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河南夫婦家中被捕,從床底下搜出8000萬現金,怎麼回事?

2023-06-29     史密記

原標題:2011年,河南夫婦家中被捕,從床底下搜出8000萬現金,怎麼回事?

「錢多得花不完,是他們夫妻倆的心病。」河南省安陽市公安局禁毒支隊的隊長安群清無奈地說。

安群清口中的「夫妻」是來自河南的一對農村夫婦,丈夫名叫李五隻,妻子名叫崔艷雲。

在外人眼中,李五隻夫婦為人低調樸素,格外節儉,從不買皮包、珠寶等奢侈品,連逢年過節拜訪親友也只是提兩隻烤雞,後來更是縮減成一隻。

事出反常必有妖,如此謹慎小心、摳門計較的夫妻背後,其實暗藏著巨大的秘密。

2011年5月,民警在安陽勝利路的一所小區內緝拿了李五隻夫婦。落網前,兩人長期心事重重地躺在裝著8000萬現金的錢箱上睡覺,似乎在為如何合理花錢而擔憂。

世人只知道錢難賺,沒錢花,為何這對夫婦會苦於怎麼花錢?再者,夫婦倆皆為農民,又是通過什麼渠道賺得八千萬巨款的?

推開毒品大門

李五隻夫婦原也是安分守己的普通農民,出生於七十年代,家住河南安陽安豐鄉的韓家寨村。

婚後,二人育有一雙兒女。為了給孩子與父母創造更好的生活條件,常年以種地為生的李五隻夫婦經過幾次促膝長談,終於決定前往城裡打工。

兩人分工明確,採用典型的「男主外,女主內」的模式。崔艷雲留在家中操持家務,照顧老人孩子,而李五隻則外出打工,賺錢養家。

李五隻為人圓滑世故,嘴皮子利索,應聘了一份藥品銷售的工作。每日早出晚歸,勤奮上進,踏踏實實,從不亂花錢。

提到夫妻兩人,鄰居朋友都會不約而同地用「老實」、「踏實」、「幸福」等美好的詞彙來形容。

誰也不曾料到,這對外人眼中清貧平凡的夫妻竟是千萬級別的隱形富豪。

2009年,在一個破舊不堪的出租屋內,夫婦倆躺在一起為未來憂心發愁。

「五隻,孩子都大了,以後成家立業也要花錢,爸媽這個年紀,將來總會有個七病八災的。全家人單靠你的工資不成啊。」崔艷雲望著天花板,眼神迷茫空洞,明顯透露著擔心。

「不瞞你說,我這次外出,打聽到了一個賺錢的買賣,就是有點風險。」李五隻嘚瑟地說。

「什麼?你快說,賺快錢哪有安全的?」

李五隻仿佛心裡有鬼,特地壓低了聲音,悄聲說道:「有一種叫『筋兒』的藥,吸幾口能讓人三天三天不用睡覺,也不覺得困,跟升天一樣。」

「筋兒?沒聽說過,有人會買嗎?該賣到哪呀?」崔艷雲疑惑地問道。

「嘖嘖,你不明白,這個藥在山西長治市場大著呢,簡直供不應求!買家只要買了一次,回購率高達百分百!」李五隻眉飛色舞地說。

「還有這麼好的事?那我們趕緊干啊,免得別人跟我們搶市場!」

就這樣,李五隻夫婦誤入了歧途。

尋覓制毒夥伴

「就是這裡,老是飄出刺鼻難聞的氣味,我每天晚上都能聞到。」

