一踩一就不必了

2020-01-10     油炸綠番茄

要問2020春節檔全民話題程度最高的電影,非《中國女排》莫屬。


53歲的鞏俐為了演好郎平,提前幾個月「駐紮」在女排訓練基地和比賽現場,無論是在語氣還是動作細節,都像素級地復刻了郎平本平。

預告片里那個有點高低肩的背影步履蹣跚地向銀幕的縱深走去,如果不是一回眸,多少人以為那就是郎平。


然而這樣一部眾望所歸的國民影片,如今好像攤上事兒了。


在預告片陸續曝光之後,網上悄然流出了前國家隊教練陳忠和發給體育總局的抗議簡訊,表達了對於片中自己人物形象的不滿和抗議。

這段文字在微博上發出後不久即被刪除。陳忠和本人的微博一片風平浪靜,但是隨後趙蕊蕊、楊昊等女排隊員的微博又引發了網友的進一輪解讀。


兩天後,足球評論員董路直接在微博上表達了自己的態度。


歷時一周,這段未經證實的文字仍然在網絡上不斷發酵。對如此大的爭議,各方當事人都沒有出來澄清。


更蹊蹺的是,新浪微博直接屏蔽了「陳忠和」的話題,這種「此地無人三百兩」的做法反而加深了大家的懷疑。

隱約能感覺到,一片風平浪靜的背後,是多方的勢力在拉扯。

搶雞腿,被扣暈,被隊員嘲笑……這條疑似流出的簡訊語氣非常強烈,怒斥影片為了商業利益不顧事實,歪曲醜化自己的形象,與中國女排精神不符,要求徹底刪除片中關於陳忠和的情節。

說賊頭狗腦其實真不至於,這話不像罵電影,更像罵演員。


徹底刪除關於陳忠和的情節估計也不太可能,他顯然是影片中的一個重要綠葉。


陳忠和作為運動員的生涯並不突出,但教練史卻長達三十年。22歲就調到了中國女排做陪打教練,和郎平共同經歷了中國女排從輝煌到低谷,再到輝煌。


刪了陳忠和,郎平三十多年的戰鬥生涯誰來見證?

看看演員表中黃渤的排位就知道陳忠和在裡面的戲份有多重,甚至排在吳剛扮演的袁偉民前面。

這樣的一個重要人物,肯定不可能作為反面形象出現,否則就算陳忠和同意,廣電總局也不會過審。

影片想表達的,還是郎平和陳忠和這三十多年一路相互信任、扶持的戰友情。

但是為了增加戲劇衝突,襯托郎平的偉光正,陳忠和的形象就不那麼完美了,比如預告片里展示的搶雞腿、因為太矮被男排淘汰,還被女排姑娘一球就拍暈,甚至還有疑似勸郎平讓球等行為。

按照戲劇常見套路,劇情大機率是陳忠和在郎平的感化下改掉了自己身上愛貪小便宜、格局太窄的毛病,最終成長為一代功勳教練。


觀眾很喜歡這樣的故事,有衝突才夠好看,誰會管陳忠和到底有沒有搶過那隻雞腿。


但是對於愛惜羽毛的當事人來說,情感上就很難接受了。


陳忠和一開始對這部電影充滿期待,去年四月份的時候,他還以中國女排前主帥的身份跟陳可辛一起去漳州訓練基地探班了老戰友郎平。


整個拍攝過程中,陳忠和應該沒少貢獻素材,畢竟郎平忙於備戰,沒有多少時間參與到創作中。

但突然爆出的預告片把他殺了個措手不及,沒想到自己忙前忙後為影片付出了半天,卻被刻畫成了一個小毛病不斷的「丑角」。


這簡直就像崔永元和馮小剛《手機》事件的重演。當年馮小剛跟崔永元說要拍一部主持人題材的賀歲片,崔永元一聽很高興,跟馮小剛聊了一大堆。結果沒想到電影一出來,自己成了私生活混亂的嚴守一。


但是《中國女排》跟《手機》還是有根本區別,《手機》還是單純的影射,嚴守一畢竟不叫崔永元,馮小剛可以硬著頭皮說「如有雷同純屬巧合」,請勿對號入座。


而《中國女排》卻是一部標準的體育傳記影片,每個人都是實名的,要對自己的形象負責。


陳忠和已經淡出主流視線很多年,年輕一點的甚至不知道這個人,但是看完电影後,他們也許就會說:


哦,就是黃渤演的那個跟姑娘們搶雞腿的啊。


這樣一切為了劇情服務的「瞎編」,在所謂的「傳記電影」里並不鮮見。


去年俄羅斯影片《絕殺慕尼黑》,豆瓣8.2分,講的也是一段真實故事。1972年慕尼黑奧運會,前蘇聯籃球隊在教練加蘭率領下,打敗了保持36年全勝紀錄的美國隊,拿下了奧運會冠軍。


影片很燃,特別是決賽那場戲,險象環生,幾乎做了1:1的還原,讓人從頭到尾都提著一口氣。


從電影角度說,這絕對是一部成功的作品。男籃世界盃開幕兩個多月前,體育總局還發文號召各備戰球隊組織觀看。


但是很可惜,由於太多情節不符合史實,所以這部影片的主角們並不買單。


教練加林的原型弗拉基米爾生前強調過很多次不要給自己立傳和拍電影,更是從來沒有想過把兒子送出國治療(送孩子出國治病是貫穿整部電影的線索),最終在家屬的反對下,影片不得不改了名字。


