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的城商行「三強」被剔除上證180朋友圈,南京銀行新掌門能否重振業績

2023-12-22     全球財說

原標題:曾經的城商行「三強」被剔除上證180朋友圈,南京銀行新掌門能否重振業績

作者:王莉

出品:全球財說

大喜與大優,二者莫能寐。

9月21日,2023年系統重要性銀行名單出爐,曾經的城商行「三強」之一南京銀行首次入圍,作為系統重要性銀行,監管標準會更高,但同時也向外界傳遞了銀行業務地位比較重要的訊號,對銀行而言,無疑意味著業務地位的認可。

12月,上交所發布了關於上證180等指數定期調整結果的公告,於2023年12月8日收市後生效。公告顯示,此次上證180指數調出18隻樣本,南京銀行就是被剔除的一員。作為老牌上市城商行,此次被剔除出上證180指數,引發投資者頗有些激動的質疑,12月15日南京銀行在投資者關係平台上答覆投資者所關心的問題,投資者主要圍繞股票下跌提出了多個犀利問題,但總體上南京銀行的回覆並不那麼另人滿意,對於幾個具體的問題,該行以「四兩拔千斤」的話術有所迴避,看似都回答了,但細看問題依然是霧裡看花的答案。

責任、聲譽、經營壓力,是南京銀行新上任一把手面臨的重擔。

新掌門將面對的難題

12月14日上午,南京銀行召開幹部大會,根據南京市委決定,謝寧已獲任南京銀行黨委書記,胡昇榮因年齡原因不再擔任黨委書記一職。

根據過往經驗,謝寧大機率也將會成為南京銀行的董事長。

履歷顯示,謝寧歷任人民銀行南京分行貨幣信貸處副處長、人民銀行泰州中心支行副行長、人民銀行泰州中心支行行長、人民銀行南京分行辦公室主任、人民銀行南京分行副行長、人民銀行江蘇省分行副行長等職務。

截至12月初,人民銀行江蘇省分行的「機構領導」一欄的信息顯示,謝寧任中國人民銀行江蘇省分行黨委委員、副行長。

在謝寧獲任黨委書記前,就發生了前文所述的兩件大事:一喜一憂。

入圍系統重要性銀行,固然對南京銀行而言算是錦上添花,之所以這樣評價,可以從系統重要性銀行的定義和入圍情況來看。

系統重要性銀行是指,規模較大、結構和業務複雜度較高的銀行。它們與其他金融機構關聯性較強,在金融體系中提供難以替代的關鍵服務,一旦發生重大風險事件而無法持續經營,可能對金融體系和實體經濟產生極大的不利影響。簡單而言,就是這類銀行對國家金融穩定而言很重要,從側面反映出銀行規模大、地位重要等特點。

此次入圍的系統重要性銀行有20家,其中國有商業銀行6家,股份制商業銀行9家,城市商業銀行5家。去年時候是有19家,今年新入圍的就是南京銀行。

不過對銀行來說,成為系統重要性銀行一員,意味著將面臨更高級別的監管標準,對此,未來在謝寧執掌下的南京銀行,將需進一步注重合規管理。

謝寧面臨的另一艱巨難題就是如何提升南京銀行股價,提升市值。此次被剔除出上證180,無疑是一個重大打擊。

根據指數編制方案,上證180指數以滬市A股為樣本空間,選擇經營狀況良好、無違法違規事件、財務報告無重大問題、股票價格無明顯異常波動或市場操縱的公司,並按照中證一級行業的自由流通市值比例分配樣本只數,在行業內選取綜合排名最靠前的180隻股票作為樣本股。從過程來看,市值是很重要的一項。

12月22日,南京銀行收盤價7.22元,總市值747億,當日換手率只有0.18%,交投比較慘澹。今年以來至12月22日,股價下跌超26%,從年初至今股價整體呈現一路下跌態勢,甚至不及滬深300指數走勢。

南京銀行被剔除出上證180指數後,投資者圍繞公司股價低迷問題提出多個問題,包括恆大房地產貸款、三胞債務、與江蘇銀行如何差異化競爭、高管增持等問題。

根據投資者問題,實質還是在於公司資產質量、盈利能力等信息問題上,要解決股價提升的根本問題,則在於如何提升盈利能力,樹立投資者信心。

第三季度業績惡化

12月15日在投資者關係平台上因為被剔除出上證180指數,投資者提到了一個問題,「貴司股票每次都是銀行股票跌幅第一,貴司靠著降低撥備覆蓋率來維持業績,是否與此有關啊!」