2010年11月23日,安陽市公安局民警在一位村民的帶領下,來到了一間名為「科信」的化工小作坊外。

小作坊位於安陽市湯陰縣,就設在一位袁姓男子的家中。

「警察,不許動,不要反抗,雙手抱頭!」

禁毒支隊的刑警破門而入,威風凜凜地舉起手槍,將小作坊團團圍住。

袁某的制毒作坊

彼時,袁某正頭戴防毒面具,雙手拿著試劑搗鼓著什麼。只見他的面前擺滿了齊全的化學設備與反應試劑,儼然一個小型實驗室。

「這家白天總是大門緊閉,主人也很少出來,不知道從早到晚忙些什麼。到了晚上,就有人鬼鬼祟祟進去,沒待幾分鐘就走了。」鄰居不安地反映道。

據悉,袁某原在一家化工廠工作,是一名技術嫻熟、精湛的工人,曾多次被製藥廠聘請為技術員。

不過,據警方詳細搜索與調查,才得知袁某有過前科,他曾知法犯法,生產過受國家管控的精神藥物。

而袁某當前生產的則是一種學名叫作「甲卡西酮」的藥物,被人俗稱為「筋兒」。

甲卡西酮外表呈粉末狀,是一種合成的新型毒品,其危害效果與鴉片、冰毒、海洛因等常見毒品不相上下。

甲卡西酮的成癮性極強,只需服用0.5克,便可兩三天不眠不休,大腦始終處於活躍狀態,飢餓感也會大大減弱。

該毒品最早出現於1928年的蘇聯,並於上個世紀九十年代在美國的威斯康辛州泛濫,繼而在世界各國流傳開來。

值得一提的是,此毒品又被稱為「喪屍藥」。顧名思義,吸食者容易出現幻覺,飄飄欲仙,恍如隔世,精神行為宛如喪屍一般,通常會做出常人難以理解的動作。

更有甚者,吸食亢奮時竟會啃食他人的面部,並以此為樂。因此,2005年,我國將甲卡西酮列為I類精神藥品,嚴格限制其生產與銷售。

然而,在醫學手術中,醫生會用適量的甲卡西酮當做麻醉劑。

此外,在工農業領域,有一個名為「MAK」的原材料,常用於合成藥劑、香料。

其實,「MAK」與甲卡西酮名雖不同,藥性卻相同,同樣具有成癮性。

然而,國家對「MAK」的管控並不嚴厲,這也讓像袁某這樣的不法分子有了可乘之機。

而李五隻夫婦的販毒生意便是假借售賣化工產品MAK的名義光明正大地進行。

他們先以每公斤700元的價格從天津購買甲卡西酮,上家將其費心包裝成MAK,再運送至安陽。

由於監管不嚴密,MAK次次都能安然無恙地到達李五隻夫婦手中。

兩人將其藏在老家或出租屋內,接著再以每公斤1.4萬元的高價售賣到山西,以賺取高昂的差價。

販毒路上被抓

負責制毒的袁某落網後,警方開始馬不停蹄地調查他的下線。

據悉,袁某與一位名叫張寶良的男子交往密切,此人是天津中原化玻站的管理人。

而張寶良又與一對叫做「五的」與「保艷」的夫妻關係不一般。

經調查,這對夫妻使用的是化名,其戶籍登記名分別為李五隻與崔艷雲。

天網恢恢疏而不漏,緝毒大隊終於調查到了李五隻夫婦頭上。

那麼,在這短短一年的販毒生涯中,李五隻夫婦是否獲得了可觀的利益呢?

