犬養毅:反對侵華被刺殺的首相,35萬日本人聯名反對處罰兇手

2022-07-24     張生全精彩歷史

原標題:犬養毅:反對侵華被刺殺的首相,35萬日本人聯名反對處罰兇手

1932年5月15日傍晚發生了一件駭人聽聞的事:11名海軍青年將校強行衝到犬養毅首相家中,亂槍射殺了他。刺殺首相是非常惡劣的罪行,可原本應該受到嚴懲的兇手不僅被從輕發落,而且還被視為「民族英雄」,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

犬養毅

犬養毅是日本政壇上的傳奇人物,他從政四十餘年,有著極為豐富的政治經驗,特別是他的演講水平很高,時人稱聽他的演講「如霜夜聽松籟」,聽者無不被他的激情感染。

當時正值明治維新時期,由於幕府時代已成過往,自由民權運動空前高漲,各地紛紛要求制定憲法和創設國會,而大隈重信正是發起這一運動的帶頭大哥,為了實現目標,像犬養毅這樣年輕有知識,且對藩閥政治頗為反感的才俊青年自然就得到了大隈重信的賞識和提攜。

1882年,大隈重信擔任首相,創建了第一個政黨內閣,犬養毅作為大隈重信的心腹,得以入閣擔任文部大臣。

1890年,設立眾議院後,在第一次選舉議員時,犬養毅被選為議員。在第一次護憲運動中,由於他在推翻桂太郎內閣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他又獲得了「憲政之神」的稱號。

犬養毅為了進一步實現普通選舉,曾脫離所在政黨,參與少數黨並成為其領導人。當時其他政黨為了能擴大勢力,紛紛和軍政大佬山縣有朋親近,比如和犬養毅同樣對藩閥政治抱有敵意的原敬,亦在其列。但犬養毅雖然在領導小政黨時舉步維艱,卻始終不肯依附山縣有朋這樣的軍政大佬,甚至連登門拜訪的行為都不曾有過。

犬養毅還有一個缺點於他的政治前途不利,那就是說話尖銳犀利,非常傷人,因此他雖然在政治上有著高遠的眼光,但是他卻因話語傷人而樹敵頗多,以致他的朋友為他非常擔憂,不得不拜託他的夫人在他每次出門前,務必叮嚀他謹言慎行。

1925年,在政壇上馳騁了35年的犬養毅考慮到自己已是古稀之年,便辭掉了內閣大臣的職務,並解除了議員身份,準備告老還鄉回富士見高原的山莊頤養天年。結果社會上的支持者並不願意他就此告別政壇,所以當他回到家鄉後,迫於家鄉支持者的勸說,又重新參加議員競選並當選議員。

讓犬養毅沒想到的是,他這次「被迫」行為,讓他的人生走上了巔峰,同時也讓他的生命走向了終結。

田中義一

1929年,政友會總裁田中義一的病逝,讓政友會內部出現了權力之爭,幾乎導致政友會分裂,中和派為了政友會前途著想,紛紛推舉犬養毅主持大局,就這樣,犬養毅成為了政友會總裁。

1930年,日本第27任首相濱口雄幸在東京站附近遭到一名右翼分子的射殺,儘管未傷及要害,但因傷勢嚴重,不得不辭掉首相職務。若槻禮次郎接任首相職務後,面對日本由於經濟問題引發的金融恐慌竟束手無策,以致民眾對他非常不滿。

1931年,日本關東軍擅自發動了九·一八事變並控制了東北地區,這件事在國際上引起了極大的震動,一時各種譴責和輿論排山倒海,身為首相的若槻禮次郎迫於壓力只得辭職。

此時,日本國內經濟陷入危機,九·一八事變又讓日本處在國際輿論的風口浪尖上,因此誰來擔任首相職務就成了非常慎重的事情。經過議會討論,他們落實了由第一大在野黨政友會執政的原則,再加上犬養毅提出應該和中國政府通過談判解決九·一八事變,這一想法深得政壇元老西園寺公望的支持,於是在西園寺公望的推薦下,已經77歲的犬養毅擔任了第29屆首相。