顯然,問題中有投資者的個人不滿情緒宣洩,但提到的靠降低撥備覆蓋率來維持業績卻也有一定的道理,畢竟當前階段有不少銀行已經非常明顯的以調節撥備來保證利潤增長。

今年前三季度營業收入微增,營業支出下降,帶動利潤的進一步微增,而營業支出下降的主因就是信用減值損失減少,在上半年時,信用減值損失就處於下降狀態,同比下降了19.27%,即將近20%,由此帶來營業利潤的進一步增長,其中帶動信用減值損失下降的是貸款和墊款信用減值損失下降帶來,同比下降了35.79%。不過從單季看,第三季度該行信用減值損失是上升的,說明該行第三季度經營質量風險上行,務必謹慎對待。

但其實,南京銀行減少計提也有一定底氣,該行目前的撥備覆蓋率較高,三季度末該行撥備覆蓋率380.88%,水平較高,還夠該行抵擋業績下行壓力一陣子,不過該水平較前兩年水平還是下降了。

業績表現也偏疲軟。南京銀行今年上半年營收和凈利還均處於增長狀態,實現營業收入243.04億元,同比增加7.72億元,同比上升3.28%,實現歸屬於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106.85億元,同比增加5.34億元,同比上升5.26%。前三季度也保持了增長,但增幅已大幅減弱,前三季度該行實現營業收入356.92億元,較上年同期增加5.04億元,同比增幅1.43%。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152.84億元,較上年同期增加3.13億元,同比增幅2.09%。前三季度增幅減弱是由於第三季度營收和凈利下降,分別同比下降了2.3%和4.58%。

利息凈收入在前三季度也出現下降,原因是利息收入微增,利息支出的增長更多,導致利息凈收入下降。

而前三季度營收的增長靠的是非利息收入增長拉動,其中手續費及佣金凈收入屬於拖後腿的,在手續費及佣金收入同比下降了21.59%的基礎上,手續費及佣金支出還激增37.8%,可想而知手續費及佣金凈收入也會是很難看的下降數據,支撐非利息收入增長的是投資收益,同比大增43.44%,該行稱主要是金融資產投資收益上升。

投資收益的穩定性通常而言較差,綜合當前因素,南京銀行主營收入能力和中間業務收入能力均陷疲軟狀態,且目前尚看不到回暖的跡象。或許這就是該行股價不振、被剔除出重要指數的重要原因。

資產質量數據在上市行中屬於比較好的行列,截至三季度末,該行不良貸款率為0.9%,與期初持平。但投資者仍然對其資產質量有所憂慮,甚至對不良數據有所質疑。

「請問股價莫名跌的這麼厲害,是不是有很多不良貸款沒有披露呀?公司涉及房地產方面的不良貸款到底有多少呢?公司自查了沒有啊?」12月15日投資者答疑上一位投資者如是問道。

「尊敬的投資者您好,公司資產質量主要指標保持穩定,截至2023年9月末,公司不良貸款率0.90%;撥備覆蓋率380.88%,保持了較好的風險抵補能力。感謝您的關注。」南京銀行如是回答。

此外,投資者還問到恆大貸款風險和三胞債務情況。關於恆大,南京銀行稱目前公司存量業務中僅有一筆恆大集團房地產開發貸款,金額較小,抵押物充足,整體風險可控。

關於持續了多年的三胞債務,該行稱公司按照穩健審慎原則,已足額計提減值準備。

根據該行三季報,該行關注類、可疑類、損失類貸款均上升,次級和可疑遷徙率也在上升,意味著未來該行不良貸款上行風險加大,撥備的消耗機率也在加大。

尤其是第三季度單季的報表數據更是動搖了投資者信心,如果能解決業績疲軟問題,給予投資者信心,「何憂事不治」?

《全球財說》注意到,在近年來有不少銀行考慮減少物理網點時,南京銀行正在大力布局線下網點,該行曾制定《江蘇省內分行機構發展規劃(2022-2023)》。根據該規劃,預計至2023年末,南京銀行營業網點將比2020年末新增50%,即100家,總量達到300家。

根據財報數據,今年前三季度,該行有26個支行網點開業,截至三季度末,該行營業網點總數達268家,距離其300家的目標還差32家。該行稱:「公司將繼續發揮區位優勢,積極融入國家戰略布局和地方發展規劃,下沉深耕江蘇縣域,做優做細金融服務。」

按照此數量,南京銀行網點範圍基本覆蓋了江蘇大部分縣域,下沉服務中,南京銀行能否尋到轉機,走出自己的特色之路,《全球財說》將持續關注。

敬告讀者:本文基於公開資料信息或受訪者提供的相關內容撰寫,全球財說及文章作者不保證相關信息資料的完整性和準確性。無論何種情況下,本文內容均不構成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抄襲!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6ce3f503b3cde060496f8ef75d98c8d3.html