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學期開始,學煮飯!新學期,還有大變化!

2022-08-29     民生周刊

原標題:這學期開始,學煮飯!新學期,還有大變化!

全文2582字,閱讀約需2.5分鐘

新學期就要來了!還記得那條熱搜嗎?教育部喊全國中小學生學煮飯!

民小生此前報道,戳

教育部喊全國中小學生學煮飯!五六年級學會兩三道家常菜,如西紅柿炒蛋……

原來,

這些備受關注的變化

都是從這個秋季新學期開始!

勞動課將正式升級為

中小學的一門獨立課程

今年4月,教育部印發《義務教育課程方案》並發布《義務教育勞動課程標準(2022年版)》,今秋開學起勞動課將正式成為中小學的一門獨立課程。

勞動課程有哪些內容?

勞動課程內容共設置十個任務群,每個任務群由若干項目組成。

日常生活勞動包括清潔與衛生、整理與收納、烹飪與營養、家用器具使用與維護四個任務群。

生產勞動包括農業生產勞動、傳統工藝製作、工業生產勞動、新技術體驗與應用四個任務群。

服務性勞動包括現代服務業勞動、公益勞動與志願服務兩個任務群。

課程是否與中高考掛鉤?

據專家介紹,目前的課程標準和政策要求並沒有將勞動教育納入中考。

2020年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關於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意見》提出,把勞動素養評價結果作為衡量學生全面發展情況的重要內容,作為評優評先的重要參考和畢業依據,作為高一級學校錄取的重要參考或依據。

「勞動教育作為一種過程性的綜合素質評價,重點是考查學生勞動實踐的過程和表現,不能簡單地像語文、數學一樣用考試來評價。」西南大學教育學部教授范涌峰認為,應關注每個學生的獲得與成長,比如勞動技能的提升和勞動習慣的養成。

今年4月,教育部印發《義務教育課程方案》並發布《義務教育勞動課程標準(2022年版)》,今秋開學起勞動課將正式成為中小學的一門獨立課程。

勞動課程有哪些內容?

勞動課程內容共設置十個任務群,每個任務群由若干項目組成。

日常生活勞動包括清潔與衛生、整理與收納、烹飪與營養、家用器具使用與維護四個任務群。

生產勞動包括農業生產勞動、傳統工藝製作、工業生產勞動、新技術體驗與應用四個任務群。

服務性勞動包括現代服務業勞動、公益勞動與志願服務兩個任務群。

課程是否與中高考掛鉤?

據專家介紹,目前的課程標準和政策要求並沒有將勞動教育納入中考。

2020年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關於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意見》提出,把勞動素養評價結果作為衡量學生全面發展情況的重要內容,作為評優評先的重要參考和畢業依據,作為高一級學校錄取的重要參考或依據。

「勞動教育作為一種過程性的綜合素質評價,重點是考查學生勞動實踐的過程和表現,不能簡單地像語文、數學一樣用考試來評價。」西南大學教育學部教授范涌峰認為,應關注每個學生的獲得與成長,比如勞動技能的提升和勞動習慣的養成。

一年級上學期設為入學適應期

2021年3月,教育部印發《關於大力推進幼兒園與小學科學銜接的指導意見》,全面推進幼兒園和小學實施入學準備和入學適應教育,減緩銜接坡度,幫助兒童順利實現從幼兒園到小學的過渡。

《指導意見》要求,在研究分析入學準備和入學適應教育成效,梳理總結試點工作經驗的基礎上,2022年秋季學期開始,各省(區、市)全面推行入學準備和入學適應教育。

重點任務及主要舉措

該意見聚焦幼兒園和小學兩個主體,強化銜接合力,提出了五條幼小銜接舉措:

一是幼兒園實施入學準備教育,幫助幼兒做好生活、社會和學習等多方面的準備。

二是小學實施入學適應性教育,將一年級上學期設置為入學適應期,改革一年級教育教學方式,強化與幼兒園教育相銜接。

三是教研部門要建立幼小聯合教研製度,指導小學和幼兒園教師加強課程、教學、管理等方面的合作交流與研究。

四是幼兒園和小學要建立家園校共育機制,幫助家長認識過度強化知識準備、提前學習小學課程內容的危害,積極配合做好銜接。

五是教育部門要整合各方資源,統籌推進銜接工作,進一步加強對校外培訓機構違反教育規律行為的持續治理。

2021年3月,教育部印發《關於大力推進幼兒園與小學科學銜接的指導意見》,全面推進幼兒園和小學實施入學準備和入學適應教育,減緩銜接坡度,幫助兒童順利實現從幼兒園到小學的過渡。

