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德晶:刀郎《翩翩》歌詞詳解兼析其紅樓意蘊

2023-08-25     古代小說網

原標題:譚德晶:刀郎《翩翩》歌詞詳解兼析其紅樓意蘊

刀郎的《翩翩》是一首優美動人且具有某種勸戒、解脫和悲憫意蘊的歌曲,其歌詞具有濃厚的古典神話傳說和詩詞的色彩,歌詞優美,含蘊深厚,相當部分歌詞具有複雜難解的多重意蘊。準確深入地理解這首歌的歌詞,能幫助我們更好地欣賞這首優美的歌曲。

刀郎《翩翩》海報

此外,筆者發現,這首歌的歌詞,在許多方面都與紅樓夢的意蘊不謀而合,因此下面我們在闡釋這首歌的歌詞的時候,將會兼顧其所蘊含的紅樓意蘊。先上歌詞:

翩翩

誰不是錯過了四下報更的鼓聲

總有人偷偷撥弄鏡月的指針

罌缶的酒瓶化來綺紈與樓閣

綠芭蕉紅櫻桃孑然一身的過來人

未曾走到絕境路彼岸花不開

辛酸只為長安遠倒臥在瓊台

小心那流射的海市售賣開花杖

遼遙的天河啊紛紛流淌的輓歌郎

藍采和啊 醉酒當歌

紅顏易老轉眼桑田泛清波

她也曾是越過了銀河萬里的荒原

他也曾是劃破了絢爛流落在人間

唯有那不眠的憑欄與情仇依舍

是雲搖是雨散都在同一個搖籃

邯鄲夢啊古今同

榮華易去青山處處英雄冢

藍采和 醉酒當歌

紅顏易老轉眼桑田泛清波

郵票《翩翩》

先解題。我們都知道,刀郎的這首歌受啟發於蒲松齡的同名小說《翩翩》,因此他將這首歌命名為「翩翩」。但是,如果單純這樣理解似乎有點膠柱鼓瑟。「翩翩」的歌名固然來源於蒲松齡的同名小說,歌的內容也與蒲松齡的那個神話故事有著聯繫,但是,「翩翩」的歌名除了與蒲松齡的同名小說有關外,這個詞還單獨地作為一種女性美的象徵而存在。

當我們一詠起這個詞的時候,一種女性的窈窕優美的身姿便浮現在眼前。曹植的《洛神賦》在描寫洛神的美麗的時候,也正是用「其形也,翩若驚鴻,婉若游龍。榮曜秋菊,華茂春松。仿佛兮若輕雲之蔽月,飄颻兮若流風之回雪」的語句,來描寫洛神翩翩飄飄的美的姿態。

曹雪芹在紅樓夢中描寫林黛玉,也用了「閒靜似嬌花照水,行動如弱柳扶風」的「翩翩」的姿態來傳達其形神。

此外,我們還要看到,刀郎之所以用蒲松齡的同名小說「翩翩」來作為這首歌的歌名,或者還有一種意味,那就是「翩翩」固然無比美好,但是它也給人一種虛幻感,一種如小說中的仙女翩翩一樣的虛幻感。

「翩翩」命名的這樣一種美好而又虛幻的特性,恰與曹雪芹用「紅樓夢」來命名他的小說的不謀而合。

我們都知道,曹雪芹的紅樓夢在最後定稿之前,用過許多不同的題目,計有「石頭記」、「風月寶鑑」、「金陵十二釵」、「情僧錄」好幾個名字,為什麼最終曹雪芹定下了「紅樓夢」這個名字呢?這大概就是因為「紅樓夢」三個字最好地傳達了人生、當然也是小說所表現的這種美好而又虛幻的本質。此正與刀郎將「翩翩」二字作為這首歌的題目的意思一致。

歌詞第一節的前兩句「誰不是錯過了四下報更的鼓聲/總有人偷偷撥弄鏡月的指針」,是借用神話傳說來表達愛情的陰差陽錯、難以實現這樣一種人生悲劇。

注意,歌詞對人生愛情際遇的這種悲劇性概括,並非來自於蒲松齡的小說《翩翩》,《翩翩》小說里並無情侶相會錯過時辰這樣的情節,但是在蒲松齡別的狐鬼小說里或者別的神話傳說里,可能確實有這樣的「錯過鼓聲」而錯過美好相會、從而錯過一生這樣的情節。