而其他運動員就沒那麼走運了,他們都被實名安排了。


球員薩沙悄悄瞞下了自己的心臟病,為了打球連命都不要,置自己和球隊的安危於不顧。但事實是,他的確因為心臟問題英年早逝,但這病是奧運會之後才查出來的。


改動最大的是立陶宛籍運動員保羅斯卡斯。


他是以「反面角色」出現在影片中的,從一開始就抱怨重重,嫌棄打球的那點收入還不如去開計程車,還兼職搞代購賺外快,奧運會期間更是秘密和敵對國家接洽,萌生了叛逃之意,最後才在教練的「感化」之下良心發現回歸。


但事實是,保羅斯卡斯從來沒有想過叛逃,他很愛國,還獲得過蘇聯政府頒發的榮譽勳章,在1969年就擔任了蘇聯國家隊隊長,為蘇聯和獨立後的立陶宛籃球發展奮鬥了一生。


即便後來退休後,保羅斯卡斯每周還義務到俄羅斯去教孩子們打籃球。


雖然影片的結尾,保羅斯卡斯幡然悔悟,拼儘自己全力拿下了比賽,甚至還把自己的獎金都捐給了教練。但這樣完全脫離實際的改編,對當事人來說無疑是一種傷害甚至人身攻擊。


回到這次的陳忠和事件,以圈內人站出來力挺的聲音來看,這封信出自本人的可能性很高。


陳忠和是體育圈內出了名的老實人,人稱「好好先生」,永遠掛著笑,一副和和氣氣的樣子。

脾氣好到什麼程度呢?他大姐夫曾在接受採訪時說,「有時候處理家庭矛盾時,我都替他著急呀,他也就是一言不發,坐那兒大喘粗氣。」


哪怕是在職業生涯里經歷再多的非議,他都不曾抱怨過。但是老實人也有自己堅守的底線,《中國女排》這次的改編,讓陳忠和的尊嚴受到了侵犯。

即便是維權,陳忠和採用的也還是老實人的那套方法。


他沒法在微博上挑明這件事。因為《中國女排》不是陳可辛一人的作品,而是由中宣部與國家體育總局聯合拍攝的,根正苗紅。


如果公開撕電影,就是不給自己的上級領導面子,不顧全大局,所以他只能在影片上映前用寫信的方式做最後的博弈。反正這種未經證實的內部信,辟起謠來還是比較容易的。


刪掉所有戲份是不可能的,最好的結果也只能是在調解之下,刪去幾個有爭議的鏡頭,忍氣吞聲就算了。


讓陳忠和感到委屈和寒心的恐怕不是一個雞腿這麼簡單,這類題材就連預告片都一定是經過了層層審核的,能放出來,也就意味著總局默認了這樣的改編,這種感覺就像被自己最信任的組織出賣。


試想,如果搶雞腿的人換成郎平,能過嗎?換成陳忠和就沒問題,這不是人走茶涼又是什麼?


歷史不應該忘記陳忠和,他是默默守候在中國女排背後的男人,也是帶領中國女排走向殿堂的功勳。

1986年,中國女排結束五連冠之後,成績開始大滑坡,14年換了4屆教練,依然沒有看到奪冠的曙光。


2001年,陳忠和在郎平的推薦下,臨危受命走到了台前。那時候的女排是燙手山芋,沒人願意冒著職業生涯的風險去接手。


先後輔佐過8任女排主教練的陳忠和比誰都更了解中國女排,但是一上任就開啟的大換血模式,還是讓他陷入了鋪天蓋地的壓力和質疑之中。


2002年,陳家軍首次參加世錦賽,非但沒有奪冠,連前三都沒進去,更嚴重的是,「讓球風波」搞得滿城風雨,甚至被上升到「中國女排精神面臨崩塌」的輿論高度,陳忠和遭遇了」人生中最大的遺憾和失敗「。


幸好排管中心繼續留任了他,一年後,中國女排以全勝戰績奪得世界盃冠軍,04年雅典奧運會,在趙蕊蕊重傷的不利形勢下,中國女排0:2逆轉奪冠,隊員們把陳忠和高高拋起的畫面至今都讓人淚目。


陳忠和的確沒有郎平那麼耀目,但他成就了中國女排的黃金一代,帶著女排姑娘們一步步走出了低谷,幾乎把半輩子都貢獻給了中國女排,女排已經不再是他的事業,而是他生命中的一部分。


這樣一個人物,值得被歷史銘記,更值得被國人尊重。

電影可以改編,但尊重當事人是大前提。一部真人傳記電影無論贏得多少掌聲與票房,如果不能被它的當事人接受,都不能算作成功。


郎平的確很偉大,紅花需要綠葉襯,沒問題,何況陳忠和已經做了三十年中國女排的綠葉。但是捧一踩一,就真的不必了。


畢竟這部電影叫【中國女排】,不叫【郎平傳】。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chwAoW8B8wMrh2LiEju-.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