「他是干銷售的,能說會道,平時都是他出門拉客戶。我負責看管毒品,也負責資金的管理與流通。」落網後,崔艷雲神情黯然地說道。

崔艷雲

原來,在販毒生意上,夫婦倆也有明確的分工。李五隻進行的大都是「一手交錢一手交貨」的線下交易,拿到錢後,再立刻交由崔艷雲看管。

為了分散風險,李五隻夫婦將毒品與毒贓分別藏在多處地方。

此外,為了壯大販毒隊伍,也為了讓更多人「享受」賺錢的快樂,夫婦兩人還發展了多名線人。

值得一提的是,這些人基本都是兩人的親戚朋友,自此形成了一家以「李五隻夫婦」為核心的小型販毒集團。

「20倍的販毒暴利,讓他們徹底迷失了!」禁毒大隊長李峰說道。

隨著銷路越來越廣,李五隻夫婦乾得也更加起勁,販毒之路也越發順風順水。

販毒收入就像高利貸利滾利一樣,從最初的幾十萬滾到幾百萬,甚至幾千萬。

短短一年,李五隻夫婦就從連飯都揭不開鍋的貧困夫妻搖身一變,成了千萬級別的富豪。

事後,警方表示:「這兩人鑽到錢眼裡了。20倍的差價還嫌不夠多。」

原來,李五隻夫婦一開始托中原化玻站的經理張寶良赴天津某化學醫藥公司進貨。

幾次後,夫婦兩人又嫌成本高,想壓低成本,便又托張寶良找到在湯陰縣偷偷制毒的袁某。

不過,由於袁某制的毒品不夠純凈,夫婦倆擔心顧客不買帳,便不了了之。

誰承想,這次失敗的交易竟成了警方順藤摸瓜逮捕他們的關鍵。

為了捉拿李五隻等人,安陽警方專門成立了「20110304」小組,並將此案定為毒品督導案件。

很快,李五隻在一次販毒行動中被巡邏民警發現,繼而被緝毒大隊逮捕。

然而,掌握販毒集團命脈的崔艷雲卻不見蹤影。

專案組擔心崔艷雲極有可能將毒品與毒贓提前轉移,便紛紛化身為便衣警察,埋伏在李五隻夫婦的小區附近,終於在5月7日上午成功將其逮捕。

崔艷雲住房所在單元

不出所料,早在李五隻被逮捕當天,崔艷雲便急匆匆找到親戚李文喜,將8000萬現金從老家轉移至安陽的弟弟家。

事後,崔艷雲又擔心警方會查到弟弟頭上,便繼續委託李文喜將一半贓款轉移至安陽市鋼花路的一個毛坯房中。

過了幾天,崔艷雲的心中又隱隱不安,再次求助李文喜將存在弟弟家的另一半贓款轉移至安陽市南關文化新村的住房裡。

正是這幾次顛來倒去的藏贓,儘管李文喜沒有販毒,也被以「隱瞞犯罪」判了刑。

落網後,崔艷雲格外冷靜,不慌不忙地表示:「我啥都沒幹,就算你們當場槍斃了我也沒用!」

面對警方的審問,崔艷雲極其抗拒,始終不願說出毒品與毒贓的藏匿地點。

不過,警方卻意外發現她身上掛著的一串鑰匙,而這串鑰匙恰巧就能打開幾個藏贓地的大門。

而後,警方迅速趕至窩藏贓物的地點,並發現了大量紙箱與麻袋。

起初,警方以為是毒品,不想裡面卻裝滿了人民幣,隨便拎起一袋都能砸死人。

只見每個紙箱與布袋上都貼有「100」、「150」等字樣。經清點後,警方才發現那些數字表示對應的金額,即100萬、150萬人民幣。

最後,警方在兩處藏贓點共計搜查到56個紙箱兼麻袋,共計八千多萬人民幣,堆在一起可以鋪滿30平米的地面。

毒贓堆積如山

「我當行長很多年了,每年都能過手好幾億,但還是第一次看到那麼多現金。」一位金融機構負責人驚嘆道。

「八千多萬,用農用拖拉機裝,整個車廂都能裝滿。」李峰感嘆道。

為了清點這筆現金,警方特地請來了近40名銀行人員,整整工作了兩天兩夜。連拍攝清點過程的錄像帶也耗費了近30盤。

隨後,崔艷雲見事情已無挽回餘地,便老實交代了毒品的藏匿地點。警方在殷都區鐵佛寺的出租屋內成功繳獲了2.8噸毒品。

不過,事件仍未完結。

警方在進一步調查中得知李五隻夫婦的毒贓遠不止八千多萬現金,還包括大量銀行存款、理財產品、黃金以及房產。

經過層層搜查,警方乘勝追擊,追回了共計1.5億元贓款。

落網後,李五隻夫婦的情緒起伏不大,反倒釋懷了不少,神情中透露出一絲淡然與鬆快感。

「一開始,我們剛賺幾十萬時,很激動,高興了幾天幾夜。但是,越賺越多後,反而沒那麼高興了,更多的是害怕,怕錢沒地方藏,怕犯的罪遲早會被發現。」李五隻說。

原來,李五隻夫婦生怕被人發現販毒的行徑,故不敢將錢存在銀行,平日裡更是不敢大手大腳,仍舊假模假樣裝窮,一副小里小氣的做派。

後來,隨著現金越來越多,夫婦倆又擔心不安全,就將一部分現金存入銀行與其他親戚帳戶。

後又擔心親戚私吞,便用自己與比較親近的親友的名義購置了黃金、基金、股票以及多套房產。

此外,李五隻夫婦深諳「不能把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的理念」,便選擇在自己的房間儲存了八千多萬現金,以防不時之需。

就這樣,這對夫婦長時間枕著人民幣入睡,連做夢做的也是發財夢。

李五隻夫婦入行販毒、賺錢藏錢的過程儼然就是一個令人啼笑皆非的故事,令緝毒警察都忍俊不禁。

「你們賺的錢都有上億元了,這輩子可能都花不完,每天還擔心受怕的,怎麼就沒想著收手?」

「警察同志,我們也想收手啊!但好像著了魔,上了癮似的,每次都想最後干一次就收手,結果下一次又忍不住繼續干。」李五隻哀嘆道。

崔艷雲

原來,不僅吸毒會上癮,販毒也會上癮。

不過,癮君子是為毒品上癮,而毒販卻是為金錢上癮。無論哪種癮,都是人世間欲罷不能,極難擺脫的心癮。

縱使李五隻夫婦賺得盆滿缽滿,卻架不住潛意識裡的良心譴責,更擺脫不了源源不斷的慾望。兩相矛盾下,親手毀了自己兼親朋好友的一生。

希望所有人都遠離毒品,連好奇嘗試的心都不要生出。否則,若干年後,等待你的便是毫無人性、滿目瘡痍的自己以及遍體鱗傷、支離破碎的家庭。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c2b352bde0dca31748c31d4251750d9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