韓敏繪《長恨歌》

夜半幽會,是故事中常有的情節設計,譬如《長恨歌》里就有「臨別殷勤重寄詞,詞中有誓兩心知。七月七日長生殿,夜半無人私語時。」楊玉環和李隆基也是約定在「夜半」相會。

在元稹的《鶯鶯傳》中亦有「待月西廂下,迎風戶半開。拂牆花影動,疑是玉人來」這樣描寫半夜幽會的情節,後來戲劇《西廂記》亦繼承了這一情節設計。

但是人間的這些美好的愛情總是陰差陽錯難以實現,「總有人偷偷撥弄鏡月的指針」,仿佛有命運之手在暗中操縱一樣,總是「撥弄指針」搞錯時辰讓人不能如願。

此外,在這兩句詞中,我們還要注意刀郎所使用的意味深長的代詞:「誰不是」「總有人」,說明他是把人生的這種際遇當作一種普遍性的人生悲劇來表現的。

在這一點上,亦與紅樓夢的一些內容有著相似,紅樓夢中的「紅樓夢十二支曲子」的第一支曲子就叫「終身誤」,第二支曲子叫「枉凝眉」,雖然不是表現「錯過時辰」(錯過時辰本身也是一種象徵),但也都表現了人生愛情的這種錯訛、有緣無份。

電視劇《紅樓夢》中寶黛共讀西廂劇照

雖然紅樓夢的這兩支曲子是專詠寶玉、黛玉的愛情悲劇,但顯然曹雪芹也是把它看成是人生的一種帶普遍性的悲劇的,在第一支曲子「終身誤」中「嘆人間美中不足今方信」一句正說明了這一點。此外,小說中通過諧音所暗示的所謂「千紅一哭,萬艷同悲」也證明了這一點。

「罌缶的酒瓶化來綺紈與樓閣」,「罌缶」是古代盛酒的一種口小腹大的器皿,但是刀郎之所以在這裡用「罌缶」加在「酒瓶」之前,其意應該不單是指一種器皿,應該還暗示這種酒杯、這種美酒,即人生、愛情的這種酒是美麗的,但是同時也是如罌粟一樣是使人神魂顛倒的、有「毒」的。

什麼「毒」呢?就是它會使人沉迷於紅塵之中而不能自拔。「罌缶的酒瓶化來綺紈與樓閣」,意思就是人世的溫柔鄉繁華地,就如美麗的含有罌粟的美酒一樣,雖然是萬般美麗,但是它會使人沉迷陶醉不能自拔,而忘卻佛教的真如世界。

刀郎的這種帶有宗教意味的勸戒警示,和紅樓夢也有神似之處。紅樓夢第五回賈寶玉夢遊太虛幻景,警幻仙姑為了向賈寶玉說明人世的虛幻,便先讓賈寶玉飲了這種無比美麗的罌粟般的美酒,就是意圖讓他從塵世的這種繁華之夢中醒來,而悟其色空真如之別:

警幻忙攜住寶玉的手向眾仙姬笑道:「你等不知原委。今日原欲往榮府去接絳珠,適從寧府經過,偶遇寧榮二公之靈,囑吾云:『吾家自國朝定鼎以來,功名奕世,富貴流傳,已歷百年。奈運終數盡不可挽回,我等之子孫雖多,竟無可以繼業者。惟嫡孫寶玉一人,稟性乖張,用情怪譎,雖聰明靈慧,略可望成,無奈吾家運數合終,恐無人規引入正。幸仙姑偶來,望先以情慾聲色等事警其痴頑,或能使他跳出迷人圈子,入於正路,便是吾兄弟之幸了。』如此囑吾,故發慈心,引彼至此。先以他家上中下三等女子的終身冊籍令其熟玩,尚未覺悟;故引了再到此處,遍歷那飲饌聲色之幻,或冀將來一悟,未可知也。」

說畢,攜了寶玉入室。但聞一縷幽香,不知所聞何物。寶玉不禁相問,警幻冷笑道:「此香乃塵世所無,爾如何能知!此系諸名山勝境初生異卉之精,合各種寶林珠樹之油所制,名為『群芳髓』。」寶玉聽了,自是羨慕。於是大家入座,小鬟捧上茶來,寶玉覺得香清味美,迥非常品,因又問何名。警幻道:「此茶出在放春山遣香洞,又以仙花靈葉上所帶的宿露烹了,名曰『千紅一窟』。」……

