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戰讓歐洲君主制所剩無幾,為何喬治五世卻讓英王室受到空前擁戴

2022-10-03     張生全精彩歷史

原標題:一戰讓歐洲君主制所剩無幾,為何喬治五世卻讓英王室受到空前擁戴

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君主制受到了歐洲民眾的唾棄。許多國家的君主制更是先後被推翻,建立了民主共和制國家。然而英國王室不僅沒有被推翻,國王喬治五世還得到民眾空前的愛戴和支持,這是怎麼回事呢?

喬治五世

1910年,68歲的英國國王愛德華七世在白金漢宮因肺炎去世。威爾斯親王喬治隨之繼承了王位,成為新國王喬治五世。

說實話,喬治做國王,實在是有種「我命由天不由我」的無奈。他原本是愛德華七世的次子,按王位繼承的順序,還輪不到他做國王,所以他在少年時,就被愛德華七世送到皇家海軍的艦艇上,接受海軍訓練。

原本一讀書就犯困的喬治,到了海軍部隊後,竟一反常態,對航海產生了莫大的興趣。不僅在航海方面表現卓越,還在家庭老師達爾頓的陪同下,遊歷了世界各地,大大地開闊了視野。

那時候的喬治意氣風發,計劃把一生都獻給偉大的海軍事業。然而這一切,都在1892年發生了變化。

1892年,倫敦受到流感的襲擊,喬治的哥哥阿爾伯特王子不幸感染流感去世。這樣一來,喬治不得不告別海軍生涯,開始為將來繼承王位,做一些必要的學習。

那段時光對於喬治來說,非常痛苦,原本他就不愛學習,可是他被要求去攻讀英國憲法及德語等多門學科。

1901年,維多利亞女王駕崩後,愛德華七世繼承了王位,喬治隨即成為了新的威爾斯親王,開始輔助愛德華七世處理王室公務,出席各種公共活動等。

只是,還沒等喬治摸清楚該怎麼做國王時,愛德華七世就染病歸西了。惶恐的喬治來不及思考,就被推上了王位。好在瑪麗王后一直在背後鼓勵和支持他,這才讓他不至於太過慌亂。

瑪麗王后

不過,喬治一上任就被卷進了議院之爭。

當時,英國議會是由上議院和下議院組成。上議院代表了世襲貴族和主教的利益,他們在議會中把持了最大的權力;下議院代表的則是平民,他們只有在財政政策制定上擁有發言權。

上議院和下議院的利益之爭歷來尖銳。愛德華七世去世前,他為了平衡上議院和下議院的關係,敕封了一大批支持改革的平民議員,這樣一來,下議員在議會上的決策權就占據了優勢。

當時,財政部長是自由黨領導人。他提出的財政預案里,包括增加社會福利及對個人財產及遺產稅徵收等方案,而這自然觸及到了貴族階層的利益。所以,上議院的議員們堅決反對,並極力阻止該財政預案的實施。

由於上議院一直是王權的維護者,喬治五世在政治上自然支持上議院。但是他很快就發現,他根本就沒有辦法對政策起到干預作用,因為最大的權力在首相阿斯奎斯手中,而首相對國王可以提出建議和警告,甚至還可以不去理會國王的意見。

當然,阿斯奎斯也不想和國王把關係搞得太僵,所以他帶著上議院議會主席克魯威和國王進行了一番密談。

不過,密談一開始,阿斯奎斯和克魯威就攤牌表示,如果國王不支持他們的政治主張,他們就集體辭職,並且還威脅喬治,到時候他們就舉行全民大選,推翻君主制。

兩個人一直喋喋不休,根本不給喬治思考的時間,喬治感覺一直被這兩個人牽著鼻子走。所以,受形勢所迫,他只得讓步並答應了阿斯奎斯和克魯威的要求。

首相阿斯奎斯

這件事,讓喬治感覺受到了莫大的羞辱,後來,他在日記里記下了這件事,為自己違背意願感到羞愧。

隨後,喬治不得不遵守承諾,增補貴族封號,以稀釋貴族階層的特權和利益。儘管他的做法讓貴族階層非常不滿,但是卻得到了民眾的認可,因此民眾對這位新國王有了些許好感。

此外,一直想要和英國分道揚鑣的愛爾蘭,也不斷鬧出各種衝突。隨著矛盾的升級,內戰也一觸即發。一向愛好和平的喬治為此大為頭痛,所以在他的建議下,英國政府、愛爾蘭代表和北愛爾蘭代表在白金漢宮有了一次正式的會晤。雖然會晤不算成功,但三方都有達成協議的意向,從而避免了內戰的爆發。

不過,國內的問題雖然暫時得到了處理,但是他的表哥,好戰的德意志國王威廉二世卻聯合奧匈帝國,發動了第一次世界大戰。

原本歐洲各國由於聯姻原因,彼此之間就有著錯綜複雜的關係。德國和英國,也在很長時間裡保持著親密關係,因此德國一直認為英國不會與他為敵。

但由於德國不斷給英國製造麻煩,英國民眾的反德情緒非常高。所以,喬治五世順應民心,加入協約國,向德國宣戰。很快,英國就派軍增援法國。只是英法聯軍的戰鬥力和德軍根本不在一個級別上,因此德軍很快就攻到了巴黎。