當時日本的政治力量正處於非常混亂的時期,一方面是各黨派之爭不斷,且不斷爆出貪腐醜聞,讓政黨內閣在民眾中的形象不斷受損。另一方面,隨著日本不斷發動侵略戰爭,軍國主義思想在日本國內受到了狂熱分子的推崇,再加上遲遲沒能得到緩解的經濟危機,因此崇尚武力的激進分子們認為,唯有進行軍事擴張,才是立國之本,在這種情況下,不斷壯大的軍部勢力登上了政治舞台。

不過,軍國主義的極端行為並沒能獲得日本政壇元老們的支持,比如西園寺公望就一直非常反對軍部染指政治,他認為如果不控制軍部的力量,就會讓日本的經濟垮台,所以他更傾向於犬養毅提出的與中國政府和談的建議。

西園寺公望

當然,西園寺公望認為犬養毅能處理九·一八事件的還有一個原因,就是犬養毅與中國政府有著頗為深厚的交情。

早在滿清末年,犬養毅還在擔任內閣大臣時,他就和同盟會創始人孫中山是知己。那時候,孫中山為了推翻滿清王朝,被迫在國外流亡開展革命工作,犬養毅就為了支持他發動起義活動,出錢出力,並且還利用手中的權力,庇護他的安全。

辛亥革命爆發後,犬養毅還親自到上海和武漢去支持孫中山的起義工作,因此在中國政府建立後,犬養毅憑著與孫中山那段革命友情,始終被中國政府視為國際友人。

犬養毅之所以要提出要和中國政府談判,當然也不是要和中國以和為貴,而是他認為,日本一味對華動武,會讓中國與蘇聯結盟,使日本在東亞地區陷入險境。同時滿洲國的獨立,讓日本與《九國公約》造成正面衝突,從而在國際上受到孤立。再加上蘇聯當時不論是經濟還是軍事都發展迅猛,為了避免受到蘇聯的威脅,也應該與中國保持友好和平的外交關係,所以他主張與中國政府和談。

不過,由於軍部在九一八事變中取得了對東北三省的控制,不光軍部十分自負,日本國民也沉醉在軍部取得的絕對勝利中,因此軍國主義在國內空前膨脹,軍部也因此獲得了民眾的輿論支持。

在這種惡劣的政治環境里,犬養毅為了不激化和軍部的矛盾,他表面上支持關東軍的行動,不僅公開宣稱:「九一八事變並不是因為中國軍隊破壞鐵路而爆發的偶然事件,而是因為中國長年漠視中日雙方既定的條約,長年漠視日本應享有的條約,才釀成的事變。」還在偽滿洲國後,做出了「政府今後的政策走向,是協助滿洲新政權循序漸進,成為一個新國家」的表態。

影視中的日本軍官

暗地裡,犬養毅派秘使萱野長知與中國政府進行秘密接觸,談判的結果是日本承認中國政府對東北地區的宗主權,但日本在經濟上要控制東北三省。

原本,犬養毅是準備達成和談共識,造成既定事實後,再迫使軍部撤出東北,然而秘密交涉尚在進行的過程中,卻因為被軍部偵破,只能中途作罷。

儘管犬養毅對中國政府提出的經濟控制東北已經很不平等,但軍部仍然對他的筆為非常氣憤,再加上犬養毅一度想要利用天皇的力量,壓制軍部,同時他還為了發展經濟,削減了軍隊支出,這些無疑讓軍部與內閣之間的矛盾劍拔弩張,而犬養毅則被軍部視為眼中釘肉中刺。

最終在1932年5月15日,11名海軍青年將校沖入首相官邸,亂槍打死了犬養毅。這就是震驚朝野的五一五事件。

然而五一五事件在民眾中的影響卻是一邊倒的同情兇手,認為他們是「對天皇的赤誠與耿耿忠心」才會槍殺「日奸」犬養毅,所以一份35萬餘人以鮮血署名的請願書很快就被送到了法院。在開庭當天,11個社會青年表示如果判處兇手死刑,他們願意代替兇手赴死,為了表示誠意,他們還把11根泡在酒精里的小拇指交給了法庭。

由於舉國上下都把兇手看作是民族英雄,因此法庭也不敢依照法律對兇手施以嚴懲,最終這些兇手沒被關幾年就先後被釋放。至於日本的政治也在犬養毅被殺後,徹底結束了政黨內閣,並很快走上了由軍部控制政府的軍國主義道路。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bfadeb35e6e51f21bb2ee17610e37d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