少刻,有小鬟來調桌安椅,擺設酒饌。正是:瓊漿滿泛玻璃盞,玉液濃斟琥珀杯。寶玉因此酒香冽異常,又不禁相問。警幻道:「此酒乃以百花之蕤,萬木之汁,加以麟髓鳳乳釀成,因名為『萬艷同杯』。」

年畫《賈寶玉神遊太虛境》

紅樓夢第五回的這段情節,也是用象徵的手法說明人世間的美酒也是虛幻的、令人沉醉忘卻歸途的、有「毒」的。此與刀郎的那兩句歌詞所表達的意思一樣。

「綠芭蕉紅櫻桃孑然一身的過來人」一句,是側重於從人生短暫這個角度來說明人世虛幻這種色空觀念。

「綠芭蕉紅櫻桃」是化用宋代蔣捷的詞「流光容易把人拋,紅了櫻桃,綠了芭蕉」一句,原詞的意思是傷春悲秋,刀郎在此借用,更把它上升到人生形而上的層面。此外,「紅了櫻桃,綠了芭蕉」還通過顏色的紅綠來照應上一句「罌缶的酒瓶化來綺紈與樓閣」,意思是燈紅酒綠的聲色之美轉瞬即逝,最終都是孑然一身。

歌詞的第二段「未曾走到絕境路彼岸花不開,辛酸只為長安遠倒臥在瓊台」,是批判(當然也包含著勸戒)人們沉迷於虛幻的聲色世界,只有走到絕境時才知道懸崖勒馬,皈依佛教的真如世界。

所謂「彼岸花」,當然指的是宗教的未來世界、永生世界。「辛酸只為長安遠」是對應著上面一句「未曾走到絕境路」那種處境,其意是說人們總是追求功名利祿,人們的辛酸苦惱,總是為著自己的願望沒有得到滿足而已。

句中的「長安」,代指人們追求的塵世的功名利祿。李白在仕途不得意時,便哀嘆「總為浮雲能蔽日,長安不見使人愁。」孟郊晚年中第,就得意的寫道:「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

「倒臥在瓊台」是指出家,「瓊台」應該代指神仙們居住的洞天福地。

李白《瓊台》

李白《瓊台》詩,就描寫了辭別人世的龍樓鳳闕而登仙的逍遙:

龍樓鳳闕不肯住,

飛騰直欲天台去。

碧玉連環八面山,

山中亦有行人路。

青衣約我游瓊台,

琪木花芳九葉開。

天風飄香不點地,

千片萬片絕塵埃。

我來正當重九後,

笑把煙霞俱抖擻。

明朝拂袖出紫微,

壁上龍蛇空自走。

這句詞整體的意思亦是含有勸戒批判意味,是說人們雖然也往往體佛悟道,但是很少有人真正地信奉佛道,只是把這當作一種走到絕境時的不得已的選擇。

這兩句詩,也恰與紅樓夢所表現的主題有著相似,小說中的主人公賈寶玉,本來自大荒山,在經歷了塵世的煙柳繁華地、溫柔富貴鄉以後,經歷目睹了人間的種種苦難荒誕,最終又回到了大荒山,出家「倒臥在瓊台」。

此外,在小說的第5回和第116回中,曹雪芹還用前後照應的兩幅對聯表現了塵世與神仙福地的本質區別,在第五回賈寶玉在「太虛幻境」看到的對聯是「假作真時真亦假,無為有處有還無。」所謂「太虛幻景」,實即影射塵世繁華。

這幅對聯是說,在「塵世中,人們把假當真,把虛幻當實在,反而把真正的佛家的」真「當作假;」「無為有處有還無」的意思與上一句也是一樣。

吳雨謙(雄圖)書對聯

到了第116回賈寶玉重新回到了他的原初之地的「真如福地」時,對聯變成了「假去真來真勝假,無原有是有非無」。意思是塵世的繁華的「假」終於隱退,佛家的「真」終於取代了塵世的「假」的位置。紅樓夢前後的這種對應設計,完整地表現了曹雪芹對人世繁華和佛教真如世界的看法,與上面刀郎的這兩句歌詞異曲同工。