為了表示與德軍頑強作戰的決心,喬治不僅經常到前線慰問官兵,到戰地醫院探望傷兵,還把自己的兩個兒子也送到了前線。他的妻子瑪麗王后也建立了基金會,聯合貴族夫人籌募財物支持前線作戰,不辭辛苦為前線士兵縫製衣物等。

全心全意與民眾一起抗擊德軍的國王夫婦,贏得了民眾的支持。他們也讓一直高高在上的王室,一下子拉近了和民眾的距離。

德皇威廉二世

然而喬治萬萬沒想到,英國王室的姓氏及血統,讓英國王室再次陷入危機之中。

當時的英國讎德情緒很高,民眾不僅抵制德國商品,那些頂著德國姓氏的英國人,也受到民眾的鄙夷,他們甚至還會招致毆打和被關監獄等。

同時,那些頂著德國頭銜和姓氏,或者迎娶德國妻子的貴族,也成為被仇恨的對象。

比如喬治的侄子路易斯,儘管他整個青年時期都在英國海軍里度過,還立下了不少功勳,但英國媒體卻對他的出身大肆渲染,民眾也不斷給政府寫信,要求取消路易斯的頭銜和官階。英國政府迫於壓力,最終只得免除了路易斯的職務。

像路易斯這樣,因為有德國姓氏或者娶了德國妻子而引起民族仇恨的人還不少。因此,英國王室的德國姓氏和血統,自然激起了人們的仇恨。再加上共和派不斷煽風點火,由此,民眾對國王夫婦的咒罵聲一浪高過一浪。甚至還有人在廣場的圍牆上寫上了「讓國王去死吧,帶著他的王室成員」。

1917年,是英王室最為晦暗的一年。

這一年,俄國無產階級推翻了沙皇統治,沙皇尼古拉二世被迫遜位,計劃逃往英國避難。身為尼古拉二世的表哥,喬治起初準備接受這個長得和自己如同雙胞胎一樣的表哥。但當他得知俄國無產階級革命聲勢浩大,曾經為宮廷服務的僕人也都參加了倒皇革命的時候,他擔心起來,驚惶不安。畢竟當時英國民眾的厭戰情緒很高,英國工黨的勢力如日中天,英國的革命運動也可能隨時爆發。

本來,議會已經傾向於接收尼古拉二世一家人,但喬治為了以防萬一,還是把前來避難的尼古拉二世一家人,悄悄遣送出境。結果一年後,尼古拉二世一家人慘遭殺害。

這個結果讓尼古拉二世成為悲情人物,英國民眾在深表同情的同時,也對喬治非常不滿,罵他是懦夫。

尼古拉二世和喬治五世

就在民眾對喬治和英國王室諸多不滿時,一架名為「哥達」的德國轟炸機,突然在白天對倫敦發動空襲,導致162人喪生,432人受傷。英國民眾對那架「哥達」轟炸機不斷咒罵,而英國王室的姓氏,正好叫做「薩科森-科堡和哥達」。由此,英國王室無故躺槍,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攻擊。剝奪王室特權,建立民主共和制政權的聲音,再次響徹英國街頭巷尾。

眼看民眾情緒失控,喬治趕緊做出回應。他先是敦促所有擁有德國頭銜和姓氏的英國貴族,更改為英國頭銜和姓氏。他自己也棄用了所有德國姓氏和頭銜,宣布王室改姓英國本土味十足的「溫莎」。

英國王室不斷對民眾讓步,緩解了民眾不滿的情緒。同時,喬治積極投身到抗擊德軍的戰爭事業中。他曾多次不顧危險前往前線視察,也曾多次到工廠、學校、醫院去慰問。同時,他宣布王室成員停止宴飲,和民眾一樣吃最簡陋的食物。

有人曾勸說喬治國王和瑪麗王后注意營養,不要和民眾一樣只吃最簡單的食物,但他們表示,人民還在為國家而戰,王室沒有權力享受更好的食物,應該和人民過著一樣的生活。

王室的轉機發生在1918年。

由於德國陸軍上將魯登道夫的戰術出現了問題,導致德軍在歐洲戰場上的推進陷入停滯。再加上德軍戰線拉得太長,無法機動作戰,而盟軍在戰鬥中表現得非常靈活,最終德軍戰敗。

戰爭結束後,喬治在白金漢宮發表演講,在演講中宣布英國贏得了戰爭。隨後,喬治帶著瑪麗王后乘坐敞篷馬車,行駛在倫敦的大街上,和民眾一起分享勝利的喜悅。

民眾對國王和王后摘帽致敬,沒有人再想廢黜王權,反而認為,國王和王后的存在,讓他們感受到了大英帝國的榮耀。英國王室也有驚無險地避過了被廢黜的危險,再加上後來喬治六世在二戰中的貢獻,以及伊莉莎白女王建立的良好口碑,因此,英國王室一直延續到今天。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ab542d98a564ab5da07e3d7a6a0b5d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