《指導意見》要求,在研究分析入學準備和入學適應教育成效,梳理總結試點工作經驗的基礎上,2022年秋季學期開始,各省(區、市)全面推行入學準備和入學適應教育。

重點任務及主要舉措

該意見聚焦幼兒園和小學兩個主體,強化銜接合力,提出了五條幼小銜接舉措:

一是幼兒園實施入學準備教育,幫助幼兒做好生活、社會和學習等多方面的準備。

二是小學實施入學適應性教育,將一年級上學期設置為入學適應期,改革一年級教育教學方式,強化與幼兒園教育相銜接。

三是教研部門要建立幼小聯合教研製度,指導小學和幼兒園教師加強課程、教學、管理等方面的合作交流與研究。

四是幼兒園和小學要建立家園校共育機制,幫助家長認識過度強化知識準備、提前學習小學課程內容的危害,積極配合做好銜接。

五是教育部門要整合各方資源,統籌推進銜接工作,進一步加強對校外培訓機構違反教育規律行為的持續治理。

新課標開始實施

今年4月,教育部印發義務教育課程方案和語文等16個課程標準(2022年版)。現行義務教育課程方案和課程標準已分別實施了20年和10年以上。

義務教育課程修訂自2019年啟動,歷時3年,新版義務教育課程方案和課程標準將於2022年秋季學期開始執行。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有哪些變化?

一是各課程標準基於義務教育培養目標,將黨的教育方針具體化細化為本課程應著力培養的學生核心素養,體現正確價值觀、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的培養要求。例如,道德與法治課程明確了政治認同、道德修養、法治觀念、健全人格、責任意識等培養要求。

二是優化了課程內容結構。基於核心素養要求,遴選重要觀念、主題內容和基礎知識技能,精選、設計課程內容,優化組織形式。涉及同一內容主題的不同學科間,根據各自的性質和育人價值,做好整體規劃與分工協調。設立跨學科主題學習活動,加強學科間相互關聯,帶動課程綜合化實施,強化實踐要求。

三是研製了學業質量標準。依據核心素養發展水平,結合課程內容,整體刻畫不同學段學生學業成就的具體表現,形成學業質量標準,引導和幫助教師把握教學深度與廣度,為教材編寫、教學實施、考試評價等提供依據。

四是增強了指導性。各課程標準針對「內容要求」提出「學業要求」「教學提示」,細化了評價與考試命題建議,注重實現教、學、考的一致性,增加了教學、評價案例,不僅明確了「為什麼教」「教什麼」「教到什麼程度」,而且強化了「怎麼教」的具體指導,做到好用、管用。

五是加強了學段銜接。注重「幼小銜接」,基於對學生在健康、語言、社會、科學、藝術領域發展水平的評估,合理設計小學一至二年級課程,注重活動化、遊戲化、生活化的學習設計。依據學生從小學到初中在認知、情感、社會性等方面的發展變化,把握課程深度、廣度的變化,體現學習目標的連續性和進階性。了解高中階段學生特點和學科特點,為學生進一步學習做好準備。

今年4月,教育部印發義務教育課程方案和語文等16個課程標準(2022年版)。現行義務教育課程方案和課程標準已分別實施了20年和10年以上。

義務教育課程修訂自2019年啟動,歷時3年,新版義務教育課程方案和課程標準將於2022年秋季學期開始執行。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有哪些變化?

一是各課程標準基於義務教育培養目標,將黨的教育方針具體化細化為本課程應著力培養的學生核心素養,體現正確價值觀、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的培養要求。例如,道德與法治課程明確了政治認同、道德修養、法治觀念、健全人格、責任意識等培養要求。

二是優化了課程內容結構。基於核心素養要求,遴選重要觀念、主題內容和基礎知識技能,精選、設計課程內容,優化組織形式。涉及同一內容主題的不同學科間,根據各自的性質和育人價值,做好整體規劃與分工協調。設立跨學科主題學習活動,加強學科間相互關聯,帶動課程綜合化實施,強化實踐要求。

三是研製了學業質量標準。依據核心素養發展水平,結合課程內容,整體刻畫不同學段學生學業成就的具體表現,形成學業質量標準,引導和幫助教師把握教學深度與廣度,為教材編寫、教學實施、考試評價等提供依據。

