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這樣一隻「小市值、高成長」的指數,它由規模偏小且流動性較好的1000隻股票組成,成分股市值主要分布在300億元及以下,這就是中證1000指數。它的能量,不容小覷。
中證1000「正在悄悄驚艷時光」
其實,小盤風格,已經持續亮眼一段時間了。
據Wind數據,自基期以來(2004.12.31-2023.4.28),中證1000指數累計上漲572.3%,遠超同期滬深300、中證500、中證全指的表現!
數據來源:Wind,指數歷史表現不代表未來,也不預示相關基金業績
不少專業機構都發現並持續關注著這一變化。方正證券認為,從2021年開始的風格切換是一個新的轉折,中小盤占優可能是未來3-5年時間維度A股市場的風格特徵。而且從大小盤公司相對估值的角度來看,中證1000處於歷史相對估值較低點(分位點 25.23%),估值成長空間較大,安全邊際高,具有較高的配置性價比。(資料來源:方正策略《大小盤風格切換邏輯框架》,2022.8.12)
中證1000的稀缺性與高成長
剛才提到,中證1000作為一款「小市值」的指數,背後的兩個特點值得關註:稀缺性、高成長。
先說稀缺性,相較於目前市場的寬基指數,中證1000指數定位於市值排名在801-1800範圍的公司,是為數不多聚焦中小市值公司的指數。
數據來源:中證指數公司,數據截至2023年4月28日
不難看出,中證1000指數的市值區間基本上在50億到200億,既能與滬深300和中證500等指數形成互補,同時還更能綜合反映出A股市場中小市值公司的整體股價表現。考慮到過去幾年市場風格整體偏向大中盤,中證1000指數在當前市場上具有一定「稀缺性」。
目前A股市場已有的股指結構中,大部分還是與中國傳統經濟結構有關,如房地產和基礎建設投資相關行業和領域的股票。而在中證1000指數中,製造、信息技術類的占比較高,行業相對分散,可以用「專精特新」來總結。
較高的專精特新含量,使得中證1000指數擁有較高的成長性。統計數據顯示,中證1000指數更為聚焦高景氣的新經濟行業。當前中證 1000 指數中有 219 支專精特新企業,覆蓋了全市場五分之一的專精特新企業。專精特新含量達到21.9%,高於滬深300的17%與中證500的16.6%。可以看出,中證 1000 指數把握優質中小企業成長機遇的機會更大,更有望捕捉未來湧現的專精特新企業。隨著支持中小企業發展政策不斷出台,盈利性和成長性突出。(資料來源:長城證券《成長的春風》,2023.04.13)
如何布局中證1000指數
投中證1000,認準匯添富!
匯添富是業內布局較早的指數品牌開拓者,指數產品類型豐富。自2009年發行公司第一隻指數基金開始,匯添富基金指數與量化團隊不斷完善指數投研能力、產品開發能力,注重人才的儲備與培養,經過多年勤懇發展,已形成明顯的特色。
目前指數產品已經從重點寬基到行業主題,形成了多層次、多維度的體系化格局。消費ETF、新能源車LOF、中藥主題基金等都是同類主題中布局較早、投資體驗好、廣受認可的指數產品。
匯添富中證1000ETF聯接基金(A類:017161,C類:017162 )正在發售中,跟蹤中證1000指數,全面覆蓋優質中小企業,歡迎關注!
風險提示:基金有風險,投資須謹慎。本資料僅為宣傳材料,不作為任何法律文件。我國基金運作時間較短,不能反映股市發展的所有階段。投資有風險,基金管理人承諾以誠實信用、勤勉盡職的原則管理和運用基金資產,但不保證基金一定盈利,也不保證最低收益。基金的過往業績並不預示未來表現,基金管理人的其他基金業績和其投資人員取得的過往業績並不預示其未來表現。投資人應當仔細閱讀《基金合同》、《招募說明書》和《產品資料概要》等法律文件以詳細了解產品信息。本基金屬於中等風險等級(R3)產品,適合經客戶風險承受等級測評後結果為平衡型(C3)及以上的投資者,客戶-產品風險等級匹配規則詳見匯添富官網。在代銷機構認申購時,應以代銷機構的風險評級規則為準。本產品由匯添富基金管理股份有限公司發行與管理,代銷機構不承擔產品的投資、兌付和風險管理責任。中證1000指數由中證指數有限公司(「中證」)編制和計算,其所有權歸屬中證及/或其指定的第三方。中證對於標的指數的實時性、準確性、完整性和特殊目的的適用性不作任何明示或暗示的擔保,不因標的指數的任何延遲、缺失或錯誤對任何人承擔責任(無論是否存在過失)。中證對於跟蹤標的指數的產品不作任何擔保、背書、銷售或推廣,中證不承擔與此相關的任何責任。標的指數並不能完全代表整個股票市場。標的指數成分股的平均回報率與整個股票市場的平均回報率可能存在偏離。具體發行時間以公告為準。儘管本基金為目標 ETF 的聯接基金,但不能保證本基金的表現會與目標指數和目標 ETF 表現完全一致。中證1000指數2017-2022年度表現分別為-17.35%、-36.87%、25.67%、19.39%、20.52%、-21.58%,數據來源於Wind,截至2022/12/31。
敬告讀者:本文基於公開資料信息或受訪者提供的相關內容撰寫,全球財說及文章作者不保證相關信息資料的完整性和準確性。無論何種情況下,本文內容均不構成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