第二段三、四兩句「小心那流射的海市售賣開花杖/遼遙的天河啊紛紛流淌的輓歌郎」,是在前兩句的基礎上,更進一步向人們發出警示,要小心塵世繁華的致命誘惑。

什麼誘惑呢?就是那虛幻的短暫的美麗,就是那喜少悲多荒誕的人生的誘惑。「流射的海市」就是比喻那光怪陸離的塵世的繁華世界,如辛棄疾在《青玉案·元夕》中所描繪的「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寶馬雕車香滿路,娥兒雪柳『暗香去』」那樣一種溫柔繁華的世界。

「開花杖」一典未知出處,有人說是指煙花。煙花長條狀,放射煙花時無比絢爛美麗而瞬間就歸於寂滅,倒也很符合刀郎想要表達的意思。也有人說是苗圃里使用的一種催花的工具,使用這種工具和方法,花兒開得多又開得早。

我覺得此說可能更貼近刀郎本人的意思。刀郎走南闖北,應該很熟悉苗圃的這些操作。在此處他可能借用苗圃使用「開花杖」的作業方法來比喻人類對塵世繁華的過度追求。

除此之外,我覺得刀郎之所以借用苗圃的一種催花的工具來作為比喻,可能還由於「開花杖」幾個漢字本身具有的寓意:「杖」本身是枯木,枯木上卻開出美麗的花朵,以暗喻人生美麗的短暫。以上對於「開花杖」的幾種解釋,都可通,亦相通。

戴敦邦繪《翩翩》

「輓歌郎」一典亦未知其明確的出處,有人說是指一種專門給人哭喪的人。也有人考證,說是古代長安有一個年輕人窮愁潦倒,後來一個棺材鋪的老闆收留了他,他能夠唱一嗓子很好聽的歌曲,於是就幫棺材鋪老闆唱輓歌,老闆的生意也日漸興隆,人們就把這個年輕人稱為「輓歌郎」。

不管「輓歌郎」究竟出於何處,但都是暗示人生的喜是表面的,骨子深處是悲,就像那輓歌郎一樣,不管他唱得多麼好聽,但終究唱的是人生的悲歌,人生的輓歌。「開花杖」和「輓歌郎」這兩句,都說明了人生的悲苦和短暫才是其本質。此外,這兩句在藝術上也頗有創造性。

第三段「蘭采和」是一段和歌,以歌詠全歌的解脫主題,意思也好理解,故略。

第四段「她也曾是越過了銀河萬里的荒原/他也曾是劃破了絢爛流落在人間」,在主題表現上可以說是宕開一筆,前面幾段歌詞基本都是在表現人生的錯訛、短暫、悲苦以及人生的解脫,基本都在其宗教性的主題路徑上。

但是整個第四段在主題上卻有一個轉折或者更深一層次的開拓,什麼轉折和開拓呢?就是它轉而讚美人的不平凡,並對人的這種悲苦卻不斷追求的生活表示出一種理解和悲憫,前後這兩種主題是否矛盾呢?

連環畫《翩翩》

不矛盾,甚至可以說這一節還深化了其主題,使其主題更加貼近人性,更加具有厚度。我們可以假設,如果不是此節對人生表現出悲憫、理解和讚美,如果整個詞作全是色空,全是悲苦、全是解脫,那它和一般宗教性的說教又有多大區別呢?

這裡的「她」和「他」是誰呢?這裡的「她」和「他」不僅是指小說《翩翩》中的羅子浮和翩翩,它也指我們每一個人,指每一對青春情侶。

她們、他們每一個人,都像是紅樓夢中的林黛玉和賈寶玉,都來自赤霞宮,都來自天上的靈河岸上、三生石畔,她們、他們的到來和相遇相愛就如寶黛一樣都不尋常,都是宇宙天地間的一場奇蹟。歌詞這種對人的讚美,與佛教的義理也並不完全相悖,佛教不也是說「百年修得同船渡,千年修得共枕眠」嗎?