四是增強了指導性。各課程標準針對「內容要求」提出「學業要求」「教學提示」,細化了評價與考試命題建議,注重實現教、學、考的一致性,增加了教學、評價案例,不僅明確了「為什麼教」「教什麼」「教到什麼程度」,而且強化了「怎麼教」的具體指導,做到好用、管用。

五是加強了學段銜接。注重「幼小銜接」,基於對學生在健康、語言、社會、科學、藝術領域發展水平的評估,合理設計小學一至二年級課程,注重活動化、遊戲化、生活化的學習設計。依據學生從小學到初中在認知、情感、社會性等方面的發展變化,把握課程深度、廣度的變化,體現學習目標的連續性和進階性。了解高中階段學生特點和學科特點,為學生進一步學習做好準備。

義務教育階段學校不得從事經營活動

8月11日,財政部會同教育部印發了新修訂的《中小學校財務制度》(以下簡稱《制度》)。

《制度》從2022年9月1日起正式實施。各地、各學校可利用中小學校暑假,開展人員培訓、制定實施細則、修訂配套制度等工作。財政部將會同教育部密切關注《制度》實施情況,持續跟蹤問效,指導中小學校切實提高財務管理水平,確保《制度》貫徹落實。

與原《制度》相比,新《制度》針對地方落實「雙減」、學生營養改善計劃、擴大普惠性學前教育資源等重大政策時面臨的新情況、新要求,統籌兼顧學校財務管理薄弱環節,著重從六個方面進行了修訂:

一是調整了《制度》的適用範圍,不再要求接受國家經常性資助的社會力量舉辦的中小學校執行本制度。

二是明確黨組織領導中小學校的財務管理工作。

三是強化學校財務隊伍建設,新增學校財務主管人員和財務、會計人員的崗位設置、職責權限以及任職條件等規定。

四是對學校採取自主經營食堂、委託方式經營食堂、配餐或托餐等不同方式為學生供餐的實際情況,分類提出財務管理要求。

五是明確課後服務等服務性收費的管理要求,增加中小學校不得擅自擴大收費範圍、增加收費項目、提高收費標準的禁止性規定,加強對地方落實「雙減」政策財務行為的指導。

六是根據新的《事業單位財務規則》,對預算管理、資產管理、財務報告制度等內容作相應調整和細化。

此外,中小學校食堂應當堅持公益性和非營利性原則。義務教育階段學校按照國家有關規定不得從事經營活動。

8月11日,財政部會同教育部印發了新修訂的《中小學校財務制度》(以下簡稱《制度》)。

《制度》從2022年9月1日起正式實施。各地、各學校可利用中小學校暑假,開展人員培訓、制定實施細則、修訂配套制度等工作。財政部將會同教育部密切關注《制度》實施情況,持續跟蹤問效,指導中小學校切實提高財務管理水平,確保《制度》貫徹落實。

與原《制度》相比,新《制度》針對地方落實「雙減」、學生營養改善計劃、擴大普惠性學前教育資源等重大政策時面臨的新情況、新要求,統籌兼顧學校財務管理薄弱環節,著重從六個方面進行了修訂:

一是調整了《制度》的適用範圍,不再要求接受國家經常性資助的社會力量舉辦的中小學校執行本制度。

二是明確黨組織領導中小學校的財務管理工作。

三是強化學校財務隊伍建設,新增學校財務主管人員和財務、會計人員的崗位設置、職責權限以及任職條件等規定。

四是對學校採取自主經營食堂、委託方式經營食堂、配餐或托餐等不同方式為學生供餐的實際情況,分類提出財務管理要求。

五是明確課後服務等服務性收費的管理要求,增加中小學校不得擅自擴大收費範圍、增加收費項目、提高收費標準的禁止性規定,加強對地方落實「雙減」政策財務行為的指導。

六是根據新的《事業單位財務規則》,對預算管理、資產管理、財務報告制度等內容作相應調整和細化。

此外,中小學校食堂應當堅持公益性和非營利性原則。義務教育階段學校按照國家有關規定不得從事經營活動。

出品:民生周刊(ID:msweekly)新媒體部

素材來源:中國教育報、光明網

責任編輯:劉燁燁

主編:崔靖芳

「人民名品」

了解不一樣的「人民」國貨,打造非凡的民生「名品」。

「人民旅遊」

分享你的遊記與攻略,展示你的美景與美食, 「代」你體驗不一樣的風景與風情。

「民生周刊」

人民日報社主管主辦 ,中國唯一專注民生的新聞周刊。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c78fafb99a475ac8874cd1e87ca353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