《翩翩》歌詞對人生、對愛情的這種深度理解以及讚美,可以說亦與紅樓夢的相關表現不謀而合。在紅樓夢中,曹雪芹雖然也是一方面表現了人生的悲苦和色空、解脫的主題,但是它也更加濃墨重彩的表現了青春、愛情的美麗可貴。

在紅樓夢中,作者不僅開章明義就讚美了「女兒」的可貴,更是在小說的主要內容中,用無數的筆墨表現了「女兒」們純潔的心靈、美好的品格和動人的愛情。

在第四十九回「琉璃世界白雪紅梅,脂粉香娃割腥啖膻」中,作者更是通過寶玉之口,對女兒的美發出了類似於莎士比亞的感嘆:「老天,老天,你有多少精華靈秀,生出這些人上之人來!」如果紅樓夢僅只限於佛教的色空、解脫那一套說教,而沒有小說的主要內容所表現的這些動人的青春和愛情,那紅樓夢也就不成其為紅樓夢,而淪為「醒世因緣傳」一類的圖解宗教的作品了。

王叔暉繪琉璃世界白雪紅梅

第四節的最後兩句「唯有那不眠的憑欄與情仇依舍/是雲搖是雨散都在同一個搖籃」,表現的是對人類的這種紅塵生活的同情、理解和悲憫。其意是說,所有的人都生活在「憑欄和情仇依舍」的「雲搖雨散」的搖籃中,這是人類的共同的宿命。

這兩句,一方面道出了人類生活的本質,同時也對人類的這一本質命運表現出了同情、悲憫和理解。

可以說無比巧合的是,曹雪芹的紅樓夢,也通過一頭一尾的兩首相互照應的絕句,表現了對人類的紅塵生活的同情、理解和悲憫,個別地方甚至連語言與刀郎的這兩句類似。

在紅樓夢的第一回的「緣起」中,曹雪芹用一首絕句概括了小說所敘內容的悲苦與辛酸:

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

都雲作者痴,誰解其中味!

在第120回的末尾,也是全書的末尾,曹雪芹又用一首絕句照應了第一回緣起中的那首絕句。其原文是這樣的:

後人見了這本傳奇,亦曾題過四句偈語,為作者緣起之言更進一竿。云:

說到辛酸處,荒唐愈可悲。

由來同一夢,休笑世人痴!

程甲本《紅樓夢》

所謂「更進一竿」,即是說前面的那首絕句僅僅說明了所敘內容的辛酸悲苦,而在最後總結性的這首絕句中,我不僅要說到人間的辛酸悲苦,而且我更要對世人的這種悲苦辛酸的紅塵生活表現出我的理解、同情和悲憫。

具體說來,最後這首絕句的前兩句,「說到辛酸處,荒唐愈可悲」,是承接著前面第一回的那首絕句,再一次表達人世辛酸悲苦的意思。而後兩句「由來同一夢,休笑世人痴!」就是說,普天之下所有的人,何嘗又不是像賈寶玉林黛玉諸人那樣痴戀著這樣的花柳繁華地,溫柔富貴鄉呢,何嘗又不是生活在「憑欄依舍」、「愛恨情仇」的欲求中呢?

所以,對塵世的這種生活本質,誰也沒法站在高處、岸上對之加以輕蔑嘲笑,因為我們每個人,也都是其中的一分子,所有的人不都是「山川異域,風月同天」嗎?我們所有的人不都是共處同一個「雲搖雨散」「搖籃」中歡歌悲哭嗎?

曹雪芹就是這樣通過這首絕句的最後兩句,對人類的紅塵生活表現了理解、同情以及悲憫。他在其中所用的語言,甚至都與刀郎的相關歌詞一樣:刀郎的歌詞是「唯有那不眠的憑欄與情仇依舍,是雲搖是雨散都在同一個搖籃」,曹雪芹的絕句是「由來同一夢,休笑世人痴!」,兩人的表現不是如出一轍嗎!

關於刀郎歌詞與紅樓意蘊的這種相似性,我們最後可以這樣作出總結:

在刀郎的整首歌詞中,呈現出了與紅樓夢的整體意蘊相似的構成,它們都包含著紅塵悲苦、色空和解脫的觀念,但是這種宗教性的觀念,並沒有將它們完全導向對人生的否定和虛無主義,而是在這種辛酸悲苦中,也肯定了、讚美了人世人生的美麗,同時也對人類命定的這種塵世生活表現了同情、理解和悲憫。

刀郎新專輯《山歌寥哉》海報

因此,紅樓夢以及刀郎的這首歌詞,在其整體傾向上,並非悲觀的,並非對人生抱著否定和虛無的態度。

如果說它有「色空」的觀念存在,他們也是教我們「向空而生」:在有限短暫的人生中,更加合理、善良而美麗的生活!或者如羅曼羅蘭所說:世界上只有一種英雄主義,那就是認清生活的荒誕後,依舊熱愛生活。

2023.8.22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c7a1b951b28ba74ab8caab1e8afc4ad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